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2017-10-20石禾香

数码设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教学效率传统文化

石禾香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发挥初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课堂入手,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144-01

Abstrac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basic Chinese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give play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func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 Chinese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should start from the classroom and infiltr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so tha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can be well inherit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rme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how to perme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Education function;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Teaching efficiency

前言: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1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瑰宝,在其中蕴含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语文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在素质教育不斷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合理的渗透传统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综合品质的全面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改变如今青少年缺少集体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情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立足语文教材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但却忽略了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因此,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将“以人文本”的理念作为主要的价值观念[2]。这些思想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2.2立足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要想更好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要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优美词句与诗词所表现的意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3]。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古诗文是晦涩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比如,在学习《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上。在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大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品位诗歌所表现的构图美、线条美和色彩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直”和“圆”这两个字的妙用,教师可以试着将这两个字换成其他字,让学生体会这首古诗的文字美。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和分点分项法来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这些作者的人生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章内容的理解。

2.3借助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可以开设一个诗文诵读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的阅读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现代作家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评,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等,从而加深对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古典书籍,如《三国演义》《论语》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机积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并且借助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似”与“是”[J]. 尤炜. 人民教育. 2016(22)

[2]传统文化教育的三个误区[J]. 邓文圣. 人民教育. 2016(22)

[3]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卢连青.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12)

[4]锐眼·阅悟[J]. 人民教育. 2017(02)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教学效率传统文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