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外媒驻京记者讲述中国变化(关注十九大)

2017-10-20白云怡

环球时报 2017-10-20
关键词:佩德罗党代会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白云怡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为世界的大事。据十九大新闻中心统计,有3068名中外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十九大,其中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818人,外国记者来自134个国家。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冲在最前线的记者便成为他们观察这个世界大国的“眼睛”。无论是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还是外交部平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的“蓝厅”,只要是重大场合、重要活动,外媒记者这道“风景线”必然不会缺席。他们关注中国的点点滴滴,形成自身对这个国家的理解。《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与多名外媒记者深入交流,他们或已常驻中国数年,或参与过多次党代会的报道活动。对于中国这些年,尤其是近5年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领域的变化,他们深有感触。

——回忆——

曾经,发消息要飞奔到邮电大楼

17日下午4时左右,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用手机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为10月18日至10月24日。手指轻轻一点,消息发送成功,这让他想起20年前第一次到中国报道党代会的情景:那时为发布一则短短的消息,他不得不穿过人流,飞奔到长安街的邮电大楼去。

“1997年我来中国采访十五大时,在人民大会堂出现的外媒记者大概只有100人。”这名曾采访5次中国党代会的资深记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说,那时党代会也设有新闻中心,但没有电脑,开幕式结束后,几十名外媒记者撒腿往长安街的邮电大楼跑,因为只有那里才有国际电话和传真,“当时我在大楼里等了2个小时,才把一张A4纸大小的新闻稿传回报社”。彼时,外媒也很难接触到代表,很多记者在整个会议期间只能在开幕式和闭幕式时去人民大会堂。

这一次,等待徐静波的是“全覆盖高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发布系统和排列着几十台电脑的记者编辑区”,他只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发稿。大会组织方还专门安排了一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和“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以便记者获取更多信息。根据徐静波的说法,有“党代表通道”是中国党代会“历史上首次”。徐静波感叹道:“党代会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了……时代变了,中国也变了。”

说起此次党代会的关注点,徐静波对《环球时报》表示:“十五大时我注意到中国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十六大出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这一次,我同样非常关注中国共产党会有哪些重大理论思想创新。”

西班牙最大报纸《国家报》的驻华首席记者玛卡莲娜·维达尔在中国已有5年时间。她告诉《环球时报》,对于十九大,她最关心的是“下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员组成”,“因为这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让我们能更好地观察这个国家领导层在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里采取的执政路线,以及中国政治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

通过十九大观察中国政治与经济生活的变化,这是许多外媒驻华记者的想法。已在中国工作7年的法国第二大日报《世界报》驻华记者布莱斯·佩德罗莱蒂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对这次党代会最感兴趣的是哪些领域将被中共列为未来工作的重点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在今后5年会走向怎样的新方向”。

佩德罗莱蒂说,他曾参与中共十八大的报道,在他看来,十九大召开所处的大环境已和5年前大不相同。“当时,许多民众对腐败问题抱怨声非常大,这让中国共产党有了危机意识。”这名资深法国驻华记者对《环球时报》说,针对这些情况,新一届领导层很快拿出解决办法。“我们看到中共在党内进行了一场非常强力的、有效率的反腐运动。在社会层面也加强管理,并强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的概念。5年前的问题如今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5年后的今天,中国或许又将面临新问题。但当徐静波再次回望邮电大楼的那一刻,他还是不由得感慨万千: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太多变化。中国已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了中心。▲

——政治——

反腐“一定会继续下去”

在17日举行的十九大新闻发布会上,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华记者林子恒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诸多关注。他问道:“我们发现,过去几届中共党代会选举差额比例都是在稳步上升,包括十六大的时候,中央委员的差额比例是5.1%,十七大是8.3%,十八大是9.3%。请问这次十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纪委委员的选举差额比例会是多少?您如何评价这个数据?”

发布会结束后,《环球时报》记者与林子恒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一次党代会就开始关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话题,而差额选举正是反映党内民主的指标之一。“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是外界一直以来的期待。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开放了,所以大家也希望它在政治上的开放度能进一步提高。”林子恒认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健全有助于帮助整个中国社会积累政治改革的经验。

另有一些外媒记者注意到中共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西班牙记者维达尔对《环球时报》表示:“我认为中共对社会的管理将更加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维持中国的社会稳定。为达到这个目的,加强治理或许是一个趋势。”

更多外媒记者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共过去5年开展的反腐运动是否将继续的话题。《意大利晚邮报》首席驻京记者圭多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说:“我在中国的常驻生活始于2013年1月。那时,中共的反腐运动刚开始,它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许多比我更有经验的国际新闻记者告诉我,这场行动可能像以往一样只能在短时间内持续一阵,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而当时初来的我竟然预测对了。因此,我现在也相信这场反腐运动在今后5年还将继续下去,不过其重心可能会从惩处(贪腐人员)转向预防腐败。”

佩德罗莱蒂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共的反腐行动“一定会继续下去”。他表示,他将密切关注中共的反腐行动是否会出现一些新变化,是否会有新机构成立。佩德罗莱蒂认为,未来几年落马的“老虎”可能会变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许多“老虎”已经被打下去,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已经不敢再贪腐,“因为这场运动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党员对犯错误有所畏惧”。▲

——外交——

更加坚定、明确,敢于有所作为

对绝大多数驻华外籍记者而言,中国在过去5年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其对外政策风格的调整,以及在国际舞台上角色的变化。

“中国在外交上变得更加坚定与明确,变得更加敢于有所作为。”这是《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所有外媒记者几乎众口一词的评价。

佩德罗莱蒂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不再坚持之前的外交策略了。我们看到它在海外积极扩大并保护自身利益。当然,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他举例说,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南海进行填海作业并使其可用于飞机起降与轮船停靠,都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佩德罗莱蒂对记者说,在军事领域,中国正在积极建设海军,建造了两艘航母,另外在吉布提设立了基地。在经济领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人们也能看到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在各个层面上,我们都从中国在境外的足迹中观察到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有一个清晰、积极的计划,希望获得一个与其面积与经济体量相适应的国际地位。”佩德罗莱蒂说。

“5年前,中国的外交比较低调,该领域在国内事务中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现在,中国的外交越来越走到前台,并展示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性。”维达尔说,当韩国宣布引进“萨德”反导系统时,据媒体报道,中国在贸易、旅游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尽管这一轮反制目前有缓和的趋势,不过已从中能看出,中国的外交风格正在变得强势。”她表示,这一转变同时体现在中国处理东海钓鱼岛问题和应对南海争端时。

在维达尔看来,中国希望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非常活跃,也一直在推动更多中国籍职员在其中获得高级别职位,“中国的这一变化将会影响整个世界”。

针对中国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变化,意大利记者圭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曾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那时距现在已过去二三十年。现在中国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所以也应该在世界上有更多作为。“我想时机已经到了,而且我觉得目前美国国内的混乱也正在帮助中国展现它的力量。不过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中国能对自身有所限制,不要过多地展示‘肌肉。”

“中国正在(向世界)提供一个新的选项。我看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的想法正在诞生。其实我很希望欧盟也能提出一个类似这样的概念,但我们恐怕还太弱了。”圭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现在似乎更愿意承担国际责任:无论是《巴黎协定》,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习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还是随时待命的8000名中国维和人员,都是这样一种新态度的积极信号。”▲

——经济——

在挑战与变革中前行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晴或雨时时刻刻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很多外媒记者看来,中国未来保持稳健的发展速度或许不会太困难,但它将面临重重挑战,并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增长模式。

“我觉得中国今后的增长速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是很自然的。”佩德罗莱蒂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过去30年里,中国保持了不同寻常的快速增长,但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要还之前的历史欠账,因此这种飞快的增长趋势恐怕无法一直维持下去。“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要面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债务问题、过度投资等多重挑战。”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驻华记者许宇民最近刚去了一趟东北地区。“在北京,你会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不错。我在北京3年,感觉变化特别快,我住的CBD区,高楼林立,而且几乎每几个月就有一栋新高楼建起来。”许宇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但去了东北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差距,“我和当地人聊天,感觉当地政府也在很努力地做事,出台了不少政策招商引资,但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或许也有改革需要长期才能看到效果的缘故。”

在许宇民看来,转向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必须要做的选择,因为“旧有的、低端的增长方式显然已经不行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伴随许多困难。“在东北时,我看到一些那里存在的困难,比如工人下岗、旧有的模式被取代等,然而,新成果不会一朝一夕出来。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必经之路,虽然痛苦,但不能一直依赖旧的模式,否则国家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在这个伴随着“阵痛”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是否会更开放,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依然重要?这一问题成为许多外媒记者关注的重点。在佩德罗莱蒂看来,未来5年里,中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注重还将继续,市场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尽管这个过程将以怎样的速度进行还有待观察”。他认为,欧美未来很可能希望中国对外资开放更多至今仍然封闭的领域,对此,中国可能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也可能因此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圭多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更为乐观。“中国的经济似乎很有弹性。如果它在未来5年内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中国的增长也对全球经济都有好处。”这名意大利资深记者不无幽默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所以,祝中国好运”。▲

猜你喜欢

佩德罗党代会环球时报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葡萄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泪水庄园的纯情凄美
一扇受够了的门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求职不忘“恋家”
危地马拉“老兵”被判6060年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