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目前初中学困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反思

2017-10-20黄兰英

数码设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反思学困生初中生

黄兰英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教育阶段,学困生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此类学生在学习兴趣以及品德素养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素质差异。因此,为实现均衡化教育,初中教师应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加强学困生德育教育工作,从而规范学困生学习态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困生品德修养。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初中生学困生德育教育的具体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学困生;德育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246-01

Absrtact: in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tage,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still widespread, such students in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ral literacy, compared with normal students, there is a certain quality differe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balanced educ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rengthen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o as to standardize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moral education;reflection

前言:素质课改教学背景下,德育教育成为初中教育阶段重点工作内容。学困生作为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因为在思想意识以及品德素养方面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此,作为初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困生进行教育。通过德育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困生道德修养。

1 初中学困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思想存在偏差。据了解,当前学困生在初中课程学习当中,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明显,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归咎原因,在于学困生在认知基础与水平上,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距[1]。而初中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通常以笼统式教育为主。导致部分学困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逐渐落后。慢慢地,学困生因为成绩始终无法有效提升,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开始自暴自弃,这给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薄弱。初中时期是学生个体思想、情绪比较叛逆的时期,再加上很多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严重的溺爱,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比较显著。而初中校园环境是一个集体性的环境,需要大家协调配合,共同进步。有些学困生在校期间学习和行为表现,比较特立独行,不服从教师教育和管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学困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保持正确的认知态度,从而限制了学困生学习能力,以及道德品格的提升。

2 初中学困生德育教育的几点路径探究

2.1转变学困生教学观念。针对学困生群体,初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需要以友好、平等的身份,关心和帮助他们,从而端正学困生的学习认知,全面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行为表现,深入分析学困生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重视给予学困生群体情感上的关心[2]。根据学困生具体情况,给予情感上的关心和照顾,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同时,通过情感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学困生对教师本身更加尊重,从而让学困生能够更好的支持教师所组织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对学科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2实施分层教学。众所周知,不同学生个体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比较显著,如果教师继续实施笼统式教学,将导致学困生现象一直存在。因此,为缓解当前的学困生现象,教师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困生具体学习需求,设置符合其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困生真实需求,让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端正自身学习认知以及学习品格。同时,教师应多给予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针对学困生学习问题和困惑,进行鼓勵和指导。关注学困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校园环境,规范学生思想认知,全面提高学困生道德修养。

2.3合理渗透思政教育。初中教师应针对学困生问题,借助于思政教育载体,合理实施德育教育。通过加强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困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困生品德修养。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思政内容,从而端正学困生学科认知,规范学习态度以及学科素养。其次,教师需要联系学困生具体生活实际,组织思政教育。将当前学困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思政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合理渗透德育内涵和思想,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正,进一步规范学困生品德修养。同时,教师应重视学困生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根据学困生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情感体验,树立正确品德意识。

2.4实施家校合作教学。为保证初中学困生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联系。根据学困生具体问题与学生家长建立共同教育思想意识,在教育理念上达成思想共识。之后,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生家长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并积极与学困生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学困生具体的情感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心理困惑,并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和情感认知。

综上,在初中教育领域,学困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当前教育内容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初中生的素质建设。为保证初中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应重点关注学困生教育。转变学困生教育理念,给予学困生情感、思想上的关心和教育,积极与学困生家长建立有效联系,共同开展学困生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学困生心理认知、情感认知更加端正,全面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困生素质品格。

参考文献:

[1]吴少源. 对当前初中学困生德育的几点反思[J]. 新课程(中学), 2017(6).

[2]谢崇活. 对当前初中学困生德育的几点反思[J]. 新课程(中), 2015(12):27-27.

猜你喜欢

反思学困生初中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