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格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7-10-20王卓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质高校学生人格

王卓

首先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的意义。以人格差异这个特定的特质作为讨论的方向,结合奥尔波特特质论和卡特尔特质论等理论来探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具体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以测评为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加强与家庭环境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建差异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高、发展潜能大的人群,承载着社会、家长的高期望值,易于出现情绪不稳、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对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人格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人格差异与个体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对高校学生人格差异、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辨析,有助于丰富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格特质理论

作为影响最大的特质理论的首创者,奥尔波特认为特质的具有如下特点:(1)是一种常态性的存在。是习惯的一种整合。(2)可以作为人们行到的动力,及人们做事的动机性。(3)没办法在第一时间显现出来而被人们所察觉,但可以从一个人多次重复的具有共性的行为活动中推测出来,并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得到证实。(4)特质具有独立存在的特征,但这种独立不是绝对的独立。(5)每个人所显现出来的特质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用道德判断标准来加以评判。(6)当个人的行为表示与他所显现出来的特质并不符合,甚至有可能完全相悖时 ,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推翻他所显现出来的这种特质,而应该进一步的加以观察研究。

(二)人格类型理论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多次论述人的个别差异,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也提出了西方最早的气质分类。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产生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人格类型的理论,根据一些特定的原则将所有个体划分为不同的几大类型,以此来研究和探讨个体所存在的个性。

(三)人格层次理论

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Eysenck, 967)提出关于人格层次划分的理论了。将人格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类型、特质、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艾森克理论还有一个突出的重要特点,就是重视类型或特质的关于生理学神经基础的研究,他的理论既属于心理特质理论也带有生物理论的取向范畴。

(四)传播学中的认知激活理论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接收到信息都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载体出现,人们通过这种感官刺激来选择性的接收一部分信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差别和大脑发育的不同,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所产生的最终结果也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人们在做出自我最终的理解后再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概念,通过文字或语言等手段将其变现出来,为别人所知道,这时我们才能说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算是真正的接受了。

三、大学生人格差异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

90后高校学生生长在社会的转型期,容易受到社会、网络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接受信息的广泛性也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

(一)所在年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

大一新生或多或少的都会放松心态,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复杂的人际交往、甚至加上可能产生的恋爱情况、这些都在逐步的加深影响大学生们的正常情绪。到大四时,除了以上种种情况外大学生开始面临着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压力更是达到了最大化,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都是比较动荡的。

(二)家庭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

来自父母离异或严重不和睦家庭的学生,极易产生强迫症或偏执等心理问题。父母亲的不良人格特质、严重压抑的环境、经济状况长期严重困难等都会使大学生心理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甚至个性产生恶性影响。

(三)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

由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高度参与性,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望子成龙的期望值也更高,加上教育方法等原因,往往会给高校学生更多的压力,更容易造成他们出现强迫症、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

四、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以测评为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的工作体系。同时针对每一次的测评和结果要设立相关的档案库,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连续性和预见性,能从每一次测评结果中总结概括出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教育理论。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预见性的工作,尽力争取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事前干预体系,以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首要的工作来要求。

(三)加强与家庭环境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大学生们所暴露出的心理問题并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味推卸给大学生们自己,很多问题与不同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到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从学生所处的周边环境优先入手,要让家长们知道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规律性的,进行必须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制定教育计划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不同问题,不同特质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转变及时调整和更新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最终能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体系。

(五)创建差异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注重细节分析,做到层次清晰,手段多样,有的放矢。切记不能无原则的一体化,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完善自我素质、健全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再寻找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特质高校学生人格
以鸟喻人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