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お
2017-10-19王磊王东海
王磊 王东海
[摘要]以《孟子》语料库为基础,采用典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分类,并对常见单音节形容词的语义及其语法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六种句法成分。
[关键词]《孟子》;形容词;分类;语法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1009905
“当前,古汉语专书专题研究正在开展,但是研究很不平衡,词汇史的研究明显要落后于语音和语法。”[1]5当前,对《孟子》书中单音节形容词的研究成果仅限于一些论文,数量较少也缺乏系统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系统分类,并采用数学统计、典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其中常见的20个单音节形容词的常用语义、语法进行分析,发现《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语法成分。
一、《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的词性判定
一直以来,有关词类的划分问题争议不断,较有影响力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意义标准,一种是功能标准。后来,语言学界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语法功能,而不是意义。陆俭明认为,“无论什么语言,划分词类最根本的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2]35所以,本文在确认《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时,主要依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根据语法功能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古代汉语则不然。《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跟名词和动词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只靠语法功能不能完全判定,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划分古代汉语的词类。在判定《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时,除了坚持语法功能标准外,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形容词在句中意义的准确理解
“对形容词在句中意义的准确理解是分析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前提,词的错读或者误读都会影响到词类的判定。”[3]11例如,在“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中,如果不参考前人的注解,就无法得知此处的“数”读作cu(四声),意思是“细或者密”,更不可能判定“数”在此处是单音节形容词,从而对原文理解产生困惑,并会影响到词类统计的科学性。由此可知,音韵、训诂等研究对准确把握形容词在句中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形容词的兼类问题
《孟子》中形容词的兼类现象比较多,这给判定单音节形容词带来一定的难度。从下文的常见形容词词性分布统计表(见表1)可清晰看出形容词的兼类问题。如,“善”字在《孟子》中共出现了114次,其中50次用作形容词,34次用作名词,30次用作动词,“善”字用作形容词的次数占总次数的439%。
(三)形容词的活用问题
郭锡良认为,“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4]278《孟子》中形容词的活用现象比较普遍。从下文的常用形容词词性统计分布表中(见表1)可以看出,“远”字在《孟子》中共出现19次,其中16次用作形容詞,3次用作动词,没有出现用作名词的情况。“远”字用作形容词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4.2%。如果不考察形容词的活用情况,很容易把活用的情况当作形容词。
二、《孟子》单音节形容词的分类
汉语的形容词纷繁复杂,观察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分类结果也不完全一样。朱德熙认为,“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5]73性质形容词如“好、坏、大、小”等,其中“好”“坏”,“大”“小”都单纯表示其属性;而状态形容词如“雪白、笔直、绿油油”等,也都转一表示其状态。“状态形容词是复杂形式的形容词,分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类。”[6]241不难看出,状态形容词基本上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所以仅对其中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作简单的下位分类。根据形容詞修饰的对象,可以把形容词分为饰人形容词、饰物形容词和饰行形容词三种情况。
(一)饰人形容词
表示感觉、感情的形容词,如:明、饥、渴、饿、烦、饱、乐、悦等;
表示尊卑的形容词,如:尊、卑、贵、贱等;
表示人体外貌特征的形容词,如:美、丑、高、矮、肥、好、弱、壮等;
表示美好品德的形容词,如:正、直、忠、贤、仁、圣、慧、惠、恒、善、恭、诚、博、刚、敬、慈等;
表示丑恶的形容词,如:淫、庸、凶、恶、厌等;
表示性格特点的形容词,如:刚、懦、躁等;
表示年龄、寿命的形容词,如:老、弱、壮、幼等;
(二)饰物形容词
表示空间的形容词,如:长(chang二声)、短、大、小、粗、细、远、近、曲、直、宽、广等;
表示数量的形容词,如:多、少(三声)、寡、众等;
表示属性的形容词,如:旧、新、湿、熟、甘、坚、安、寒、热、好、坏、固等;
表示度量的形容词,如:薄、厚、浅、深等;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白、黄等;
(三)饰行形容词
表示范围的形容词,如:广、博等;
表示时间的形容词,如:早、晚、久、古等;
表示方式的形容词,如:私等;
表示速度的形容词,如:急、快、慢等;
表示频度的形容词,如:常等;
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如:轻、重、甚等;
由此,可以基本了解《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的使用情况。
三、《孟子》中常见单音节形容词的语义研究
据初步统计,《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有200多个,本文仅选取2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单音节形容词统计词性分布,分析常用语义。这些词分别是“美”、“善”、“恶”、“富”、“直”、“老”、“长”、“小”、“少”、“高”、“远”、“白”、“快”、“难”、“近”、“智”、“大”、“多”、“强”、“贵”。
(一)《孟子》中常见单音节形容词词性分布状况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居多,词的兼类和活用现象相当普遍,往往造成一词多义。为此,对这20个常见单音节词作了简单的词性分布统计(见表1):
可以看出,这20个单音节形容词的词性大体分布状况为:形容词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的有15个,分别是美、恶、老、长、小、少、高、远、白、快、难、智、大、多、强,其中“美”、“快”、“难”的形容词性所占比例为100%,说明它们在《孟子》中出现的所有情况都是用作形容词;形容词所占比例低于50%的有5个,分别是善、富、直、近、贵。由此可知,这20个词的形容词性占大多数,名词、动词和副词性仅占一小部分。
(二)《孟子》中常见单音节形容词的常用词义分布
以上面提到的20个词为例,计算它们占形容词总数的比例,從而可以管窥《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的常用词义的基本情况,进而可以简单了解上古单音节形容词的使用情况。
1.美
“美丽、美好”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6次,如《孟子·公孙丑下》:“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美”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一共出现16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2.善
考察“善良、美好”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49次,如《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善”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50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98%。
3.恶
考察“邪恶、凶恶”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1次,如《孟子·离娄上》:“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恶”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1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91.7%。
4.富
考察“财富多、富裕”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8次,如《孟子·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富”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9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88.9%。
5.直
考察“不弯曲、成直线的”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0次,“直”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一共出现3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0。
6.老
考察“年龄大”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3次,如《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老”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13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7.长
考察“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3次,如《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长”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4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75%。
8.小
考察“小(与大相对)”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37次,如《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小”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37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9.少
考察“数量小”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2次,如《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少”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10.高
考察“自上至下的距离大、离地面远”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4次,如《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高”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8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50%。
11.远
考察“空间或时间距离长”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0次,如《孟子·滕文公下》:“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远”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現16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62.5%。
12.白
考察“白色”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2次,如《孟子·告子上》:“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白”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1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13.快
考察“速度快”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0次,“快”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0。
14.难
考察“不容易、困难”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2次,如《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难”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1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15.近
考察“距离小、时间短”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次,如《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近”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4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25%。
16.智
考察“聪明”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22次,如《孟子·公孙丑上》:“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智”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22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17.大
考察“体积、容量等大(与小相对)”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78次,如《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大”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80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97.5%。
18.多
考察“数量大”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25次,如《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多”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25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19.强
考察“强盛、强大”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3次,如《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强”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3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
20.贵
考察“地位高”这个常用义项在《孟子》中共出现13次,如《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贵”用作形容词在《孟子》中共出现14次,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92.9%。
综上,常用词义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的有17个:“美”、“善”、“恶”、“富”、“老”、“长”、“小”、“少”、“高”、“远”、“白”、“难”、“智”、“大”、“多”、“强”、“贵”,其中有9个词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为100%,是“美”、“老”、“小”、“少”、“白”、“难”、“智”、“多”、“强”;,“高”的常用词义比例为50%;常用词义所占比例低于50%的有3个:“直”、“快”、“近”,其中“直”、“快”兩个词的常用词义比例为0。
四、《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研究
语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考察《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语法时借鉴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就现代汉语而言,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和定语,少部分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作补语。朱德熙先生指出:“就汉语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动词和形容词既能作谓语,又能充当主宾语。做主宾语的时候还是动词和形容词,并没有改变它们原来的性质。”[7]5可见,形容词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考察《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情况,如下:
(一)形容词作定语
一般情况下,单音节形容词可以直接放在名词前面充当定语。如《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此句中的形容词“数”放在名词“罟”前面作定语,表示“细、密的渔网”。另外,形容词还能加上结构助词“之”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如《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此句的“是”、“非”两个单音节形容词并列,再加“之”放在名词“心”的前面充当定语。
(二)形容词作谓语
《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能够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后面一般不带宾语。如《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句中的“旱”、“槁”都是形容词作谓语成分。但有时也会看到形容词作谓语后面带宾语的情况,实际上它们已经变换了词性。如《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薄”后面带了宾语,实际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薄”表示“使……薄”的意思。
(三)形容词作状语
《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可以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语,如《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句中的“大”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语“过”。有时候,形容词可以连接“而”一起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语中心语,如《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四)形容词作主语
《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还可以独自充当主语,如《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句中的“小”、“寡”、“弱”都作主语。有时可以两个单音节形容词联合作主语,如《孟子·滕文公上》:“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句中“长”、“幼”连用作主语。
(五)形容词作宾语
《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还可以作宾语,如《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句中的“轻重”、“长短”作谓语动词“知”的宾语;再如《孟子·梁惠王下》:“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句中的“少”作介词“与”的宾语。
(六)形容词作补语
《孟子》中还有少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可充当补语,如《孟子·公孙丑上》:“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远”作“贤于尧舜”的程度补语。
由上,《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句法成分。通过对《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詞的研究,可以管窥孟子时代单音节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并有助于古文献的阅读及古代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琼琼.《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责任编辑]李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