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2017-10-20刘伟

丝路视野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作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重视。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及相关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既有利于哲学教育成果的巩固,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价值观

人生意义,是人们对于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与向往的根本回答,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生意义对人生目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引领作用。当今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思进取、慵懒放纵、自欺自弃或沉溺于物质与享乐、轻视道德与法律、漠视境界与信仰等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无一不与大学生人生意义的迷茫与失落相关。因此,加强人生意义教育,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融合价值观教育

哲学中所讲的价值观集理论化和系统化于一身,而价值学说是一种与价值息息相关的理论系统。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了一个制高点,明确指出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我们面对的是能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任的大学生,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现如今,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完善大学生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但各大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仅仅是差强人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具有多样化,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构建理想社会,还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坚不可摧的指导地位,是中华民族文明富强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國实情有机结合的衍生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绝非仅仅来源于其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理论逻辑,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不朽的贡献。

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重视生命观教育

从本质上来说,人生是一种过程,该过程是属于生命和生活的。因此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该过程的一种看法。我们在认识人生观的时候首先接触的便是生命。所以,在人生观中,生命观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正确的人生观要求人们要珍惜生命的无限价值。近年来,我国频发大学生暴力、自杀等事件。就表象的层面来说,一种是对他物的破坏,一种是对自我生命的践踏。这种事件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他们藐视人生和生命,更不用说所谓的社会责任了。现如今,对大学身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人生观塑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生命健康的意义,善待和珍惜生命,积极踊跃的加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生命观。

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开展幸福观教育

幸福是人们所愿意实现的一种生存状态和方式,无论是哪一种人生追求,其都可以说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苏格拉底曾说过,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而幸福是人们在践行至善过程中所不自觉产生的。人生意义教育就短期来说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生命和健康的珍贵,就长期来说,它是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披荆斩棘的驱动力,更是大学生在实现幸福过程中的不竭力量之源。所谓的幸福观,就是人们以幸福为标的所产生的认知,幸福观和人生观之间是零距离的,人生观中永远为幸福观留出一席之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个人对幸福的认识是什么是由他对人生的认识是什么所决定的。简单的说,不同人生观下,幸福观一定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在自身知識能力、生活经验、认识水平等林林总总因素的作用下,往往会创设出自己的幸福。幸福不单单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感觉,强调人们心灵的体验。作为一种人生观,它具有稳定性与多元性。除此之外,幸福观是随着人们的年龄变化所不断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是这样定义幸福的,它并没有突破精神层面,也不仅仅拘泥于肉体的享受,幸福是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从根本来说,幸福是一种循序渐进、不断奋斗的过程,将其单纯看作是一种快乐的情绪或者是毫无波澜的心境都是片面之词。当代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养成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完成。作为学校,学校要将教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这项工作完完整整地落实,不断挖掘人性化教育方式,创设情境使得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幸福。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是揭示人的本质及人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生观,是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保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且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效果、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8:204.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作者简介:刘伟(1983.11—),男,蒙古族,辽宁喀左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系办主任。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