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

2017-10-20余向英

数码设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余向英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科学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270-0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which is also the core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etermine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very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Therefore,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organize colorful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wareness,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ir qu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Awareness of innovation;To cultivate

前言:创新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现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就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小学科学明确指出教学课程应该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1 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问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惑时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自然现象和问题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他们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或者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对这些知识做到彻底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1]。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头脑中形成很多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2 优化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的过程。要想使教学的过程得到优化,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知识转化上付出更多的精力,使学生能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现代生产纸的工艺流程图,让学生产生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接着,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畅所欲言:你希望未来的纸是什么样的?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废纸制作一件工艺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环保意识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

思维来源于动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主动的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权限,使学生积极的去实践和探索,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研究者和发现者的乐趣。比如,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動手制作降落伞、孔明灯、电磁铁等简易实验教具,使学生在制作和实验过程中有所尝试、有所探索、有所创新、有所收获。在学习《研究磁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一个指南针。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制作出来的指南针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借助细线将钢针吊起来,有的学生则是在塑料泡沫中放入磁化的钢针。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动手实践的快乐,同时也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4 梳理概括,激发创新

学生经过实践和探索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事实资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经过再次加工,从而对这些知识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不具备很强的概括能力。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认识是混乱的,缺乏一定的条理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得到有效的强化,并且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一定成果,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5(10):44+43.

[2]杨丽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77):40.

[3]陈满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6):18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