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面临的尴尬与纾解策略研究

2017-10-19杜建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杜建勤

[摘 要] 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指导高校教育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意见,需要从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多方联动中来协同育人,真正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着重从创业创新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入手,来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双创;策略研究;创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54-01

一、当前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的现实尴尬

从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实施模式来看,不外乎三类:一类是拓宽校内第一课堂与校外第二课堂的融合渠道,注重对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等素质教育的滲透;二类是围绕创业创新技能目标,通过创业资金资助方式、创业服务咨询等方式来推进“双创”落实;三类是立足学科行业发展实际,构建综合性创业创新平台。无论哪那种教育模式,在实施中都难以逃脱尴尬窘境。

(一)火爆的“双创”报告与冷清的“双创”教学并存

在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实践中,高校就业管理部门也在极力营造创业创新教育氛围,特别是在校内活动组织上,一方面,邀请企业管理者、创客、学科领域专家进行创业创新报告会,来传递创业创新教育的声势。另一方面,加强创业创新教学,特别是针对当前“双创”教育进度慢、教材滞后、创业创新指导缺位等问题,着力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来通过课程开设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然而,由于创业创新教育与知识讲座缺乏针对性,学生并不认可和赞同,特别是教师热情高、学生热情低的尴尬现象突出。

(二)热闹的“双创”竞赛与“双创”实践场地的缺失并存

对创业创新教育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俨然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主戰场。从前些年清华大学组织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到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开展,再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省、市结合地域实际组织的各类单项创业创新大赛活动,这些活动竞赛可谓是此起彼伏,热闹不凡,但与之相对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场所建设,则显得缺乏,特别是高校缺乏创业创新教育环境及实践平台,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产、学、研脱节问题。有些高校也在师资、教材上进行倾斜与配置,但实践基地不足,专业化师资水平不高,难以推进创业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加之创业贷款、创业基金局限性,申请手续复杂,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难以满足。另外,受到学科创业创新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时间、地域等限制,“双创”实践难以有效贯彻。

(三)“双创”教学及实践评价体系缺失

科学的考评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对创业创新教育的评价,无论是在知识维度还是技能层次上都相对缺失,特别是受到传统评价方式局限性影响,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创业创新人才的衡量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难以从中来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同时,在第三方创业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上,还存在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障碍。

二、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目标,树立科学的“双创”教育观

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其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观、社会观和人才观,要从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上,深化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关联度。同时,国家在深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工作中,也明确提出了“创新引领、素质为主、质量为核、机制为重、政策保障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因此,高校要确立“双创”教育的地位,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内容。要围绕“双创”教育观,强调对教育、科研的融合,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同时,围绕“双创”教学展开科学考核与评价,坚持育人为本、问题导向、协同推进,补齐学生的就业“短板”。

(二)多措并举,规范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针对“双创”教育中的问题,在规范“双创”教学体系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基础,从课程、专业、实践、综合训练、社会责任等方面,围绕知识应用、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展开教学创新。教务部门要兼顾“双创”工作的落实,学生就业部门要协同“双创”意识的引导,科研部门要落实“双创”活动的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双创”教育内容

针对“双创”教育知识点、能力等素质要求,围绕“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立足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强化学生职业心理、创业精神的教育。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创业创新教育实际,从课程知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来增强“双创”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专业建设上,拓宽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督促教师从守业型教学转向“双创”型教学,带领学生从“双创”教育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立足实践,强化“双创”技能养成

创业创新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贯穿于实践教学中。高校要围绕国家对实践教学的政策导向,积极开展“双创”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尤其是在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上,通过示范基地、实践基地来增强大学生对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吸引大学生从“双创”实践中促进技能的提升。

三、结语

创业创新教育在高校的实施,需要从评价体系的完善上,拓宽“双创”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成立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专门机构,对“双创”工作给予全程跟踪、指导,加快编撰“双创”教材,指导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工作;开展校企联合,构建“双创”成长实训基地,推进“双创”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有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

[2]柯进.“双创”教育不是就业创业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6-03-14.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