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20李欣
李欣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加深,国内的日语专业因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很多大专院校、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日语相关专业。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目前有503所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仅次于开设英语专业的922所高校,无论是学生人数还是办学规模,日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外语大户。但另一方面,日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较英语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如何提升我国日语整体研究水平、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就业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商务日语的教学活动中。
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知识以灌输为主,教材相对固
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应试教育,评价较单一。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被动的跟着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无法发挥主动性。
当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的便利打破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权威性。他们不那么喜欢老师一味的教授网上也可以查到的知识,他们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探讨,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教学对象而进行调整,在课堂中转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2、体验式模式对传统模式的改变
2.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大卫.科尔布(Kolb,1984)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于2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体验式学习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是这样的过程:体验开始——发表见解——进行反思——形成结论——应用实践。学习者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在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都将是十分有益的改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把学习者的潜能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的学习模式。
体验式学习的中心基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这一基本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发挥引导,辅助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和“学”的关系,学生被动的从老师那里接收知识,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活动获得体验,分享他们获得的感受或观察结果,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中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吸收效果。两种学习模式产生的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将把这些学习潜能带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产生最优的工作绩效。
2.2体验式教学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2.2.1提前引入。教师要提前精心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下
节课预习内容,并在上课时进行检查。其中教学资料的选择上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目前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一,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二,进入日企从事相关工作;三,进入私企从事对日贸易。因此他们需要有留学生活、企业工作、贸易沟通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可匹配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筛选,既不可过难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又不可过于简单得不到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升。
要求学生提前进行相关知识点、背景文化的查阅。如在讲授中日两国人在寒暄时的差异中,提前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关知识的查询,对所要讲授的问题具有初步的了解。
2.2.2教学手段。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课件和讲解来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学习。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将制作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机械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大多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基本是固定好的,即使课程中发现有不适合的地方,也很难马上进行修改调整。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只能跟随课件转动,极大了束缚了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探索、发现的能力的发展。同时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对学习来说,最终要达到的是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除了使用语言本身以外,还包括音调、音量、肢体、表情、动作等这些非语言的因素。特别是在不同语境下,仅仅靠课件上教师展示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是远远无法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感受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作为补充,如微课、视频、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就十分必要了。
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中日寒暄差异比较时,这种跨文化交际的体验是需要教师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相辅助进行的。视频可以展示中日两国人在进行寒暄交际时,各自的肢体、表情方面的差异;图片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中日两国人在寒暄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特征以及词汇的差异;音频可以明显捕捉到两国人在寒暄交际时,音调、音量变化的差异。这些都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先观察、体会、领悟到的知识。
科技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教学手段不断的日新月异,它们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手段,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将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去研究的课题。
2.2.3设置情境。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以外,还应注
重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交际性。交际中的语言要注意得体性,语言得体是指根据语境条件恰当的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场景)。多數情况下,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完成传递信息的功能,不同的语境下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练习模拟不同场合下的用语,增强语言的实用性,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然而,一些工作场景的模拟,因为学生没有任何实际的工作经验,欠缺实践性,因此仅仅凭着学生自己的想象很难达到课程预期的效果。与其说是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教师没有很好的利用有效的教学设计而导致的。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无法产生真实自然的体验感受。
情境教學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情境,让学生成为中心,在情境种扮演角色,模拟情境过程,并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
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模拟中日寒暄交际时,让学生采用分组演练、角色扮演、互相讨论,来完成中日寒暄交际的过程演练。中国人之间的寒暄交际学生一般较熟悉,基本能比较顺利进行;日本人之间的寒暄交际,有时会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上课时共同观看并体验相关视频、音频素材后再进行过程演练。体验在真实语境下表达用语、人物神态、肢体动作、声音语气等交际形式。激发学生的真实所感,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营造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自体验整个过程,调动并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那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设计好任务、安排和协调好各种环节。
2.2.4总结归纳。每次体验过程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归纳,结合课前学生的预习,对过程中体验到的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达到突出重点,加强应用,增强记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扩展相关语言的使用范围、用法特性、特殊情况,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总结归纳中日寒暄差异时,首先对学生归纳的异同点进行点评、归纳、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补充:总结出中日语言中各自固定寒暄用语;两国间不能通用的寒暄用语;两国间工作场合各自的寒暄用语的特点、使用范围。特别是一些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礼仪礼节在交际的过程中可能比语言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教师没有特别提出注意,可能会被学生忽视掉,而影响整个交际的进程。日本是个上下级等级严格的社会,那么面对自己的上级寒暄时,要主动向对方鞠躬致意,他们所表现出的非语言的要素,可能是学生无法马上领悟理解的。
3、结语
综上,我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验式教学通过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适合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能力的增长。体验式教学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都将是十分有益的改变。当然,如何进行教学手段的选择,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些教学模式,都要基于学生更易理解、更易接受的角度出发,这也将是我们今后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成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VE3104)。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