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食的沙棘
2017-10-20李松唐锴郭一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7期
●文/李松 唐锴 郭一楠
北京卫仁中药饮片厂
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干燥成熟果实,也叫醋柳果、醋刺柳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
沙棘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分布于内蒙古、云南、西藏等地,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沙棘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沙棘酸、涩,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心经。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沙棘果实的营养丰富,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经常食沙棘果者身体健壮,很少生病,一些患有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食用沙棘果后可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