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艺产品的创意与制作
2017-10-19王林
王林
摘要:演艺产品的制作表演是演艺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推进演艺产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文化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演艺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针对于此本文结合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就演艺产品的创意与制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演艺产品音乐剧创意制作
创意是演艺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关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大原创演艺产品的制作与推广,注重创意产品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构建中国特色的演艺产品创意制作体系。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作为近年来成功的演艺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其创作和推广模式对于当前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下我国演艺产品的制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概述
《烽火·冼星海》是南方歌舞团与2015年制作的一部以音乐家冼星海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的故事,歌颂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为音乐和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以冼星海为代表的抗日烽火中的热血青年勇于为民族解放奉献青春挥洒血泪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最大的亮点在于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这也是目前艺术舞台表演中炙手可热的技术,观众可以通过全息影像看到背景上雄伟壮阔的黄河以及冼星海感人肺腑的家书等。
二、剧本的创作
2.1剧本架构及人物刻画
剧本是《烽火·冼星海》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剧的主体架构分为两幕,同时包含序幕和尾声,每一幕由四个场景构成,场景命名采用富有韵律且对仗工整的四字构成,第一幕包括归来之后、救亡之歌、热血之歌和太行山上,第二幕为情定黄河、歌起黄河、相约黄河和怒吼黄河。《烽火·冼星海》的剧本创作者通过高超的剧本写作技巧,将音乐剧的主角冼星海在国家危难之际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情怀表现的恰如其分,同时又在主线剧情的推进过程中又在细微之处表现出冼星海这一时代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普通人特质。
2.2视觉意象的引入
《烽火·冼星海》的主旨立意符合时代背景和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物形象饱满鲜明,舞台表演的节奏紧凑连贯。此外该剧的核心视觉意象的引入富有创意。每一幕开场时都有恰当的音乐和朗诵的方式引入,其中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在舞台中央为观众呈现的冼星海的家书,加深了观众的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感受到冼星海为人子对于母亲的想念,以及身为中华儿女对于祖国深厚的情感。编剧还利用了“红围巾”这一意象,场景中红围巾的出现既可以发挥了戏剧结构中线索的作用,也具有象征意义,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三、音乐的创作
3.1经典作品的引用
《烽火·冼星海》的曲作者引用了一些冼星海的作品来满足观众重温经典的需求,另外通过原创音乐的融入来达到作品整体艺术性的追求。音乐剧中有许多冼星海个人作品和同时作品的加入,例如《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以及《五月的鲜花》等等。冼星海为广东人,因而曲作者在该剧中也加入一首粤语演唱的广东民谣《顶硬上》,这首民谣中所蕴含的不畏艰险的精神与该剧的整体情感基调也是一致的。《烽火·冼星海》的创作是在现行的音乐元素基础上进行,选择的作品与元素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使得整体剧情的表现能够在音乐的衬托下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3.2原创音乐的创作
贯穿全剧的为民族化音乐,使得作品的音乐风格保持了统一。根据戏剧的背景和角色的情感,曲作者以五声性旋律和民族化和声为基础进行了人物的刻画和音乐叙事,并通过原创音乐与经典音乐的融合使用,向观众描绘出来一幅和谐统一的历史人物画卷。基于作品叙事的要求,创作者利用歌曲中间对白的自然插入,场景段落衔接处的音乐设置等方式进行对白歌唱的衔接和音乐的自然过渡。重唱叙事传情的作用在该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戏剧的高潮点采用二重唱、四重唱等形式进行氛围的烘托来情感的渲染,作曲家利用错落有致的多声部重唱展示了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四、舞台表演创作
4.1舞蹈元素的加入
音乐剧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唱和演,但是恰当的舞蹈段落的设置对于舞台整体观赏性的提高以及作品艺术性和戏剧感的展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烽火·冼星海》中也有相应舞蹈场景的设置。例如上海滩大游行时,演员们富有张力的表演代入感很强,使得戏剧的意蕴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此外该剧中一个个颇具观赏性的独立舞蹈段落的设置对于作品主旨的表现和观众情感的调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2舞美设计
《烽火·冼星海》音乐剧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与真人表演相配合的舞台表演形式,通过高科技视觉传达手段的应用,该剧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给观众营造出了极具视觉审美效果的舞台音乐剧表演。例如该剧第一幕第三场中主人公为躲避轰炸而寻找防空洞的舞台场景设计,舞台上演员只是在聚光灯投射的圆圈内进行奔跑,而背景则呈现出轰炸导致的玻璃碎片以及房屋倒塌的景象,人物表演与3D场景的融合加上警报声、爆破声,为观众营造除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舞美设计中,该剧对于影像艺术的使用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根据剧情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舞台的虚实之间有机呈现,目的是为了通过舞美来渲染气氛。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国人对于其他形式的演艺产品的欣赏能力也随之提高。艺术从业者应当立足于本国文化,加快原创音乐剧等演艺产品的创作,提高对于创意、创新的重视程度,通过现代化舞台表现技术以及新型演艺产品创作模式的应用,提高演艺产品的制作质量,对经典艺术作品与原创作品进行有效的融合,推动我国演艺产品的创作水准的提高以及演艺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孙昭. 主旋律戏曲创作中的艺术创新——评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J]. 中国文艺评论,2017(02)
[2]余双慧. 我们的中国梦畅想新丝路——评一场民族交响音乐会[J]. 音乐创作,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