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7-10-20郭琳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能力培养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国外,创业教育很早就受到重视。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课程,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和发展。随着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也有着不同的定义。雷家骥认为,创业教育有两个定义,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简单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刘晓鹏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而在笔者看来,创业教育是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训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创业教育全面开展的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逐渐成为教育学研究热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是指高职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建企业或产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学者们主要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及提升进行了研究,从综合能力视角来看,认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三个维度构成。从创业过程视角来看,认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层次性,并构建了由创业基础技能和创业操作技能两个维度组成的结构模型,创业基础技能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创业操作技能包括机会技能、资源整合技能、创业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从个体特质视角来看,构建了包含机会挖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6个维度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模型。
三、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与本科院校相比,更多地强调应用和实践。 因此,培养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创业能力,不仅需要摈弃原有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型人才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国际商务型人才需要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交易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多种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对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注重学术环节,却缺乏理论实践。因此导致我国目前商务专业中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相对匮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各国不断加强的联系,使我们对具有综合性素质的国际商务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四、目前国际商务专业中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创业教育分离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基于专业知识的教学,或依赖于外贸实训软件的训练,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没有改变,使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时在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经验不足,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固有的学术氛围占主导地位
创业教育目前虽通过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加大呼吁创新口号力度等形式展现一些表面的繁荣,却不能真正创造创业教育氛围的目标。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上起步较晚,固有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投资上观念不统一
高职院校不重视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寻求合作项目,不愿尝试以学校培训的形式合作,满足社会人才的需要。虽然目前来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竞争力和实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企业主观上担心使用成本培养却不能自行使用,不能很好的利用职业院校这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导致人才流失,逐渐面临“双失”局面。
五、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
在国际商务专业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创业教育的观念要加入到国际商务课程体系中进行,在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注重创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在国际商务专业方面,强调在提高学生的可持续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以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校园组织
校園专业性社团组织以交流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创造创业教育氛围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创业教育观念在校园组织活动进行渗透,充分利用校园组织,是培养国际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的重要方式。
(三)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在校企合作层面上,加强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应在推动合作成效上起到带头的作用。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形式将学生输送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中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运营中锻炼的同时,也能减少企业的人员使用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慧瀛.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92.
[2] 杜静.创业教育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5(07):157~158.
[3] 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02):26~29.
作者简介:郭琳(1982.08—),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