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
2017-10-20杨昌兴
杨昌兴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体,以夯实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这对学生日后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合理分解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三方面重点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致力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落实职业教育目标。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前言:计算机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全面性的多重特征。纵观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与就业需求衔接不畅、教学活动与实际应用不协调,这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若想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效性,则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的有效研究。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提出以下看法。
1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合理分解教学内容
在传统既定教学模式之下,计算机教学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操作”为主要方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框架状态之内,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积极性的同时,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和解决处理能力的培养,无法构建高效计算机教学课堂。对此,教师要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桎梏,明确职业教育内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设置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教学任务,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解,使得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活动当中对问题予以分析、解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学中做”。
例如,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任务,引导学生明确Photosh叩软件的特点。在基础知识点将军诶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校园风景图”为主题将所拍摄的照片运用Photosh叩软件加以美化,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会全面理解Photo-shop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中职计算机课程教材内容为蓝本,结合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巧妙且有针对性的创设计算机课程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由“要我学”朝着“我要学”的方向转变,确保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计算机课程学习状态当中,并对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简介,从而通过实践操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通道的应用”为主题没计“艺术照背景更换”实践操作项目,学生扮演客户这一角色展示同一张艺术照片的不同背景,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并以此为角度对背景做出评价,结合自己的想法提出更换背景的要求,如图片、颜色、透明度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更换艺术照背景图,进而导入本课教学主题——Photoshop中应用通道更换背景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分析,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学生存在疑惑的时机为学生思考指引方向,为学生思维障碍突破创造条件,将实际操作中所获得的感悟上升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于无形之中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例如,在《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作出全面透彻的解读,了解本课中的抽象知识点。以“视频帧”的概念为例,如果教师仅通过单一口头语言讲解的方式则学生无法对其作出全面深刻的理解,或者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范演练则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会导致本节课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在讲解本节课抽象概念时可以了解学生在那些环节较为容易出错,针对学生的通病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自主操作的基础之上予以纠正,这对学生对软件的深化认识、软件掌握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總结: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为己任,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中职学校更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深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当中,科学设置计算机教学任务,合理分解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蓝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例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并通过小组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发展,为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