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什么这样红?
2017-10-20姚冬琴李永华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40期
姚冬琴 李永华 侯隽
承载着8900多万名党员和450多万个党组织的重托,2287名代表即将在党的十九大上,履行神圣职责。
代表队伍中有一支力量备受关注——来自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企的148名企业负责人(不包括来自企业的一线职工代表)。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不完全统计,这148名企业负责人中,有121位来自国企及集体所有制企业,27位来自各省份的民营企业单位和外企。
不仅国企自带“红色基因”,民营企业也争相装上以党建兴企业的“红色引擎”。不仅当选党代表的这些“红色企业家”,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积极向党靠拢。马云要在阿里巴巴打造“全中国最出色的先进党组织”,许家印当选“党员标兵”……甚至,很多在华外企的党支部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增速远超前三年,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99.9%。年轻人耳熟能详的互联网新秀,如陌陌、知乎、豆瓣、蜻蜓FM、熊貓TV都已成立了党支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积极向党靠拢,对于党建工作抱有极高热忱?当企业命运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这些“红色企业家”又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新动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