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经典,滋养心灵
2017-10-19杜丽丽
杜丽丽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其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阅读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经历去感悟,而学好阅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帮助的,因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而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弘扬国学经典,本文主要说的是小学阅读与国学经典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阅读;国学;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2-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素质教育的影响,为其披上了时代的外衣,更加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国学。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国学经典到现在还被人们口口相传,例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经典著作都是我国的国学精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因此在小学阶段,更加要重视国学对学生的洗禮,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国学。小学阅读教学和国学精华相结合是当前阅读教学的新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学习中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无比骄傲的,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高阅读的能力,达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弟子规》指导学生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名人或者伟人的一些例子给学生以启发,我就用徐悲鸿立志学画的例子启发学生: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给学生讲解徐悲鸿先生早期在巴黎学画的故事,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给学生讲解,那时候徐悲鸿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老师看在眼里对他非常重视,由此导致一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产生了嫉妒心理,并时常嘲笑徐悲鸿。但徐悲鸿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和那个外国学生理论,他心里想一定要有所作为,用事实回击那个学生,为祖国争光。于是,徐悲鸿更加努力的学习,平时省吃俭用,刻苦努力,生活清贫艰苦,但即使这样,徐悲鸿并没有感到自己的艰苦,而是更加刻苦努力地画画,要为国家争光。这和现在学生追求吃穿,攀比成风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我在给学生举了这个例子的时候结合《弟子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无生戚。”这一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的刻苦精神,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想一想自己在学习中是不是尽力了?在吃穿方面是不是一味地讲究?这样,学生通过体悟《弟子规》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不但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并让学生抛开一切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指导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1]。
二、《三字经》让学生更加智慧
《三字经》相传是一种专门为儿童编著的启蒙读物,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的特点是句式结构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涵义颇深。全书只有一千多字,但是概括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中包括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等等,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是比较喜欢的,所以我就想,既然学生这么喜欢三字经,那么在教学中我就可以将其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以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例如我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节课的时候,指导学生准确概括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之前阅读了《三字经》,那么在读完《三字经》之后你们觉得其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容易记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记忆”。然后我对学生说:“那么下面谁能应用《三字经》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颖、具有挑战性的,让学生感觉这个问题既有趣但是又有难度,但是由于趣味性浓厚,学生能够挖掘自己的既有知识,激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学生深入地思考,大体上是这样概括的:卢沟桥、狮子多、数不清、大小异、形态奇、记国耻、奋起追[2]。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很是惊讶,没有想到他们能够做出这么精确的回答,这是多么具有智慧的回答啊,而这些都是借助于阅读三字经之后得到的收获。
三、《论语》让学生学会做人
阅读教学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例如《九色鹿》就是一篇比较合适学生阅读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落水的人获救之后背信弃义的事情,由于想要得到国王重金悬赏,他竟然把救命恩人的九色鹿给出卖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仁义道德的,在《论语》中有这样的阐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为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两千年以前的孔子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故事中的那个人却没有这么做,所以,到最后那个人的下场可想而知,他遭到了国王重重的惩罚。应用这个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同学们,孔子就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句话来教育一下文章中那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吧,同时也顺便提醒一下我们自己,好吗?然后我让学生再读几遍论语中的那段话,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悟经典,经典之所以被称作经典可定是有其道理的,国学经典可以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补充内容,借助于它们来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尽早受到灵魂的洗礼。因此,在课外时间我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国学经典,还常常举办背诵或者是朗读比赛。基于此,学生能够熟背《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内容,可能因为学生的年龄尚小,现在他们还不能理解自己背诵内容的深刻含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慢慢理解的。实践证明,慢慢长大之后的学生,可能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但唯独背诵过的一些经典内容他们是会记忆一辈子的,这些内容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印在自己的心里,伴随自己的一生直到永远。
要让学生把国学经典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经典、自己的思想灵魂,为了让国学深入于课堂,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要具有丰富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并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将国学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凤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J].江苏教育,2014,11(14):222.
[2]祝禧.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J].江苏教育,2013,14(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