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恐惧他们所恐惧的
——评电影《敦刻尔克》

2017-10-20马香玉

工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海陆空烧脑敦刻尔克

文_马香玉

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恐惧他们所恐惧的
——评电影《敦刻尔克》

文_马香玉

导演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上映后,话题热度持续发酵。相较于以往清一色好评,这一次的口碑却呈现出两极分化:有的盛赞这是诺兰十年来最好的作品,水准依旧;也有的遗憾诺兰这一次失手了,跌下神坛、光环不保。

诺兰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烧脑”更是成为了他的固定标签。《记忆碎片》的倒叙结构、《盗梦空间》的真假虚实、《星际穿越》的物理科幻,甚至连《蝙蝠侠》三部曲,都拍出了漫改英雄的巅峰。看诺兰的电影,已经被公认是一种秀智商的行为。

于是当观众从《敦刻尔克》的放映厅走出来的时候,就纳闷了:就这么简单吗?烧脑呢?高智商呢?牛逼轰轰的反转呢?扑朔迷离的开放式结局呢?这不就是一个淡出鸟的军队大撤退吗?还要诺兰来拍干嘛!

心理落差产生了,差评也就随之而来。确实,相较于以往天马行空的虚构世界,《敦刻尔克》是诺兰拍摄的第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二战历史的真实性与残酷性,从一开始就已经规定了影片的写实基调。

但战争电影千千万,《敦刻尔克》却只有诺兰拍得出。他依然没有按照常规的时间线进行故事架构,而是从海陆空三条线交叉剪辑进行,最终进行汇合。很容易理解,并不代表就是简单。

以往的战争片,也不乏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会被感动或者心生怜悯,但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战争中的受难者,而《敦刻尔克》提供的是一种浸入式的观影。你看不到敌人、看不到40万的军队、甚至看不到身后的街巷里在发生什么,只知道枪声不断、战火不灭。

影片中所有的画面,都是从片中人物的视角出发的。他们看得到的,你也能看到;而他们看不到的,你也只能等待。而恐惧感往往就来自于看不到的东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场汤米在船内等待涨潮的戏。观众和他一样,全然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什么,只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射进来的子弹和止不住灌进来的海水。

海陆空似乎空间很大,但对于三条线里的角色来说是完全封闭的。一旦危险来临,只能自己面对,没有任何求助的途径。

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四十万英军有三十三万五千人获救,但这过程中谁会成为那六万五千亡魂之中的一个?

没人知道。没有3D效果,但这却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可怖。

所以站在诺兰的角度,一个导演所能做的,就是把观众带回到当时的战场之中去,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恐惧他们所恐惧的。

这其实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海陆空烧脑敦刻尔克
时尚海陆空——飞行夹克(下)
烧脑客栈
时尚海陆空——飞行夹克(上)
时尚海陆空——海军服
故宫烧脑解谜游戏书系列
烧脑古画——《重屏会棋图》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大章鱼”
骇图
时髦男友 海陆空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