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中的应用
2017-10-19许春杨
许春杨
摘要: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正常运营的根本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绩效预算法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加强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中应用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关键词:绩效预算法 财务管理 应用
绪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竞争压力,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的生存之道,而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中的应用。绩效预算法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同时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目前也在努力寻求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应用的最佳途径,但是在现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逐步推进改革,从而更好的发挥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绩效预算法的基本内涵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预算方案的制定大多以项目的开展为基础,目的性不强,导致财务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绩效预算法在财务预算中的应用。绩效预算法最早是政府根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的评估与分配,进而确定预算管理方法,这一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简单来讲,绩效预算法就是以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成本管理为衡量,最终通过绩效评价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预算管理体制,它主要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建立在绩效和预算两个方面。通过对绩效预算法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建立在绩效和预算基础上,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绩效预算法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一,绩效预算法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法。在绩效预算法体制下,企业主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预算的编制,通过对计划实施结果的反馈确定各项目的投入成本,目的性更强;第二,它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绩效预算强调将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根据效益进行成本的分配,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三,绩效预算法以效益作为第一要务。企业在进行成本分配时主要以各部分所能带来的效益为基础,在公平的工作中保证预算分配的合理性。
二、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预算法的实施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内部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很多国外企业对于绩效预算法的应用已逐步趋于成熟,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市场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国内企业对绩效预算法的应用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预算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合理的预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预算机制建设也不够完善,导致在执行預算过程中存在很多偏差,很多制度都不能落到实处,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真正作用。另外,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中,预算制定过程较为独立,与其它部门的工作联系较少,这就造成预算管理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预算制定的合理性也存在问题。预算主要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关,是其它部门开展工作的经济基础,如果不能保证预算的正确实施则无法保证资金的落实,从而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
(二)决策不合理
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内部环境会随着内部人员的变动、制度的改革等发生变化,而外部环境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样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较快,这就要求企业能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决策方案,以更好的适应环境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权只掌握在少数领导层手中,受决策者主观影响较大,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实际情况的结合也较少,导致经常出现因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监控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需要依靠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则主要依赖于监督与控制工作的开展,监控体系的建设对于加强内部控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实施监控主要的方式就是审计,但是由于审计工作与企业内部监控存在一定的区别,监管范围也不相同,导致企业的监控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企业管理者需要提供相关资源,所以目前审计工作的范围只局限在财务管理方面,无法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监控制度的建设并不健全,很多政策都不能落到实处,监督职能也无法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导致企业的监控力度不足。
(四)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都只有财务部门,他们对所有的财务活动负责,这种机构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应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制度制定者与实施主体都是财务部门,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无法得到很好的监督;其次,财务部门内部职能分配不均,很多岗位的责任并不明确,甚至出现重叠的现象,导致各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出现问题时无法落实到个人。
三、加强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中应用的措施
(一)对于企业管理层进行充分了解
绩效预算法是以目标为导向,所以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应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根据设定的目标对成本效益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保证成本支出的科学性。对不同的环节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落实到效益分析,按照比例进行成本的分配,实现对成本的合理配置,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外,通过绩效预算法在企业财务预算中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了解。endprint
(二)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多样,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并根据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此背景下,企业实施绩效预算法的关键就是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效率,适应多维度的市场需求。
(三)绩效预算以结果为导向
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经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符合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完善细节要求,所以在实施绩效预算法时也应根据这种模式进行。首先,政策制定者应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确立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在总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确立各个分目标;其次,将各个分目标落到实处,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根据总的要求,再结合部门内部的需求合理制定方案,然后将结果上报,管理层根据各部门的上交结果完善战略,从而使制定的绩效预算管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最后,将完善后的政策下放到分部门实施并落实效果,将结果及时反馈,管理层根据意见不断更改发展方案,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总体利益的实现。
(四)加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是制定和实施绩效预算法的主体,所以应完善内部结构设置,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应完善财务部门内部结构,制定完善的制度准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组織实施内部审计;其次,将预算绩效与激励制度相结合,对于表现好的部门或职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财务奖励,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最后,应加强对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环境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绩效信息披露的有效利用,实行责任问责制,形成规范化的体系。
(五)强化预算审计监督
绩效预算法的实施需要依靠审计监督作保障,企业应努力强化预算参与各方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部门,保障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在企业内形成完善的对预算审计监督的系统。另外,要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利用审计专家或专门的审计公司对企业的预算效果进行评价,保证客观与公正,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及时改进,从而保证绩效预算法的正确实施。
四、结论
绩效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优良的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所以企业应从整体目标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根据绩效合理分配成本资源,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强化审计监督,从而保证绩效预算法的合理实施,充分发挥绩效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