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自杀最大的元凶

2017-10-20常晓

人人健康 2017年17期
关键词:自杀者小美情绪

常晓

“我努力过,但终究一切徒劳”。这是美国摇滚乐队“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曾高吼过的歌词,或许也是他结束生命前的无声呐喊。

多年来,“林肯公园”可谓载誉无数,他们曾5次获得全美音乐奖,并2次获得格莱美奖,还曾5次获得MTV欧洲音乐大奖。“林肯公园”的歌曲陪伴了很多人的青葱岁月,并在他们无助和迷茫的时候给了勇气和力量。然而,贝宁顿用音乐安慰了很多人,却慰藉不了自己。不久前,41岁的贝宁顿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自杀。他的离世不仅是世界乐坛的损失,也让无数音乐爱好者震惊心碎,无限缅怀。

谈起自杀这个话题总让人心情有些沉重,不过当你知道自杀已成为国人第五大死因之后,就会突然发现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即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其中,年轻人是受自杀影响最大的群体,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而在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自杀率为23/10万人口,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是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如此看来,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个特殊日子来临之际,本期“封面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敬畏生命,挽救生命,摆脱死神“召唤”!

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

任何人的自杀都是悲剧。它过早地将一个人的生命夺走,并且自杀也会产生持续的涟漪效应,极大地影响自杀者的家人、朋友和社区的生活。所以,对于自杀行为而言,一个都太多了。贝宁顿离世的消息公布后,众多他生前的歌迷和林肯公园乐队的支持者们就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震惊和哀悼。他的陨落,被认为是摇滚史上的一大悲剧。很多中国网友也表达了对这位摇滚唱将的深深缅怀,因为他的歌曲是很多人青春时光的美好回忆。

国外不乏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明星。今年7月,擅长模仿知名演艺人士的美国演员、网络名人史蒂薇·瑞恩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身亡,法医认定为自杀,年仅33岁。瑞恩生前深陷抑郁症困扰,再加上亲人离世,十分悲痛。5月17日,贝宁顿的好友、Soundgarden乐队以及Audioslave乐队主唱克里斯·康奈尔上吊自杀,享年52岁。国内其实也有很多相关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至今令人痛心疾首。张国荣深陷抑郁症跳楼自杀,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身亡……除了公众人物,生活中不少看似正常的普通人也会因为生活不顺心一时冲动而产生自杀念头,尤其自杀人群更是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

去年8月,刚刚考上大学的蔡某突然离家出走,家人在其QQ说说上看到了她的留言:自己被短信骗走了学费1万多元,无颜面对家人,她选择自杀。8月31日晚,惠来警方通知蔡母前去辨认尸体。警方称,他们是在海边找到了蔡舒妍的尸体。蔡某的弟弟看到了其留下的一条QQ说说:“老弟,当你看到这条说说的时候,我应该已经自杀了,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太蠢了……”

今年6月,在美国南加州圣地亚哥地区著名旅游景点———科罗拉多大桥上发生一起投海自杀事件。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证实,死者系来自中国的一名赵姓学生。据报道,该学生驾驶一辆白色双开门敞蓬跑车撞上科罗拉多大桥的中间隔离带,而后从车中出来后,弃车纵身跳海。根据现场情况,警方已经初步确定这起悲剧事件的性质为自杀。

23岁大学生小美(化名)读大学四年级,她有一个弟弟,而且她的家里很重男轻女。小美自认为,从小爷爷奶奶就不太喜欢她,父母对她也没有像对弟弟那样好。所以,小美一直想去一个远点儿的城市读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小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大三开始就准备考研,结果没考上。考试失败的打击、毕业就业的打击,让小美觉得生活没了希望,再加上家里人对她也不是很关心,于是产生想要自杀的念头。这时幸亏小美及时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了沟通,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心理咨询师介绍:“我一直鼓励她,让她知道家人不是不爱她,可能是她优秀独立,父母对她很放心,考研并不是毕业后的唯一出路,可以寻找其他的生存资源等。后来慢慢的,她的情绪才稳定,并承诺不会干傻事儿。”

青少年、女性更容易想不开

正如小美一样,实际上,很多人处在危机状态的时候都曾闪过轻生的念头。有的人可能是一闪而过,有的人可能因为受到应激事件的困扰或情绪的影响而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唯一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自杀。那么,这些人真就不怕死吗?

其实不然,有一项调查表明99.99%的人怕死,只有0.01%的人不怕死。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自寻短见的呢?本刊医学顾问、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精神心理疾病专家王刚介绍,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足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自杀。自杀行为是一个复杂现象,是由个人、社会、心理、文化、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不过,从医学角度看,可将自杀行为分为精神障碍性自杀和冲动性自杀。

“研究显示,自杀人群中约有95%患有精神障碍,而我国自杀死亡者中约63%患有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中有40%人患有精神障碍。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要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有精神障碍者很容易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最后严重到想自杀。而冲动性自杀者本身并没有身心疾病,是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后出现悲观、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杀行为来发泄和解脱。比如与老公吵架后喝农药,失恋后吃安眠药,创业失败后跳楼……”王刚如是说。

每个人的性格有差异,对负面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但根据数据相对来看,青少年和女性在自杀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要更高。数据显示,我国自杀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34岁的人群。专家介绍,青少年人群的心理不及成年人成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易出现低落情绪,面对学业压力、情感傷害和家庭矛盾时又欠缺较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容易一时想不开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关心和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要多加呵护叛逆期的孩子,以免年轻的生命毁灭在最美的年华。而女性与男性相比,性格更内向,情感上也更为脆弱,不管是在面对情感伤害还是人生大起大落时,她们的承受和调整能力多相对较差。同时,女性的情绪还受到生理周期的影响,在例假期、怀孕后、更年期情绪波动大,这几个时期发生的自杀事件也较多。另外,农村地区的自杀率也比较高,这与农村居民接触农药、水源的机会多有关,因此喝农药自杀、投河自杀等多见。endprint

虽没“良药”,但可及时干预

毋庸置疑,每个自杀者,从有自杀意念到实施自杀计划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心理斗争过程。而且,大部分也都会在情绪,言语及行为上有一些蛛丝马迹的表现。所以,身边人如果能提高“嗅觉”,伸出援手,及时反应,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研究表明,自杀者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长时间感到绝望、无助,产生自杀意念;其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扎无法摆脱产生自杀意图,这时往往会做一些后事安排和隐晦的告别;最后是选择自杀方式并实施。”专家表示,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早期心理活动,尽管它们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但对自杀意念的干预依然是自杀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这就需要及时捕捉自杀的危险信号。

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预防自杀的“良药”,但是,专家表示,通过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确实,自杀者往往处于生与死的矛盾中,可能会冲动行事。但这期间如果能获得情感支持,或许就可以预防自杀。研究表明,强大的人际网络、宗教或精神信仰、践行积极应对策略和有幸福感的生活方式,能够保护人们远离自杀。当人们遭受人际冲突时,自杀风险增加。相反,培养和维护健康的亲密关系可提升人们的承受能力。最密切的社交圈包括伴侣、家人、同伴、朋友等。尤其朋友和家人是社交、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并能缓冲外界压力。这提示我们,当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信号时,一定别吝啬一句问候、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关心的眼神。

现代社会竞争和压力日益增大,自杀率迅速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由于精神与心理的疾患是众多自杀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更需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让每个人都学会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其实,人生本是磨难,在自己的哭声中降临世界,在亲人的哭声中与世长辞,拥有与失去也只是一念之差,每一个生命都有残缺,不必作太多比较。每一种生活都有乐趣,宽心接受就能享受美好过程!在此,本刊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敬畏生命,挽救生命,让自己和他人摆脱死神的“召唤”!

如何及时干预自杀行为

首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干预。

当感到自己压力过大或无原因长时间心情不愉快,莫名烦躁,应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表达求助并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暂时放下工作、听音乐、与家人聚会、旅游等,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果只是家庭纠纷、工作压力、不良事件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你认识自我、提高与人沟通能力、促进心理成长,提升自尊感。如果确实患有精神障碍,就要坦然面对,借助药物辅助心理治疗的方式消除疾病,重返社会。

其次,作为身边人发现蛛丝马迹,要主动去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让他知道你在听,你关心他,你理解他。

★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鼓励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不要轻视,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

★如果认为他们当时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去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分散注意力,将他暂时带离那个冲动的漩涡。比如你的朋友情绪低落到一言不发,那就拉着他去打场球或者做点其他事;

★不要刺激他,这时候“激将法”是没有用的。用“你去死啊,我量你也不敢”這样的话去刺激对方相当于火上浇油;

★如果对方极度冲动,谁的话都听不见,就立即强制性地控制住他,远离安眠药、水源等,不让他在冲动时做出极端行为;

★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此外,社区在预防自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高风险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参与随访医疗照顾,使其有信心与病魔、贫穷等作斗争。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杀者小美情绪
褪色的玫瑰
蜡烛跷跷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自然者亲友的心理危机管理
美国警犬破获盗窃案后再次寻找到自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