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
2017-10-20陈红
陈红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效进行德育渗透。鉴于此,本文从利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情感、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涵、通过演示构建形象化情境三个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小学語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进行词汇、成语等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特点及优势,高效展开德育教育,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优良的习惯奠定良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含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德育有效渗透,可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功能,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情感。教师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文章中的真实情感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同作者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孔繁森》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有关无私奉献以及孔繁森关爱藏族孤儿相关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一定朗读技巧,促使学生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对孔繁森高尚的品格产生深刻的体会和认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通过充满激情的范读,能够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情感及内涵有效的向学生传达,促使血神在情感以及思想认识上与作者达成共识,从而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
2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有效德育渗透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九色鹿》一课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应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以及生动的语调表达九色鹿义愤填膺斥责小人以及义无反顾救人时的动作和神态过程中,不仅会更加深刻的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对良好的思想品德产生深刻的认知,对于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再如,在进行古诗《清明》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诗意产生一定认知,在此基础上应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导部分学生扮演行人、部分学生进行诗句吟诵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借问、雨纷纷等细节表现出来,通过反复钻研与琢磨,不仅会对诗意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对清明时节的气氛以及诗人借酒浇愁的心情感同身受,从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3通过演示构建形象化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科学创设课堂情境,能够将小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当中,给予小学生更加有效的启迪和按时,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和背景音乐等,通过对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有助于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帮助学生对文中内容以及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目的。
例如,在《登鹳雀楼》一课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精美的图片,并在课堂上将这些图片呈现出来,在美丽的图片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登高而望远”的意境;再如,在《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温泉、云海以及庐山瀑布的景象播放出来,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能够创造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而在《江上渔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小船风浪扑击和风平浪静时的状态,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可以对诗词描述的场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体会到捕鱼者日常劳动的艰辛,因此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诗词的内涵,实现有效德育渗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小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