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7-10-19蔡成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动作母亲课文

蔡成林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四年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篇文章和《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共同构成了第四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将“爱”作为主体进行人间真情的歌颂。但是《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更加倾向于对爱的反思,作者以“抱母亲”这个行为和动作为切入点,提醒人们去思考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和牺牲,引导读者去感恩和反思。这篇文章目前是中小学感恩教育中最为典型的一个素材。

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充满感情、流畅地进行课文朗读,联系上下文能够理解词语“重担”、“愧疚”、“竟然”等的内涵。

2.深刻感知课文中两次“抱母亲”的动作描绘和心理活动描述,通过儿子的情感变化感知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母亲之心、尊敬母亲之情,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肩上“重担”的隐晦含义。

2.感悟“我”在“抱母亲”这个动作前后的心路历程,体会“母爱”的深沉和无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课文

1.进行词语听写,让学生熟悉文章词汇:脖子、轮流、瘦小、仰面、突发奇想、翻山越岭。

2.学生熟读课文、进行填空:PPT课件显示:文章中描述了两次“抱母亲”的动作。第一次“抱母亲”是为了( ),结果“我”却发现( );第二次“抱母亲”是为了( ),结果“我”又感觉到( )。

3.教师以如下语句引入教学:“抱母亲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文章中作者却经历了心潮澎湃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品读文章,感受作者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在听写词语、完成填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无形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便于教学顺利开展。

二、体会“抱”中情感,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1.从整体上感知两次“抱”的动作中蕴含的不同情感

(1)文章中哪些语句具体地描述了我“抱母亲”的动作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到相关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如下语句: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摇动。”

①要求学生细读这两句话,并将“我”的动作重点划出来

②感悟两次“抱”的微妙差异,同样是抱母亲,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呢?

③文章标题为《第一次抱母亲》,但是我们阅读课文时可以发现,“我”抱母亲姿势却有两种,你能描述出两种不同姿势的状态吗?

【设计意图】“抱”是贯穿全文情感的重要动作,是诱发作者情感的源泉。引导学生深刻把握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描述,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紧扣“没想到”,感受“我”的心情。

过渡:护士需要给重病的母亲换床单,作者在文章中抱起了自己的母亲,可是就是这一抱,作者却体会到出乎意料的情感,作者用了几个“没想到”,请大家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的内容,将涉及到“没想到”的词句标记出来,并体会一下。

交流讨论如下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 80 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学生会疏忽这句,引导学生理解“竟然”。)

(1)指导学生细读

(2)“我”是和母亲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但是直到今天才发现母亲身体这么轻,“我”的心理感受应该是怎样的?

(3)鉴于“我”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如此轻,那么在我印象中,母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节,去寻找答案。

3.紧扣“力大无穷”,感受母亲的形象

交流如下句子: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 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 80 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印象中的母亲形象

(2)请认真阅读这段话,找到作者描述的让你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的词句

(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①同学们爬过山吗?有什么感受?能体会到“翻山越岭”的含义吗?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你背上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去爬山会是什么感受呢?那么“翻山越岭”这个词的生命力你感受到了吗?

②品读“总是” 、“年复一年”这样的詞语,去感受翻山越岭这样的动作母亲是只做过一次吗?

③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多看不见的重担每天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困难和磨难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高的比重。面对这些情况下,你想母亲会说什么呢?(师:母亲无声无息地向自己的孩子传递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重担母亲一担就是几十年。)

(4)母亲力大无穷是天生的吗?母亲的身体如此瘦小,是如何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的?(此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引导学生对比和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承担了生活重担的母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看到母亲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课文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作者内疚和后悔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感受再来品读作者的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逐步深入地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深意,体会到文字的渲染力,真正地意识到“我”的情感变化,在连环追问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伟大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体会文章,进行丰富的想象和演练,身临其境地感受母亲瘦小的身躯承担的生活重担,更加贴切地感受到作者此时的愧疚和悔过之情。

三、对比小结,升华情感

“第一次”和“无数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小到大,母亲抱儿子的次数多如牛毛,而儿子却直到今天才第一次抱母亲。相较于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爱实在是微不足道。老师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正是对母亲无私的爱的写照,请同学们用笔记下这句话。

【设计意图】该环节教学牵涉到知识的运用和积累两方面内容。高度凝练的诗句可以将本文主题精确地概括出来: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母亲,在这一刻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拓展作业,感悟母爱

今天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家之后能够向妈妈说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或者帮妈妈做一件事去体会妈妈平时的不容易。下节课上课的时候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帮妈妈做事情的感受好吗?

【设计意图】将书本的情感和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情感维度的重要体现。只有亲自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容易,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文章中描述的情感。拓展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将书本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作母亲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动作描写要具体
背课文
给母亲的信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