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心理学视角下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10-19谭志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谭志鹏

【摘要】个体的职业能力不全是先天的,大部分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形成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影响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入手,针对如何提升个体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带来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职业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价值的提高。要强化个体的职业能力,需要从影响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立场下职业能力的含义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简称职业教育心理学。它是心理学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的产物,是研究职业学校情景教学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一类应用类科目,它以心理学为宗旨来探讨职业教育行业中实际的教学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理论的职业教育学方向的拓展。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能力就是个人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品格在某种职业活动或场景中整合运用所形成的能够完成相应的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则包括方法、专业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能力。

二、影响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动机。动机是引起、引导、驱使和支撑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关键。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社會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建立在人的社会需要上,成就动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成就动机可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外在的需求而有意愿进行某项活动的动机,内在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内在的需求而进行某项活动的动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专业有兴趣,准备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才可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自我完善的内部需求;而良好的外在环境,比如社会的包容和相关政策的鼓励,这些可以使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动机,动机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

2.知识。知识是职业能力构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换句话说,职业能力是在一定的知识上建立起来的。学习知识能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学习前的准备、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实际运用知识。这5个环节是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的。在学习知识前先做好相应的准备,有了准备才能个更好的感受知识,做到全面的理解知识、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而熟练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技能。技能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是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不断的练习形成的,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来习得。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如果有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但会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会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在职业教育方面,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表现在从事的职业所具备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各行业和对应的专业技术方面。这些专业技能是个人从事某一行业必不可少的。

4.态度。态度是一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精神状态,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完成工作的愿望和完成的质量。态度不是先天性的,是个体在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的多方面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模仿、指导,将相应的需求转化为了自己的态度,并根据情况发生变化。本文所说的态度,指的是职业的态度,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动机、知识、技能、态度都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学生还要参与相应的活动或学习中,将自己的动机、知识、技能、态度变化融合,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培养职业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进行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完善自我的需求。

2.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学生要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知识的心里技巧,选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通常的办法有: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安排正确的作息,调整身心到最佳状态;熟悉相关的学习策略,包括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前提下正确的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高效正确的记课堂笔记;学会高效记忆知识的技巧;善于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及时准确的对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3.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联系起来的通道。实践教学侧重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从事某一行业所必备的技能,而技能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的,并非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就能融会贯通的。并且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专业方面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做好实践教学的相关准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针对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相关规范等要谨慎操作,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职业态度的培养。态度是可以在职业学习中转变的,态度在动机的确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熟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在他人的行为、言语中,会将社会的需求转变为自身的态度。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的过程中,一线的教育人员必须做好表率、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应将某个具体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与职业教学相结合,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言,动机、知识、技能、态度几个因素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现有的知识传授方法、注重教导技能的运用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投身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国平,何东乐.职业教育心理学视角下职业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0,(6):113-115.

[2]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内涵再分析——概念辨析[J].商场现代化,2006,(21):254.

[3]王君普.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内涵再分析——实践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6,(24):336.

[4]白西.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51-51,52.

[5]李东岩.教育心理学视角:提高职校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2,(5):141-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