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尽春花秋月,遇见最美文字

2017-10-20黄忠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鹭鸶龙湖雪山

黄忠

中国人对山水的依恋似乎是天生的,背起行囊,我们走过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走过了“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大漠,走过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自古以来,描写旅行的名篇不胜枚举,例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张岱的《西湖梦寻》……寄情山水,似乎成为了我们一种诗意的生活习惯。而关于旅行游记、风土人情的文章,我们在写作中也常常涉及。那么,这类文章的写作有哪些技巧呢?

一、选取典型景物

首先,创作旅行文章,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捕捉当地典型的景物。四海之大,风土不同,人情迥异。在行走的过程中,你的眼睛就要如同一台照相机,要学会把当地最有特色的景物摄取过来。景物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所以我们在选取景物时必须要有代表性,不必面面俱到。例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在游览了龙湖后,创作了一篇《龙湖游记》,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捕捉龙湖的典型景物的:

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

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小艇从芦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从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出奇的硕大。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密不透风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闲适和爽快。

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写自己泛舟龙湖一路上所见之景——既然是湖,那么最有特色的自然是水,文章刚开篇,作者便立即把我们带入了一片奇异的水域之上。作者紧紧抓住水的特点展开描写,充满了灵动之感。接着,作者又用独特的目光,敏锐地捕捉了龙湖的鸟声、鹭鸶、荷花等典型细节。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一幅充满地域特色的风景画。因而这段文字在取景上,有独到之处。

二、调动多种感官

在选取景物后,我们就需要展开细致的描写。描写过程中,要善于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行走的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写入文章。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我们的文章时,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来看作家李钢《高原随想》中的一些片段:

我在寒冷的季节来到高原。

这次到高原,只有大概的方向,没有准确的目的地,走到哪儿算哪儿。这就有了些漂泊的意味。

这个季节的高原晚上很冷,昼夜温差很大,由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似乎也少了点儿,但是这里空旷,适合摆放思想。

我从海拔四千八的高处回望,看见了雪山。雪堆积在雪山上,闪闪发光。冷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银子;暖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金子。金山银山总是让看见它的人们惊喜不已,千辛万苦跑近了一看,是雪,人就走开了。

太阳从雪山背后落下去,其实是从另一个地方升起来,把另一座雪山照亮,那里的人们又开始欢呼。雪那么洁白,却把雪山变得那么神秘。

……

风的声音多半是粗哑的低吼和凄厉的呼啸,但是有一个早晨,我在结冰的海子旁听到了风唱。起先是一股风的独唱,接着,许多股风加入了合唱,庄严浑厚,在海子上空回荡。我脚下的冰层颤动着炸裂,发出打击乐般清脆的响声。这时,太阳从我肩头升了起来,照亮了海子、风和树林,我在瞬间的辉煌中激动不已。

还有一些时候,风也把另外的声音带来。比如它曾把远处寺院的鼓乐声传到我耳边,又把山坡上的经幡刮得呼啦啦地响。更有一个下午,我行走在无人地带,忽然一阵风带来一个女人清亮的断断续续的歌声。我不知那歌声起自何处,起码在几座大山背后,或许更远,在高原尽头,时间深处。不管在哪里,只有风能越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自己穿越高原时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行走的一路上,充分地调动了自己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刚到高原,气候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肌肤的寒冷,这是一种很直观且鲜明的触觉感受;接着,作者用瑰丽的笔调,描写了阳光落在雪山上的画面,充满了色彩的明暗对比之感,强化了高原的视觉形象;随后,耳畔是一陣阵风声,高原的风似乎也值得我们仔细聆听。如此一来,从多种感官入手,高原之景便立刻显得立体生动起来了。

三、升华旅行的意义

在描写完一路的所见所闻之后,我们还要善于升华文章的立意。这一路的行走,让你收获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是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城市、远离喧嚣而获得的心灵安宁?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开拓了视野?

例如,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看云》,在收尾部分写道:

我们如真能够象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地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

作者在最后,给“云”赋予了一种意义:让云物的美丽景象“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背起行囊的一路上,相信我们会获得无数的启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鹭鸶龙湖雪山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邂逅异龙湖 恋上山光水影
鹭鸶(lù sī)
征服雪山
郑东新区龙湖12号桥设计
爬雪山
美丽的大龙湖
鹭鸶
鹭鸶
揭秘龙湖产品“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