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10-19李永黑志辉
李永 黑志辉
【摘要】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乡村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分布分散难以集中处理,乡村垃圾、农户有机肥污染大,治污工程管护力度不足,水源区开发建设污染源尚存等问题,及坡面水土流失数量大、强度高,农业生产污染量大,现有治理投资标准偏低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提出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处理,加强工程管护,提高预防监督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清洁;流域;水源保护;防治对策
引言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人关注、国人担忧的一个热点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1996年就提出“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这表明水土流失对中国生态环境危害的严重性, 以及治理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突出“生态”与“清洁”两大特点, 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 以面源污染控制、水源与水环境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为切入点, 全面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与发展的目标, 防治思路更加切合当前实际, 防护体系更加完善, 防治措施更加丰富, 治理成效更加明显。
1、纳贺小流域基本情况
纳贺小流域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村委会境内,小流域出口即为纳贺水库大坝,流域属纳贺水库径流区,行政隶属思茅镇管辖。纳贺小流域北至普洱隧道,西至大柳叶树箐,南至麻栗坪山,东至团山,昆磨高速自西南向东北横穿项目区。距离村委会所在地10km,距镇政府所在地15km,距普洱市主城区8km,已建设有道路相连通;流域土地总面积827.03公顷,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2.31公顷。
小流域内土地总面积827.03 hm2,其中耕地63.61hm2,包括水田、梯坪地、坡耕地;林地616.38 hm2,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经果林72.43 hm2,草地6.10 hm2,非生产用地38.43 hm2,水域30.08 hm2。
小流域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62.31 hm2,占总面积的19.63%,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现状土壤侵蚀模数728.2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0.60万t。
2、纳贺小流域建设的意义
自2006年水利部在全国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以来,全国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00多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效防护了水库水源,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很有必要,意义同样重大。
(1)有效保护纳贺水库水源区。纳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沟道治理等综合措施,能有效保护纳贺水库水源;
(2)改善三家村委会人居环境。通过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流域内许多严重水土流失区走上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风尚不断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
(3)促进流域内产业结构优化。通过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改善三家村委会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当地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和条件,力争实现水源区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提升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纳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向人们提供良好人居环境和清洁水源的同时,也拓宽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域,扩大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
3、存在的问题
流域内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村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较差,雨污混合排水系统需完善,村庄生活污水随雨水排入周边自然水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村容村貌不整洁,常造成沟道的淤塞和环境污染。在村前屋后堆设置随意堆肥、堆柴,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也易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在房前屋后圈养大牲畜,污染村间空地,同时污染水源。经统计流域内日排生活污水25.87m3、生活垃圾0.32t。村民粪便0.42t、牲畜粪便1.79t和家禽粪便1.53t。
纳贺小流域地处纳贺水库水源保护区内,若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及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得到不有效解决和治理,将对纳贺水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势必会影响到普洱市城市供水。
4、建设对策与治理效果
4.1 建设对策
根据纳贺小流域现状存在的水土流失及污染问题,按照《普洱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纳贺水库水源保护区综合防治规划》及水源保护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设计规范,以水源保护为核心,按照三道防线建设思路,制定水源保护规划,以纳贺水库上游为重点,对小流域“污水、垃圾、厕所、环境”同步治理,经与区水务局、普洱市城区水库管理局、村委会等沟通和协调确定三道防线措施布局如下:
(1)生态修复区
对无明显水土流失的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的有林地、疏幼林地等进行全面封禁,严禁人为开垦、伐木打枝、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杜绝人为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恢复原生植被系统。本项目生态修复区面积为622.48 hm2。
(2)生态治理区
对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浅山、坡脚开展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對村民集中居住区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与污染程度。生态治理区主要分部在流域内水土流失重点地块及区域、岔河村和纳贺村的居住区等,治理措施以常规小流域水保措施和村庄整治以及污染控制治理为主,面积为171.87 hm2。
(3)生态保护区
流域地处纳贺水库径流区,其生态保护措施布设的重点是:以水源区保护为主导,在库区库滨建设生物缓冲带,
对流域内沟道进行综合整治。纳贺小流域主要为河道两侧生物缓冲带治理工程,对流域内沟道进行综合整治,修建生态沟渠,其生态保护区面积为32.68 hm2。
4.2治理成效
纳贺生态清洁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8.27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62 km2。通过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造林面积已占宜林面积的90%以上,小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t/ km2·a;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90%,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不小于90%;流域内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农耕地及果园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源保护区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小于250kg/hm2,建立以沼气池、太阳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水质监测体系。
5、建议
农村生活与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洪安全与河(沟、渠)道生态等问题是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议开展对滇西南地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污水与垃圾处理处置、村庄与农田排水、河(沟、渠)道水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估,研究应用滇西南地区污染控制、雨水径流利用、河(沟、渠)道生态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等低影响开发技术。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建设,编制云南普洱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加大云南普洱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投入,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茂泉,张雄辉. 五华县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效益[J].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2): 66-70, 87.
[2] 蹇清洪,柳小强,白树明,等. 云南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 (6): 26-28.
[3] 吴敬东,袁爱萍,化相国,等. 北京平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探讨——以大兴区东半壁店小流域为例[J]. 中国水利, 2014, (10): 24-26.
[4] 贾鎏,汪永涛. 丹江口库区胡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探索和实践[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