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我见
2017-10-20王怡莲
王怡莲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课程游戏化”的提出不是对幼儿园课程的新要求,而是《纲要》和《指南》对课程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而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幼儿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是推进课程的关键。
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提出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
一、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内涵
虞永平教授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1.生活活动中实践游戏化,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常规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建立良好的常规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使幼儿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在常规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们的注意,会采用一些问答式的语言,如“小眼睛,看老师”“小小手,放放好”等命令式的语言。刚开始,幼儿们会根据老师的指令来控制自己的动作,然而时间久了,他们的行动和指令便完全脱离了。如果老师在当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因素,这样就会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巧虎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小朋友们通过和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拍手、点头、坐神气等动作,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游戏的有趣性,又快速地掌握了常规。
2.生活活动中实践游戏化,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幼儿们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洗干净手,一、二、三,洒在水池里。”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并把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把它粘在水龙头的旁边,这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洗手的步骤。
(二)游戏方式融入集体教学活动
1.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应将学习活动更多包涵在游戏中,并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达到一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情境,使幼儿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幼儿对事物怀有好奇心,在开展教学活動中,我们要以合适游戏教学为主,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发展,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才能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并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如,在开展中班美术活动:蟹壳动物乐园的过程中,我们启发幼儿动脑筋让蟹壳“变魔术”,一会儿变成小白兔,一会儿变成小花猫,一会儿变成小老虎,这样在活动中既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又培养了他们动脑筋的习惯。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童趣环境,激发游戏愿望,关注幼儿兴趣需要,生成有趣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幼儿自由、自主的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学习,教师在这其中起着支持与引导的作用,和幼儿共同分享着成长的乐趣。
2.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地整合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
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了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比如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三)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
1.确保区域游戏的充足时间
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也是在游戏中发展的,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他的能力发展。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一块不太大的空间就可以玩起来;只要是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游戏的“工具”。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是他获得知识的宝库。比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棍子插在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空桶里搅,说是“洗衣机”。这在大人眼里只能是“胡闹”,而在孩子心目中,这是快乐的天堂,想象的天空。
2. 创设具有归属感的游戏环境, 促使幼儿较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常有哭闹现象,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创设了“宝宝家”和“贝贝家”两个娃娃家,为他们设置软软的地毯,可爱的小床,床上有淡粉色的花布做成的床罩、枕头、小被,窗户上用粉色纱帘作装饰,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消除孩子们的焦虑感。我们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生活喜好,老师、家长共同创造温馨、和谐、游戏性较强的区域环境,顺应幼儿的自然状态,给他们心灵的抚慰,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关键
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缺失一直是困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推陈出新。
1.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要在情境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把生活、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 教师要确立以学定教的理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为教在前,学在后,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而其实幼儿园教的核心内涵不只是传递,而是引导幼儿做适宜的事,支持、帮助幼儿完成自己的探究和交往。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幼儿,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生成幼儿感兴趣的、能引发他们积极的相互作用,并动用多种感官获得有益经验的课程。
课程游戏化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行动中去。我们要紧紧围绕课程游戏化这一命题,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提升幼儿园的办学品位,还孩子们一个有趣的、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