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关于地理课程及教材的建议
2017-10-20程娴
程娴
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开始,以下是我关于新课改下地理课程和教材的一些建议。
建议一:地理课程渗透“立德树人”,培养真正的公民
我们都在质疑现在学生的功利,学生的素质不如以前,对我们的教育很是担忧。在质疑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思考:我们的地理课程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做到哪些方面的贡献?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责任是什么?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 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到地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一个人具备知识,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意识,那也不能称之为“完人”,而现代的教育体系、地理教师的教育则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很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部倡导的“立德树人”是非常必要的。立德树人是一个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未来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发展力,不仅需要拥有多少数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更在于这些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有其他无可替代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在面向竞争的时代中,能保持清醒、坚强、独立、公正和正义的品质;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能拥有尊重、善良、同情、互助和谦让的秉性;在融入国际化环境中,能时刻胸怀理想信念,心存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我们的地理学科要承担起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在课程中,逐步培养有理想信念、科学民主、规范有序、创新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跨文化沟通等核心素养。
建议二:尽量实现地理课程的连续性设置
发达国家地理课程的设置时间较长,且进行连续的学习;专题的设置也有螺旋上升的分布形式。而中国目前的地理教学从初中开始,7、8年级开设两年,9年级空缺;高一、高二再进行学习,我们的地理学习是间断的,失去了连续性,专题之间相对是孤立的,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虽然目前很多学校有关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和实施,但效果甚微。那么能否在改革中改变这种现状呢?建议教育部进行该方面的改革,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建议三:改进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
1.贴近学生的学习,突出实用性
通过比较中外地理学习专题发现:地球与地图部分,我国更注重学科系统,难度较大,而其他国家则强调应用;在水系内容部分偏易,国外较多国家对水系治理、水文原理讲解更详细,实践(调查、考察)要求较多;在陆地(含板块、地质、地貌、地形、岩石)部分,其他国家更重视岩石、地貌的深入介绍,我国对地形、板块介绍较详细;在气候部分,我国知识量偏多,实用性较差,英、美、德、法强调应用性;日、法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较广泛。在生态环境部分,我国教材难度在于知识广度大,其他国家则在应用性方面。地理学科是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学科,而我们的地理教材是空洞的,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能否在课程的设置中突出地理学与生活的联系呢?新一轮的课改应加强对地理内容生活化的促进,教育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不能与生活脱节,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应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可以充分地和负责任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上,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2.谨记历史,突出时代特色
俄罗斯地理教材有大量关于地理历史人物和地理历史事件的介绍,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自豪感和对地理学科的归属感,我们的教材也可以进行借鉴;另外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我们不是教授历史,只告诉学生过去发生的事情、研究的成果,我们的地理教材要与时俱进,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比如台湾的地理教材有第四产业等方面的介绍、香港教材中有大量遥感卫星影像图的使用,值得我们学习。
3.从教授知识向传授方法转变
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比较:善于识记,能力不强、创新不够。我们的地理课本需要加强能力方面的培养,真正地让学生掌握方法,授之以渔。我们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工作去提高:
3.1巧妙设计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能力
活动系统是地理教材中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课堂的重要媒介。高效的活动设计,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其知识与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地位。而我们现在课本的活动系统可行度相对较差、学生的参与性不够,成为课文之外的花絮,很少得到关注。
香港《活学地理》的活动设计具有多元化、实践性以及与多媒体结合应用的特点。首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除常规的根据图表分析解答问题之外,还有听录音、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编排话剧、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实现了“多元智能”的发展;其次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和“梯度性”,在教材活动编制时,侧重选用操作性强的活动,详细设置活动步骤,并在活动中给予学生相应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活动”可参与;并且选择有“梯度”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材中设置了 5 个实地考察任务。分别为马屎洲实地考察、香港沿海地区实地考察、香港工业区实地考察、下白泥的有机农场和大埔滘自然护理区实地考察。考察活动设计目的明确、步骤清晰、过程完整,让学生在完成活动过程中,不仅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深切体会“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再之注重多媒体辅助功能的应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媒介多元化成为可能。同时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书本知识。教材在活动过程中多处运用了 3s 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资料等,如听录音、使用 GOOGLE 地图,使活动更加形象化、多元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其多种需求,从而使活动效果更明显。我们新一轮的课本可以进行借鉴。
3.2专门设置章节进行能力方面的介绍
台湾翰林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三章内容,直接把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直接的学习内容:比如资料的搜集方法,如何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如何进行绘图或者统计图的展示,如何进行地理考察,规划、准备、执行的各个环节,地理考察的工具有哪些,如何进行访谈,如何撰写考察报告等,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们的地理教材也可以借鉴这方面的做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思考四:突出地理核心思想、地理素养的培养,树立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
蒙古国的地理教材注重全球意识的培养,重视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渗透到整本教材中贯穿着整本教材的内容,资源、环境的保护以节的形式设计在每章自然地理内容之中,体现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地理教材编写理念。比如,海洋的利用保护、陆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土壤、植物、动物的利用和保护,在 8.5 中以“生态和地理教育”为题目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的意识,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的人必须比别人更加的爱护环境,地理书上就频繁的强调并教给学生爱护环境。我们在地理教材中,也要渗透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想和地理素养。
思考五:做好选修的设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中国高中地理虽然设置了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这些模块的设置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但是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上不上主要取决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学生的选择权未能落实;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少有体现,多数师生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作者单位:合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