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科协建设推进图解

2017-10-20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协工作中国科协工作者

8月18日,全国企业科协建设推进会在贵州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指出,召开全国企业科协建设推进会,需要准确把握企业科协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共同探讨扩大企业科协覆盖面,提升企业科协发展活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解决“为什么建、怎样建设、如何用好”企业科协问题。以下文字内容整理自王春法在全国企业科协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7年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落实年,2018年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攻坚年,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明确把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要着力攻克的五大重点难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四个全覆盖”目标,即在高校、企业、园区、乡镇(街道)实现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分类分步实施:

一是年内实现全国普通高校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50%,2018年实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农医类高校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

二是年内实现中央企业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30%,2018年实现中央企业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科技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50%,各阶段要特别关注大型科技类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科协建设;

三是年内实现国家级高新区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65%、国家级经开区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40%,2018年实现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

四是年内实现乡镇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显著提高,2018年实现乡镇科协组织科协工作覆盖率超过50% ,2019年实现乡镇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

企业科协是科协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科技工作者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是科协组织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的重要触角,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企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是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协组织网络体系中据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加强企业科协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团结引领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科协组织与企业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基层组织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求及时调整群团组织设置,巩固已有组织基础,加快新领域新阶层组织建设,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发挥好联系服务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二传手、三传手、四传手作用。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各级科协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中央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突出要求科协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密切与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动科协组织向园区和企业延伸。党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的70%以上,是科技工作者最为密集的地方。中国科协作为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的五大群团之一,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按照“六个哪里”的要求,切实把企业科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加快推进组织建设,不断扩大有效覆盖,把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鞏固党在科技界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突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时期科技方针,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成功的创新既关乎科技进步,又关乎企业生产,更关乎社会环境,因而是科技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三者的高度契合和有机统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是创新决策的主体、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和创新收益的主体,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功底扎实、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卓越工程师,协力同心把不同方面的科技知识集成起来,转化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科协作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既负有组织凝聚企业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又负有团结带领企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企业责任,还具有联系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扩大科协基层组织有效覆盖的群团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让企业科协在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中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大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聚集之地、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地、越来越成为科协组织的服务之地。调查显示,我国有8100多万科技工作者,其中四分之三左右分布在各类企业。他们对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具有强烈需求,热切希望得到更多高水平多样化的科技类服务产品,热切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组织关怀、同行认可和社会认可,热切希望科协组织能够在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企业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十分突出。2008年中国科协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尚有25.4%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了解科协,2013年第三次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下降到19.9%,35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中仅有13.9%表示了解科协;2008年有45.5%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技社团,201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33.3%。2017年中国科协开展的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获得感的调查显示,仅有8.6%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系统改革情况比较了解,明显低于高校、科研院所等其他类型的科技工作者;超过70%的科技工作者对此次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较为满意,但企业科技工作者整体满意度偏低,企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获得感上明显差于其他类型的科技工作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把企业科技工作者纳入科协组织体系,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扩大科协组织的有效覆盖,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就是不完整的;抓不住企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很可能就失去了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信任、支持;没有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endprint

企业科协的建立与发展始终与社会进步以及科技发展同步而行。1959年9月,大连造船厂等第一批厂矿科协成立,打开了企业科协发展的序幕。1996年11月中国科协制定《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将厂矿科协更名为企业科协,企业科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中国科协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企业科协的意见,邓楠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企业科协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中国科协九大《章程》规定,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可以加入同级科协作为团体会员,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科协发展空间。2015年,中国科协联合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国有企业科协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规范。总体上看,目前全国企业科协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科协向来重视企业科协建设,2015年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副牌,将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中国科协厂矿科协协作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企业科协各项工作。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建设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在中国科协的带动下,全国有5个省级科协成立了企事业部,14个省级科协明确企业科协工作由学会学术部承担,企业科协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利信息服务、双创服务等重大项目工作中,持续加强对企业科协的工作支持,企业科协工作预算2017年达到900万元,企业工作专项经费过亿元。各地方科协也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努力争取地方党政部门支持,大力推动企业科协发展,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为企业科协建设提供指导。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印发《关于聚力科技创新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企业科协科技创新券,申请企业必须建有企业科协,有效提升了企业建立科协组织的积极性。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台企业科协建设意见,突出强调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广州高新区科协坚持基层企业科协组织和行业分会、专业学会组织并存,形成“横纵管理”,园区科协对辖区内各学会实行直接领导,对基层企业科协实施工作指导,有效地发挥了科协组织优势和系统合力。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将企业科协工作列入市政府政绩考核目标,有力推动了企业科协建设。

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成立企业科协26945家,个人会员总数达到375.5万人。其中,县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57%、地市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26%、副省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4%、省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13%;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科协占22%,中型企业科协占25%,小型企业科协占53%;从企业所有制看,国有及集体企业科協占21%,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占79%。据了解,在101家中央企业中,有12家已经成立了科协组织。与此同时,适应我国各类企业分布的实际情况,企业科协创建方式丰富多样,既有单独组建、区域联建,也有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以2016年成立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科协为例,包括集团总部和一级子公司两级架构,配备专兼职干部,其中一级子公司科协32家,作为中车科协的团体会员,形成覆盖全集团的组织体系。黑龙江省科协组建的企业科协技术创新联盟、长春市科协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协联合会,积极推动区域内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联动。苏州博济科技园企业联合科协覆盖10个科技园(包括2个国家级科技园、4个省级科技园),150余家创新创业型企业参与。在行业统建方面,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中国科协在全国建立了8个行业和3个地区性企业科协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地方科协、学会等多方参与。在依托组建方面,广州市科协依托广州产业园区商会成立广州产业园区科协,组织广州市主要园区成立科协组织。重庆市科协与市工商联合作,在200多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同时依托市工商联下属商会设立16个科协工作联络站,联系上万家企业。随着企业科协的不断壮大,园区科协、企业科协联合会、创客协会、联合科协等新型组织形式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成立园区科协2984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科协61个,占国家级高新区(112个)总数的54.46%;国家级经开区科协57个,占国家级经开区总数(213个)的26.76%。为加强不同企业科协之间的互动,将企业科协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企业,强化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协作,推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全国已经成立13个行业和地区企业科协联合会,覆盖企业科协415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客协会等新型科技社团不断涌现,湖南省岳阳市,河北省保定市、秦皇岛市科协都分别推动建立了创客协会,湖南省科协创办了涵盖40余家创客中心(孵化中心)的创客协会,吸引创新创业者上万人,成为国内首家省域创客协会。

科协系统服务和资源不断向企业和企业科协开放,中国科协层面初步形成了包括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海外智力引进、“双创”服务、专利信息推送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创新方法培训和创新工程师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品牌工作。调查显示,86%的企业科协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培训,82%的企业科协开展技术信息交流,80%的企业科协开展技术比武和科技评比,62%的企业科协开展外部专家咨询。如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成为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016年培养一线创新工程师1400多名,新建250多个创新小组,产生难题解决方案737个,帮助企业申请专利166项,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约2亿多元。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园区科协等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站137个,2016年服务企业2.8万家,促进企业产生新技术4794个,新产品2871个,新专利6329个,培训专利应用工程师3万多人,配送专利应用图书7.2万册,转化应用案例1000多个,助力企业高效吸收快速转化高新科技信息,效益显著。endprint

目前,我国成立企业科协近2.7万家,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近40万家,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成立科协组织,特别是在大中型国企、民营企业、各类科技和产业园区等仍然存在大片盲区白地。以央企为例,101家中央企业仍有近90家没有成立科协组织。腾讯、小米、百度、阿里巴巴等科研人员密集、具有较强带动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也都没有成立科协组织。企业科协建设发展严重不平衡,县级科协批准成立的数量多,省级和市级数量少;经济发达省份数量多,经济欠发达省份数量少;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在地域分布方面,企业科协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江苏(3429个)、山东(2792个)、福建(1793个),企业科协数量最少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海南(23个)、青海(18個)、西藏(9个)。

调查显示,企业科协开展频次最高的活动依次为科技人员培训、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比武和科技评比、外部专家咨询、科学技术普及等。这些活动虽然与企业科技工作者密切相关,但大都规模偏小、方式方法陈旧落后,难以形成系列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参与率也不高。由于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缺少独特定位和工作抓手,组织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工作力量分散,联动和跨企业交流的机制不顺,企业科协大多活力不足,在企业内部部门体系中的地位影响普遍较弱。很多企业科协与外部创新资源缺乏有效联系手段,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意识不够。初步统计,中国科协每年直接面向企业的项目活动就有20多项,但多数企业科协都没有承接或参与。

据了解,96.7%的企业科协挂靠在企业的技术中心、企业发展部、企业科技部、群团部等相关部门,只有极少数企业科协是独立建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注册为独立法人的企业科协更是少而又少;企业科协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人数较少,多数企业科协年度活动经费不超过5万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科协的发展和作用发挥。在省级科协对企业科协的活动支持方面,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湖南、海南、青海等8个省级科协用于企业科协的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他省份均也都在几十万到100万不等。工作经费来源不稳定,筹资能力较弱,使企业科协正常工作经费不能得到正常保障,活动难以开展,职能任务难以落实。

上面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的,某种意义上具有普遍性。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对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企业科协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尽管中国科协联合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科协建设的思想认识问题,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很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科协没有转发《意见》或根据《意见》制定本地区指导性文件,也没有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进行部署。相当一部分地方科协对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高度认识企业科协的地位作用,对本地区企业科协建设底数不清、状况不明,也缺乏统筹设计和长远谋划,“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部分地方科协把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等同于企业科协建设,没有把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没有通过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把面向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效果固化下来,重活动轻组织建设现象突出,往往是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活动过后“冷冷清清”,难以形成累积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科协对企业科协的职能定位缺乏深入研究,在指导地方科协加强企业科协建设方面往往目标任务不清,功能定位不明,配套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地方科协甚至已经成立的企业科协都不知道企业科协是干什么的、应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只能“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企业中心任务。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成立科协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企业科协的职能作用了解不清,不建不用;部分已经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业,没有积极推动企业科协发挥作用,支持力度不够,重建轻用。由于找不准企业科协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企业科协工作缺乏显示度,企业领导者觉得企业科协可有可无,在部门调整中逐步萎缩乃至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企业科协建设的最大瓶颈,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科协建设就难以拓展空间、开拓前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科协组织更加光荣伟大的使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企业科协建设必须坚定不移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以健全组织网络体系、扩大有效覆盖为目标,以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能力为导向,以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建设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抓手,紧紧抓住创新争先行动这个载体,健全组织建设,扩大有效覆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对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要求是明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强调的四个服务,即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这个职责定位对于县级以上各级科协都是通用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位。但对于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乡镇科协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样的科协基层组织来说,还要区分不同情况,结合部门单位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深化,突出重点和特色特点。具体到企业科协来说,其职责任务应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联系服务,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定期组织召开企业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宣讲中央有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企业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准确把握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维护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深入领会贯彻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更好地掌握执行科技创新政策以及相关科技人才政策,坚定不移地自觉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endprint

二是拓宽成长渠道,助力企业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研讨等学术活动,开展创新方法和专利知识培训,引导帮助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级专业学会,积极参加学会组织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提高专业能力水平。通过推荐参评两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国家和省级科技奖项评选,以及工程师资格认证、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一线工程师培养、继续教育、人才和技术对接活动、海智计划等和向国际科技组织推荐任职,选派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和高端学术会议等活动,发现、培养和举荐各类优秀科技人才,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认可和社会认可。

三是搭建工作平台,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以创新争先行动为载体,组织企业科技工作者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开展揭榜攻关、短板攻坚、成果转化等活动,在创新争先行动中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组织科技工作者通过创新小组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咨询、论证和服务活动,按劳取酬,把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为他们申报专利和转化成果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主动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联合整合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和力量,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常态化的品牌活动,切实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优需求。引导科技人员为企业创新战略、发展布局、主攻方向出谋划策,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是发挥枢纽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技术需求,承接企业管理者委托的工作任务,主动联系地方科协、全国学会、地方学会和科研院所,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增强创新能力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技信息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专业人才与企业对接,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在企业研发、技术、工程、管理等各类人员之间流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企业科协与各级学会联系,吸引学会专家智力资源,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主动发挥枢纽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双创活动,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努力帮助科技人员把智慧和力量转化为企业的专利、标准和创新产品,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开展科普活动,帮助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面向企业职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基础。组织科技工作者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面向所在地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帮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内涵,扩大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企业积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六是培育创新文化,助推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加强科技诚信和科研自律建设,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合作参与竞争,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使创新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使创新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企业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环境。定期开展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培训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科学道德,了解掌握科技活动的行为规范,坚守伦理道德底线,确保科技成果不被滥用。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优秀企业科技工作者,树立典型,组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把推动更多企业成立科协组织、逐步实现科协组织在企业全覆盖作为当前企业科协建设的核心要务,避免以业务开展代替组织建设,切实按照“六个哪里”要求,坚持组织建设先行,用组织建设带活动、以活动促组织建设,真正做到有组织就要有活动、有活动就要建组织,努力让企业科技工作者能够找到组织、得到服务。

一是加快在各类企业成立科协组织的步伐。要科学分析本地区企业科协组织覆盖情况,摸清底数、建立清单、创新形式、分类推进。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把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协独立建制,配备独立的人、财、物,不能独立建制的就先合署办公,不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就先配备兼职工作人员,因企制宜、因地制宜,不片面追求“高大全”和“一步到位”,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科技工作者集中的企业的组织和服务覆盖。

二是把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科协建设作为重点,形成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常态化组织建设和联系服务机制。特别注重发挥中央企业科协、國有企业科协和大型民营企业科协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在中央企业总部和中央企业二级单位成立科协组织,立足区域和产业,推动建立企业联合科协,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服务覆盖。

三是积极探索企业科协组织新形态。创新园区科协建设模式,根据区域内企业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和依托园区组建等方式,实行强企带动中小微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扩大对园区内创新型企业的服务延伸。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组织体系之中,使之发挥联系服务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二传手、三传手、四传手作用。依照法定程序依法依规发展企业科协联盟(联合会),探索建设省级和市级企业科协联合会。探索建立科协小组、联络员、工作服务站点等新形式的科协联系机构,构建畅通高效的双向联系渠道,密切与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联系。

四是及时总结企业科协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科协工作模式。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进程中,企业科协经历了复杂多样的曲折起伏,也成功地战胜了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汲取,加以概括提炼,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以供各地科协、各类企业科协借鉴推广。在这里,无论是地方科协推进企业科协建设和工作的经验模式,还是企业科协开展工作的成功模式,都值得认真研究总结、提炼升华。endprint

现在企业科协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面临形势的复杂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各级科协组织和企业科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现在企业不仅科研人员数量多、占比高,而且普通职工也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相当一部分还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0%以上;大部分社会公众对一般科技知识比较熟悉,有些还拥有科技专利,因而对企业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在企业管理大都比较规范,部门分工职责明确,企业科协工作往往被分配给其他不同部门承担,其特点特色和不可替代性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的推广,人们在获取科技知识、相互联系沟通方面更加便利快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科协如果还是死抱着传统的工作方式不放,那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科协建而不用的突出问题。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求实效”,这对企业科协工作尤其适用。近年来,中国科协着力推进“网上科协”建设,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建设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即科猫网,其中也为企业科协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也建立了网上企业科协的工作平台、活动平台、资源平台和创新协作平台,目前已在成都市、南京市和湖南省启动试点工作。这些都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初步探索,希望企业科协在这方面思想再解放一些,步子再大一些,能够有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加强企业科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协系统、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全国学会以及企业等多方面携手合作,形成分级联系、上下联动、联合推进、分类指导的工作格局,做到工作服务无空白、联系沟通无障碍。

一是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现在企业科协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理论制约瓶颈,实际工作远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而理论研究缺乏对企业科协建设工作的强有力支撑。要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科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企业科协发展规律和工作规律,为推动出台促进企业科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为做好企业科协工作提供支撑。

二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研究修订《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抓紧出台《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企业科协加入各级科协作为团体会员的实施细则,为推进企业科协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意见》《基层组织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实施细则》和《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征求意见稿已经提交会议讨论,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慎重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扩大国有企业科协组织覆盖。

三是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科协工作的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理顺联系管理机制,把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当地企业发展实际,及时制定企业科协建设目标和工作举措,明确企业科协成立流程,制定吸纳企业科协作为团体会员的条件程序,为企业成立科协组织提供帮助和指导。企业科协需首先加入地方科协成为团体会员,符合条件后,由地方科协推荐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积极主动与国资委加强联合合作,推动国资委发挥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优势,把国有企业科协建设成为地区企业科协工作的排头兵。

四是推动资源下沉。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真正把企业科协作为各级科协组织的二传手、三传手、四传手来建设,持续推动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在人才举荐、奖项评选、项目申报、经费支持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科协的倾斜力度,为企业科协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

一是加大企业科协的宣传力度,定期推选表彰一批具有代表性带动性、组织健全、工作活跃、成就突出的优秀企业科协,在主流媒体上大力宣传它们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加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优秀企业科技人才的宣传,形成创新为荣的价值导向和激励取向,为“技术大師”“一线人物”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加大对地方科协好办法好经验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理解建设企业科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企业科协建设,为把更多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协工作中国科协工作者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动科协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宁远:举行老科协工作推进会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中国科协关于表彰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的决定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