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增强中学生
2017-10-20朱峰
朱峰
摘要:由班杜拉提出的德育模式着重强调了自我效能感,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更能接受挑战,在面临挫折、失败时,依然保持对运动的渴望;而效能低的在困难面前就会停滞不前,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以及成败归因等间接影响运动成绩。本研究主要基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增强中学生体育成绩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提高;中学生;体育成绩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中学初一年级4个班,共158人,两个作为实验组,两个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前测:对158名学生进行(男生1000m跑、跳远、坐位体前屈,女生800m跑、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自我效能感测量,确保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学生体育成绩、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开始后,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体育教师有关提高心理效能的指导,而对照组不接受。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已验证提高自我效能感对提高体育成绩有促进作用。
1.2.2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14.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3心理测量法。在学期开始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我效能感》心理问卷调查,在实验结束后再次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1.2.4逻辑推理法。运用归纳、演绎、推理、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论概括,确保研究结论与结果的科学性。
2实验控制
2.1实验条件。实验班和对照班为同一体育老师,并且采用单盲法。实验时间为2017年9月-12月。
2.2实验对象的处理。在实验前一周,由体育老师对158名学生进行素质测验,换算成标准分,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并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我效能测验。
测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状况。其中,实验组平均分为25.23,标准差为2.3;对照组平均分为24.9,标准差为2.1。为了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自我效能感得分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经行分析。在T检验之前,先进行方差齐行检验。所得到的结果为:F=2.13,P=0.33>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在方差齐性之下的T检验结果为P=0.88>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测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成绩的平均得分状况。其中,实验组平均分为85.2,标准差为2.5;对照组平均分为85.9,标准差为2.9。为了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体育成绩平均分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经行分析。在T检验之前,先进行方差齐行检验。得到的结果为:F=2.33,P=0.15>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在方差齐性之下的T检验结果为P=0.51>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育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实验策略
通过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用到以下几个策略:
3.1关注个性差别,设立适宜目标。对于基础较弱学生,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为学生设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努力的获得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3.2及时反馈并提高正面表扬。对学生及时反馈,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3.3创设适宜氛围。学生的焦虑感会抑制自我效能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创造一种既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良好氛围。
4实验结果
4.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效能感的对比。测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状况。其中,实验组平均分为29.1,标准差为1.3;对照实验组平均分为24.3,标准差为2.6。为了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自我效能感得分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经行分析。在T检验之前,先进行方差齐行检验。得到的结果为:F=1.83,P=0.22>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在方差齐性之下的T检验结果为P=0.01<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4.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成绩平均分对比。测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成绩平均得分状况,实验组平均分为92.3,标准差为2.2;对照组平均分为86.5,标准差为1.8。为了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体育成绩得分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经行分析。在T检验之前,先进行方差齐行检验。得到的结果为:F=2.23,P=0.23>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在方差齐性之下的T检验结果为P=0.02<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育成绩平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5结论与建议
运动理论与实践揭示了自我效能感同运动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体育成绩。自我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持续努力的时间越长;自我效能越高,内部动机越高,参与运动的动机越充分;自我效能的提高有助于可控、稳定的归因,并善于将失败的因素归为缺少努力……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就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内部动机、努力程度以及成败归因等间接提高运动成绩。
对于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首先,对学生自身进行效能感的培养,首先高超的技术是形成高自我效能感的基础,在面对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时,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身的效能感。再者,良好的次级子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的设置和实现都可以培养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教师恰到好处的言语说服及评价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营造良好的上课环境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能够改善运动行为,提高训练动机,完善运动归因,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成绩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