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重视信访工作纪事

2017-10-20北京孟兰英

金秋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同志

文/北京·孟兰英

毛泽东重视信访工作纪事

文/北京·孟兰英

主持人/纯朴 记忆邮箱:yuminjie611@163.com

毛主席在武钢

群众利益是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大问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在办公机关内挂上了“来访接待室”的牌子。之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苏维埃政权都相继设立了人民信访的工作机构。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总结讲话,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

在当时的政府机构中,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省、市、县的组织系统都设有内务部(科)、工农检察部(科)等组织机构。人民信访除中央政府的秘书处、内务部同时受理外,大量的群众信访、控告主要由工农检察部受理。在这期间,毛泽东根据人民来信提供的线索,查处了瑞金县贪污案。瑞金县会计科长唐达仁侵吞公款等被判处死刑,瑞金县财政部长蓝文勋包庇隐瞒会计的贪污行为被撤职,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受到警告处分。

毛泽东回故乡

延安时期,一大批热血青年从海内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其中大多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深造,还有不少人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人民海军报》总编辑的柳夷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他为此事写信给毛泽东,并得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柳夷同志:还是八月间的你的信,今天才复你,不知对于你的问题还有帮助否?不知你还在三大队否?我因忙,积累至今才复,对你不起!

你的意思是恳切的,如果陕公抗大党的同志所说,你的表现够上入党资格,仅仅过去加入与脱离国民党一点无人证明,是确实的,而你在延又有九月之久,并无其他不能入党的问题存在,我认为是可以入党的。此事解决办法,可持此信于(与)三大队负责同志商酌,你的原信也随同交给他们看,要求他们最后考虑你的问题……最后告诉你的,马列学院必须党员并须学养较高者才能进去。此复,并致敬礼!

毛泽东

十月三十日

对人民来信不应采取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信访活动空前活跃,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人民来信来访数量大增,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人民来信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与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对群众来信中所反映的问题,只要意见合理,要求正当,他都认真阅批。他喜欢看来信的原件,重要的地方,还划上记号以示注意。对批转的信件,他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并报结果,不允许走形式。

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长吕澄同志曾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工作了17年,他回忆说:从1949年春在香山双清别墅起,毛主席每天都要看十多封(人民来信),他对人民来信看得相当仔细,有的地方还要用毛笔圈圈点点作出重要批示。

1951年8月31日,北京石景山发电厂有位工人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他们工厂工资不合理并提出调整的建议。办信的同志将信件压了几天,毛泽东知道后,发了脾气并严厉地批评说:“共产党员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毛泽东立即回信说:“八月三十一日的信看到了,谢谢你使我知道了你们厂里的情况和问题。我认为你们的建议是有理由的,已令有关机关迅速并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此复。顺祝努力!”

1952年6月16日,有一位原国民党军官写信给毛泽东,反映他们中的一些下级军官失业后得不到救济,生活十分困难。毛泽东对此作出批示:“周总理:此信代表失业旧军官,值得注意。请交失业救济会议处理。”周恩来随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这年冬天,举办了一次“失业军人就业”活动,使这些人得到安置。在此前1952年1月至5月的4个月里,收到要求解决工作问题的来信645件,毛泽东在秘书室的综合报告上作出批示:失业问题仍频严重,拟宜由中央劳动部或直接由政务院召开一次失业问题处理会议,由各大城市及各省派员参加,订出可行的处理办法。

对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鼎力解决

对于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关于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要求和建议,毛泽东都会给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倾注心血,鼎力解决。

1950年,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员吴启瑞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她有8个年幼的孩子,因经济上困难,无力抚养。毛泽东看完来信后,提笔复信,建议有关部门准予将其中3个小孩安排在苏南干部子弟班学习,以减轻其困难。并告诉她,如有其他困难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商量解决。同时毛泽东还给苏南区党委领导写了信,请帮助解决。

1951年10月,原北京师范大学一教授遗孀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其丈夫不幸突然逝世,遗有3女2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8个月。本人无职业,而有关方面又停发了她丈夫薪水。毛泽东一边看信一边用铅笔在信上画了许多横道道,然后把信批给秘书田家英,请他去看望、慰问了这位母亲并得到了妥善安置。

1962年2月12日,上海市一位普通工人金祥根写信给毛泽东,反映物价上涨,工人们节衣缩食多年的积蓄在不断贬值,他在信中还提出两项建议。这封措词激烈的信牵动了毛泽东和许多人的心。毛泽东于3月4日把信批转给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先念同志,请您找几个内行同志一起研究一下,看这个文内所提的两项办法是否可能做到,怎样做到,何时做到。如有结果,请告我。”除了批示给李先念同志去研究外,这封信还发至中央书记处各同志和财贸办公室的几位副主任阅,并被列为中央传阅文件1962年349号。

毛主席视察南京无线电厂,向女工李琦了解生产情况

1 9 3 9年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

1975年8月5日,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她到延安、大寨、红旗渠等地参观学习时,发现那里的食盐价格高。她在信中说:食盐、布匹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售价这样高,这是对待山区、老区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毛泽东于8月13日作出批示:“印发政治局在京各同志,并议一下。”根据毛泽东的批示,这封来信不仅在中央政治局成员中传阅、讨论,而且还作为中央当年9月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会议文件印发,从而引起了全国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从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毛泽东关怀干部,注意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一些事例。1974年12月,一位受审查干部的家属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对犯错误的干部从宽处理。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批示:“免予追究。”1975年7月,毛泽东在看了一位受审查干部的来信后批示,此案“拟可从宽处理,分配工作,有病的养起来并治病”。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一份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信访报告上作出批示

从人民来信中了解下情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领导机关的“触角”和“晴雨表”。群众反映的问题,既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检验和监督,也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制定、调整和修改政策的依据。

1949年8月,在北平市中山公园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在会上,毛主席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说:“我收的一封来信,念给大家听。”这封信大意是说:国民党、共产党半斤八两,粮食不断涨(涨价)!毛主席说:“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制止‘粮食不断涨’!”此后不久,打击“粮老虎”的运动开始了,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断涨价的问题。

对于农民问题,尤其是因落实政策不到位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生活困难的问题,毛泽东更加关注并予以解决。1952年,河北省某县的3位农民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他们村遭受自然灾害后,县里为了争当“丰产模范县”,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灾后减免政策,造成群众生活困难。毛泽东将信批给了华北局处理。华北局派干部协助当地政府调查后,根据其灾情程度,减免了公粮,并召开了受灾村的干部会议,检查了政策执行情况,纠正了工作中的偏差。同年七八月间,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名学生利用暑假回家乡上海青浦县小蒸乡搞了个调研,向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上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反映当地农民生活困难的情况,分析原因是人多地少,连年受病虫害危害,粮食歉收,公粮征收过多等,使得很多农民对解放和土地改革产生了一些非议。陈云对此很重视并致信毛泽东说:“上海青浦县小蒸乡征收公粮过多,占到粮食收成的60%以上。一波同志在上海时也看到了苏南、浙江超征太多的这一情况……”毛泽东随后责成华东局对农民公粮及其他负担情况作了更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要求当年征粮不得超过中央规定的比率,从而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按照毛泽东指示要求,华东局退还了多征收的粮食,加大救济力度,使农民的生活困难初步得到了改善。

普通百姓向领袖诉衷肠。

猜你喜欢

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严良堃同志逝世
彭冲同志逝世
痛悼劲光同志
深切怀念相炜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