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10-20张博
张博
语文素质培养是小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将学生身心发展放在首位;在课程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语文基础。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
识字写字教学,应着重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自由书写汉字的能力;如:像“林”、“双”这类字时,学生往往容易将左边的最后一笔的点写成捺,用普通方法不厌其烦地讲解,总是收效甚微。通过不断琢磨,我用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想象的方法,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双”字时,我让学生把两只手紧挨在一起,平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每只手指是否都一样长?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挨在一起的大拇指或小拇指最短。我接着说:就像这个“双”字一样。通过这样的启迪,唤起了同学们对“双”字的想象。再写起“双”字来就漂亮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了具体生动的形象。这样,同学们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进而掌握了左右结构的字中间笔画均收缩不伸展的写法。阅读教学,应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披文入情,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人文与審美素养;写作教学应引导观察,激励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独特感受,表达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写个性化作文、想象作文,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强化读写,聚焦语用。鼓励多读书,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读书习惯,扩大阅读视野。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性,同时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发现的眼光。通过阅读。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在语文的天地里,有对秦砖汉瓦的向往,有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有对《红楼梦》的痴情,有对《西游记》的迷恋;有大江东去的气势,有怒发冲冠的豪情,有大漠孤烟的雄浑,有小桥流水的清纯。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是国人审美情趣的凝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端正工整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