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因素理论分析
2017-10-19刘国亮张汇川
刘国亮++张汇川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本要求与核心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和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在政治思想上,可将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然而,如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对其内容进行审视,运用双因素理论思想对每个内容进行剖析,就可以得到另一个全新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对内容的实现设定优先级与定义重要性。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社会主义;保健因素;激励;激励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12
2012年11月,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明确指出了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激励理论,其中美国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的提出与应用是针对员工对待企业工作条件的态度而开展的。双因素理论将所有的激励因素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因素是满足员工生产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是从人的环境中消除对健康有害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一定预防疾病的效果,即这类因素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称这类因素为保健因素。另一类因素是如果员工得到了满足,往往会使员工得到满意,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员工的满意度会降低或消失,但是不会出现不满意的情况。也就是说,这类因素只会产生满意,而不会导致不满意,我们称这类因素为激励因素,而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两个没有交集的集合。
如果我们将中国社会类比成一个庞大的运转良好的企业,而把社会公民比喻成在这个企业中工作的员工,我们就可以利用双因素理论对社会的一些因素加以分析和讨论。比如我们可以用双因素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从而重新分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些要素的地位和重要性。
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首先我们从个人层面的四个基本内容入手。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这些是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所覆盖领域包括了道德、生活、工作等,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11爱国:每个公民都值得拥有的骄傲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先有国,才能有家,这也是“国家”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所在。除此之外,我国古代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谆谆教诲。这些都说明了国是家的前提,同时也是家的升华。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爱国情感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因此爱国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爱国因素一定是保健因素。
12敬业:爱岗敬业,荣耀一生
敬业要求公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同时也要做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敬业情感是对社会工作者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判。但是作为社会中众多成员的一分子,我们无法保证人人都能热情饱满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即使同样是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多人相较之下也一定会有优劣之分、高低之差。让每一位落后人员依然都能像工作先进者一样保持热情,这明显是无法做到的。但是我们依然要保证在一个企业中,敬业者是大多数。在社会中也是一样,敬业者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许。因此敬业应归属激励要素。
13诚信:为人之本,立身之本
诚信即诚实守信,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社会千百年发展之中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基础,如果没有诚信,想实现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等于纸上谈兵;同时诚信也是脉络,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其他内容的同时也必须做到处处诚信,时时诚信。而诚信在具体层面上则分为三个具体方面,分别是诚实劳动、信守承诺和诚恳待人。也正因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诚信是保健因素。
14友善:让自己更易于融入社会群体
友善情感是强调公民与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优良的社会人际关系网。但是人与人不同,有些人天生热情、外向,他们喜欢与人交谈,结交朋友。也有一些人天生内向、冷漠,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或经常在与别人交流时不经意的伤害到他人或使人不愉悦,可这些也并不代表他们有恶意,只是比较普通,没有达到友善的界限而已。至少这些公民的为人都是善良的。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不排斥普通公民,但更乐于接纳友善的公民,所以友善因素归结为激励因素。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和美好理想。这四个方面既是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重要核心价值理念。
21自由:凌駕于生命与爱情之上的重要情感
自由的概念是无拘无束,不仅仅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很重要,应当说在社会中任何生命体的自由都是生命体存在的最基本条件。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特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两个方面,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并且遵从人类的天性和意志。我们经常说笼中的鸟儿无论多美都不属于天空,只有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的鸟儿,它们的叫声才是最动听的。因此自由在双因素理论中无可争辩地成为了一项保健因素。endprint
22平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类文明中有四大文明历史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而在这些古老的文化中,人的生命往往都存在着极度的不平等。中国古代社会是君王社会,所谓天选之子,黄龙后裔,一生下来就要比寻常百姓高贵许多。而在另外三个古文化中,更是有奴隶制度的存在,奴隶天生就低人一等,没有自由,没有人权,甚至连生命都不归自己支配,而属于他们的奴隶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谓的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平等情感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同时也是中国必须践行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几千年来人们世代相传的文化中,要做到完全的平等,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企及。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平等的前半部分标准,也就是接下来马上要谈到的法治。因此平等作为法治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属于激励因素。
23公正:共同承认的价值标准与道德准绳
“公正”是社会公平和正直的集合名词。公正情感属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是人类社会道德层面的一种主观意识判断。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情,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公正的,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就成为了偏私行为。为了统一社会道德标杆,社会设定了法律和条款,对经常发生的道德纠纷进行约束,同时取得大部分人民的认可,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而统一公正的概念。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而是大家“认同的”“相信的”“服从的”。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有的根本价值理念。所以公正情感必须深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内心,这样大家才会有相同的情感认知,才会有同样的目标和行为,只有社会对待每一位成员都公正时,大家才会心甘情愿为了社会主义更美好的明天而奉献自己,努力奋斗。公正情感的重要性注定了它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24法治:有度、有量、有规、有矩
法治区别于法制。“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一个名词,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动词。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稳定所需求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社会才能稳定并正向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与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同时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和坚实基础。之前也提到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都无法脱离法治社会这个大环境和大前提,所以法治因素是保健因素。
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观建设目标,同时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和总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终目标,并且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具有统领和表率作用。当个人情感和国家情感发生冲突时,国家层次的情感应当先行,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首先保证国家集体的利益。另外,国家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是对于社会的最高要求。社会应按照所制定的宏观战略发展,不能各自为政。服从国家服务人民才是社会的最终目的。因此当社会层次目标出现偏差时,应当及时审视国家层次的宏观战略,修正方向,然后继续践行其余内容与思想。
31富强:让中华巨龙屹立东方
富强虽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内容,却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国家的富有与民族的强盛是任何国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国富民强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設的自然状态。中国的团结强盛是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和最终成就。国家在宏观战略上,不断地开拓进取、展望未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富强情感就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盏指路明灯。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它以第一名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足以证明我国人民、社会、国家对富强的渴望和向往。只是从客观角度来看,虽然21世纪的中国突飞猛进,东方巨龙逐渐抬头,但是我们和平崛起的道路仍然很长、很艰辛。就目前经济水平数据,比照欧美等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达到真正的富强,一定要全国人民心连心、手挽手共同努力。富强情感到目前为止只能存在于激励因素,希望在一代代中华人民的努力下早日实现国富民强。
32民主:人民自己当家做主
“民主”是一个舶来词,其源于希腊文的“demos”,原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所谓民主是由全体公民(或选出代表)行使权力和维护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即我们要遵循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想法,同时也要兼顾少数群众在合理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民主情感是人类社会应当共同尊重和追逐的美好夙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作为人民代表,要时刻遵守民主原则,社会和国家才能健康的发展壮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所以民主因素是必须存在的根本因素,没有民主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民主因素一定是保健因素。
33文明:拒绝野蛮,超越秩序的更高要求
虽然我国是人类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文明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却仍然只能是激励人民向上发展的激励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不单单是对面向现代化,同时也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即文明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更要着眼未来,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目光。文明包括三个方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但是我国现状是人口数量过于庞大,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人口素质高低不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仍在随处可见,并且根深蒂固于人民群众的内心,甚至有的不被发现。比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府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能有序地排队打饭,但是一些外来人员经常穿插进队伍;此外,学生和老师在取饭时能够做到依次排队,可往往在用餐之后的倾倒剩余饭菜时不排队,并且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素质的提升和知识不普及只是文明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文明要存在于整个国家的提升和进步。当然社会的主流情感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尊重甚至是崇拜有素质讲文明的人和事。故文明因素是激励因素。endprint
34和谐:让一切更加顺利与协调
“和谐”一词绝对不是网络上“封杀”的代名词,它具有更广阔、深刻的含义。“和”字本身就有“指不同事物或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令人满意的,知道的人都皆大欢喜的一种状态”的意思。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还是难以理解和谐情感,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它的对立面不和谐,也许就能豁然开朗了。当所有人努力要把堵在路上的大石推开,而有人却将其往回拉就是不和谐;当所有人吹奏温婉动听的旋律,而有人发出刺耳的尖叫就是不和谐;当所有人都在大海中辛苦地寻找价值连城的珍珠来换取美好生活的入场券,可有人拿鱼的眼睛也要求同等价值时就是不和谐。我们称以上的三种行为为倒行逆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愿景。所以和谐因素是最后一个激励因素。
至此我们利用双因素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情感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其中不会引起社会及公众不满,但是必须存在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为:法治、民主、自由、公正、诚信、爱国;而能够激励社会和群众奋发图强的因素,即激励因素为:富强、平等、友善、和谐、敬业、文明。
参考文献:
[1] 魏顺,王相云,窦步智基于双因素理论的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5)
[2]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M].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刘书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4]王荻,陈巍几种激励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24)
[5]吴翠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6]李勇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7]周向军,王瑜,高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8]于海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4
[9]冯留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刘国亮(195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行政管理、通信系统等;张汇川(199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