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017-10-19梁心愿
梁心愿
摘 要: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问题时有发生,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高校安全稳定自身、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等五个方面。对此,应当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化要求、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队伍素质、拓宽安全稳定工作的教育内容,以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安全是指处于没有危险的状态,稳定是指处在没有急剧变化的状态,安全稳定是维护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学生安全稳定是确保高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造人和社会的实践性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规律性与特殊性,承担着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责任。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社会改革的“减震器”,社会舆论的“导向仪”,公众心理的“调试仪”的价值功能,能积极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问题。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己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之一。习近平提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实现民族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伟大“中国梦”。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是政治思想极为敏感的领域。高校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其稳定状况也成为分析和评价社会稳定的重要参数。因此,党和政府将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高校党政的中心任务。陈至立曾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维护高校稳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加强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把维护高校稳定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周济在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上强调,要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从抓基层、打基础和立足长效、重在治本的思路上做好工作安排,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设,不仅体现着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和保障高校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安全稳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尽管我国高校总体安全稳定,但是因社会治安、国际形势、安全设施、网络问题、心理健康、公共卫生等原因,安全稳定问题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严重刑事案件或团体事件。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高校安全稳定自身、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等五个方面。
(一)高校安全稳定自身的复杂性
高校安全稳定问题因果关系交错,内在机制复杂。高校安全稳定事件虽然可直观其直接原因,但是从直接原因去深推后可发现其更為复杂的深层次原因,如家庭背景、价值观、爱情观、心理问题等,而每一个深层次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发安全稳定事故的真正原因,而这每一个原因又都可以层层拨开进行分析。各个层面的诸多因素共同交织,形成了安全稳定复杂纷繁的内在运行机制,由于安全稳定复杂的运行机制,使其无法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有其固定的一套应对程序,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工作的难度。
(二)高校管理工作不力
安全重于泰山,稳定维系发展。近年来,随着问责追责制度的落实,高校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均十分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但安全稳定工作效果是隐性的、长期的,随着时间的延续部分领导干部容易产生麻痹和懈怠思想,在认识上的偏差会造成工作重心的转移,致使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学校在安全稳定工作中投入的资金不足,未出资引进安全稳定的高学历教育人才,安全设施陈旧,保卫组织装备经费、保卫人员的补贴津贴、通讯补贴、伙食补助等均未落实到位,使得安全稳定教育与管理难以实施。
2.组织机制涣散,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中国高等学校保卫工作规模庞大,面临复杂的局面,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方针政策、措施对策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基本上没有解决好。组织体制朝三暮四、变动频繁,甚至无人管理,建设没有标准、培训没有要求,保卫人员既无专业地位和法律地位,也无职业地位。”高等学校保卫研究专家、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心正指出。多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有当学校或社会上发生安全事故时安全教育与管理才会被高度重视,才会在特定时期内去抓去管,而一旦事情过去就又出现松懈状态。安全稳定主动建设工作相对缺乏,反而被动应急逐渐成为基层安全稳定工作的主旋律。即便有的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也仅仅是停留在如何报警、打什么电话等低层次水平上,几乎无操作性。
3.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部分高校在管理中仅限于事务性管理,将管理与教育相脱节,管理者缺乏对学生的接触、了解、分析,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只固执于权威管理,脱离了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不尊重、不关心学生,漠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的一些正常要求一旦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容易造成与学校间的对立状态而引发安全稳定事件。
(三)安全教育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缺乏专业化、协同化。大多数高校缺乏专门的安全教育人才,把安全教育管理任务仅仅依靠于安全保卫人员。而多数高校保卫工作队伍人员质量不高,缺乏高学历、高级技术职称的保卫人员,甚至有些学校招聘没有专业知识的临时工充当学校安保人员。保卫部门工作人员中部分人也对自身工作秉持着传统观念,认为自身工作就是看门、值班、抓小偷、防打架等,但真当偷盗、诈骗、打架等事件发生时,有些工作人员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束手无策,这必将造成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服务教育水平不高。从调研数据来年,我校学生对保卫、后勤工作人员总体评价较好,认为保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很好占24.63%,较好48.51%,一般25.37%,较差1.49%;认为后勤人员业务素质很好占35.07%,较好50.75%,一般8.96%,较差5.22%。endprint
(四)大学生自身意识不足
大学生在安全稳定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部分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理念,他们认为事情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就行。在这样的思维下,他们做事易冲动、急于求成,往往使得自身或他人陷入不安全之中。如明知危险却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缺乏辨识力进行网购被骗、疏于防范用书包占座位等,都为安全事故发生制造了机会。从调研数据来看,认为我校学生重视安全稳定只有14.18%,态度一般占73.13%,安全意识差占12.69%;认为周边学生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占50%,不存在占17.16%,没注意占32.84%。
(五)安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部分学校却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要求。多数高校开展了《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课程向学生讲述社会政治安全等安全知识,部分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缺乏更多关于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比如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防火防爆教育、安全自救等学生感兴趣且适用的系统安全知识教育较为缺乏。即使有的学校开展了相关如消防等安全教育,也仅是通过一次消防安全讲座等形式进行,缺乏相应的实战模拟。
三、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的对策
文中从教育要素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安全稳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
(一)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化要求
安全稳定工作虽然自身具有复杂的内在机制,但是也绝非毫无规律可循。高校应该在学生工作的不断积累下,去归纳总结安全稳定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经验。如根据以往发生的安全稳定事件总结出学生中的受关注群体,如学业困难、家庭贫困、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类群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定期的关注和追踪,并加强对其教育引导,以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队伍素质
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不能仅仅只由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来承担,应当调动学校所有的职能部门如学工、教学、团委等共同组建联动机制,发动所有的任课老师、班主任来一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稳定的相关教育,建立专门的安全稳定工作队伍,负责全校安全稳定教育氛围的营造和安全稳定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同时加强对学校所有教师尤其是保卫工作人员的安全稳定工作专业培训,培训要制度化,提升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熟练掌握网络舆情控制、防火防盗等技术,为学生提供真真切切的服务,不再只停留在口头说教上。
(三)拓宽安全稳定工作的教育内容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建立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防火防爆教育、安全自救教育等在内的学生感兴趣且适用的系统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同时,应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饶武元,程样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预防突发事件的方法探析[J].求实,2011(2):74-7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84,313.
[3]陈至立.在全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7-5-15.
[4]周济.在第十七次全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8-12-20.
[5]吕晨飞.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