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思考

2017-10-20张卫民陈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7期

张卫民 陈芬

【摘要】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典型表现,以及不同经验水平教师的介入指导行为,揭示了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归因并提出了建议:强化教师正确的幼儿同伴冲突观;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幼儿园美工区活动 教师介入指导 幼儿同伴冲突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XJK013ATW00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91-02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多从其分类、价值、时机等方面研究,针对具体某一领域或者某类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介入指导研究尚少。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对新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事件进行了轶事记录,以此分析不同经验水平教师介入指导美工区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归因并提出建议。

一、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不同经验水平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

蒋秋芳从幼儿同伴冲突的情境或发生原因的角度,把幼儿同伴冲突分为四种:资源占有引发的冲突事件;意见分歧或规则维护引发的冲突事件;身体动作引发的冲突事件;语言引发的冲突事件[1]。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幼儿同伴冲突基本符合这种分类,其表现如下:一是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常常因对同一种美术材料的喜好、或者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不足时争抢发生的幼儿同伴冲突;二是幼儿在自主操作时,有些幼儿将废弃材料到处乱扔,操作材料没有物归原处,幼儿在规则维护与破坏之间引发冲突;三是有些幼儿在操作美术材料時过于兴奋,不小心打到其他幼儿时引发冲突,或是损坏其他幼儿的作品引发冲突;四是幼儿在美术区活动时,因语言交流发生审美冲突,如当一名幼儿问另外一名幼儿,我的画好看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由此产生冲突。其中,第一类和第四类幼儿同伴冲突在美工区活动中最为常见,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这两类冲突的案例进行不同经验水平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分析。

1.新手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

案例1 《剪薯条》

晨间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投放了剪刀、黄色瓦楞纸及薯条盒等美工材料,幼儿自主进行了沿直线剪纸的活动,教师来回指导幼儿四个区角活动。这时,美工区传来了幼儿告状的声音。

悠悠:老师,阳阳和豆豆打起来了。

老师:怎么啦?

阳阳:豆豆抢了我的薯条盒,这是我先拿到的。

老师:阳阳,玩具是幼儿园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必须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下次再抢就都别玩了。(阳阳松开了小手,但明显不开心。)

案例2 《美丽的蝴蝶》

下午的美工区,教师投放了水彩笔和白纸,有一个叫多多的女孩画了蝴蝶,她画完后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多多:你看,我的蝴蝶画好了,辰辰觉得漂亮不?

辰辰:不好看,好丑。

老师:谁说好丑的?一点都不尊重别人,你的画得更丑,以后不许这么说别人的作品。

由此可见,新手型教师在介入美工区幼儿同伴冲突时,习惯用命令,威胁,说教,强行干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方式虽然暂时缓解了冲突,幼儿对发生冲突的原因不明白,不会选择表达、协商及游戏等适宜的方式独立解决同伴冲突,只要遇到问题就求助教师,弱化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高压式的介入方式让幼儿的同伴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幼儿习得正确的冲突处理方式。

2.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

案例3 《可爱的毛毛虫》

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投放了超轻彩泥,小朋友自主捏制毛毛虫,这时朵朵和果果都需要浅绿色,但彩泥盒中只有这一种颜色,于是她们拉扯,这一幕被老师看到了。

老师:咦,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呀?扯大锯吗?(教师俏皮可爱的说)

朵朵:不是,我们都需要浅绿色,但是我先拿到的(朵朵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神情轻松)

老师:哦,那怎么办呢?你们这样扯着,两个人都用不了啊

朵朵:果果,你可以让我先用吗?我用完就给你

果果:不行,我现在也要用

朵朵:那我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就谁先用

果果:好。

案例4《我的一家》

下午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投放了油性笔和蜡笔。幼儿自主创作人物画。其中,有个小朋友很快就完成了,他叫老师来欣赏他的作品,同时也被其他小朋友看到了。

灰灰:我画完了,好看吗?

轩轩:你这画得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好看

老师:哦?是吗?轩轩,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轩轩:因为我觉得他的画中的爸爸妈妈被蜡笔涂得看不清了

老师:灰灰,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爸爸妈妈身上画这么多线条呢?

灰灰:因为刚才下雨了,我画的是在雨中的爸爸妈妈,他们身上都淋满了雨。

轩轩:哦,那你还可以画把雨伞,别让爸爸妈妈淋湿了(老师退出介入,两个小朋友对作品叽里呱啦的讨论起来,画面更加丰富了。)

由上可见,专家型教师在介入美工区幼儿同伴冲突时,他们更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去探索冲突解决的办法,并不随意评价幼儿的言行,而是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引导,将“消极”的冲突变成了一场“积极”的讨论,最终自行解决同伴冲突。

二、不同经验水平教师介入美工区幼儿同伴冲突差异的归因分析

1.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观念不同

访谈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新手型教师之所以“简单粗暴”的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她们认为“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是种消极不良的行为,教师必须像消防员一样最快捷的即刻制止冲突,防止其迅速扩散而影响整个区域活动,这时口头批评最有效。”相反,专家型教师经过二十几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她们构建了“自下而上”属于自己的教育观念,她们认为“在活动中发生幼儿同伴冲突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负面的行为,这也是教育孩子的极好时机,要充分发挥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价值, 合理利用冲突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等”,显然,新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观念不同。

2.教师拥有专业实践性知识的程度不同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陈向明将其分为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和信念等四个重要的要素,认为其具有行动性、身体化、默会性的特征,必须被“做出来”[2]。新手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并不长,缺乏教学情境与问题解决经验的积累,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个性化的体验性知识与见解。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时她们往往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幼儿同伴冲突定位为消极事件,并以消极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而专家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时在事件定位、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较为成熟的见解,能准确判断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根据对象特点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化解矛盾或生成有教育意义的活动[3]。

3.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同

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既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成就幼儿教师幸福人生的关键。新手型教师一般从教 3年以下,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她们虽有极高的热情,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使其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她们不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在遇到幼儿同伴冲突时第一反应就是尽快高压制止……处于“自我完善”阶段的专家型教师,更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她们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能将关注点从自身转向幼儿,更倾向于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冲突。

三、教育建议

1.强化教师正确的幼儿同伴冲突观

俗话说,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提升新手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就必须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同伴冲突观。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同伴冲突之后的情感 16% 是正向的,83% 是中性的,只有 1% 是负向的[4]。因此,教师不能将幼儿同伴冲突看作是一种不良行为,对其进行消极的价值判断,而应正确认识幼儿同伴冲突,只有不怕冲突,敢于面对冲突,充分利用它来引导幼儿发现自我,帮助幼儿掌握社交技巧,才能化弊为利,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性知识

教师介入美工区活动幼儿同伴冲突方式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拥有实践性知识不同,而要增长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必要开展教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为此,可以组织老师们的线下交流活动(即面对面的融情交流)。另外,也可以让老师们线上交流(即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

3.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的好奇心强,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喜欢模仿老师。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时,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帮助幼儿学习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幼儿教师应加强个人情绪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爱岗敬业,爱护、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差异和选择,按《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教师个人修养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把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作为自己坚持不懈的职业追求,为了儿童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来,幼儿教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蒋秋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3]岳亚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特征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4]贾会娟.幼儿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和目的[J].才智,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