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2017-10-20薛华
薛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选取76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观察实验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6.28±1.31)分, 优于实验组的(12.76±2.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优良率92.11%优于护理干预前的69.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睡眠质量较差问题, 采取相关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及生活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102
当前社会现状表明, 心血管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 其中老年人群在患者中占据多数。心血管病的发作, 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 导致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下降, 临床多表现为睡眠时间较少、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低下、精神萎靡等[1]。因此, 为提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对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评估, 并就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本院心內科接受检查治疗的7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41例, 女35例, 年龄75~90岁, 平均年龄(83.81±
6.61)岁;均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2]。选取同一时间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6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2例, 女34例, 年龄76~89 岁, 平均年龄(82.20±4.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睡眠质量评估 采用目前最为权威的PSQI对两组的睡眠时间、效率、精神状况以及影响睡眠的障碍和药物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观察两组的睡眠质量差异。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对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以及病房内的嘈杂, 病房内有夜间起夜现象等, 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 临床护理人员应注意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 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和内心诉求, 从而分析患者睡眠质量欠缺的原因, 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另外, 医院应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有序、舒适宜人且有助睡眠的环境, 进而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使其能够拥有一个舒心的病房环境, 进而促进不良情绪排解, 利于患者的康复。②睡前护理:睡前可给予患者适当的音乐进行调节, 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患者得到充分的放松, 有助于入睡。同时, 看书、喝牛奶、热水泡脚等方式, 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 帮助患者提升睡眠质量。③行为干预:临床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一套严密的作息时间表, 指导并督促患者按照时间表来进行日常活动, 使患者形成正常、健康的生物钟, 提升睡眠质量[3]。④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对药物的服用禁忌有所了解后, 可适当选用催眠药物以及苯二氮 类药物, 谨慎采取镇静药物,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 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用药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介绍和说明, 避免因不合理用药而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4, 5]。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及实验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评估参考文献[6], PSQI以18分为满分, 睡眠质量与其评分高低呈负相关, 即分数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6.28±1.31)分, 优于实验组的(12.76±2.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实验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优良率为92.11%(70/76), 优于护理前的69.74%(53/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一定的评估方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有积极的作用, 而PQSI具有显著的优势, 测量的时效性、准确度值得肯定, 同时对健康人群和患者的区分有非常高的敏感性[7, 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6.28±1.31)分, 优于实验组的(12.76±2.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临床经验来看, 睡眠质量偏差会刺激儿茶酚胺的分泌, 使得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对患者预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 护理干预前后, 患者的睡眠质量差距明显, 指出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患者正常的作息规律和睡眠质量, 降低因睡眠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死亡率[8-10]。
总之,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睡眠质量较差的问题, 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有较为突出的作用,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秋歌.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34(2):62.
[2] 吴惠晓.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16(4):525-526.
[3] 李秀芹.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0(18):2162-2166.
[4] 董晓红, 王友荟, 王智群, 等. 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护理研究, 2012, 28(2):2562-2564.
[5] 廉颖, 王昌玲.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9(2):69-70.
[6] 黄秀菁.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663-664.
[7] 康红, 吴希容.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2014(7):112-113.
[8] 刘小兰, 李婵, 吕冬. 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 2013, 11(12):1070-1071.
[9] 王芳.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医药, 2016(5):00047.
[10] 梁莲, 刘金英, 代娟, 等. 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4(15):3351-3352.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