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云鹏:11年绿茵场、10年商场,他一直是前锋

2017-10-19杨直

电子竞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创业者教材

杨直

2008年才开始承接赛事执行的田云鹏顶多算是一个“半路”出道的电竞从业者。不同于行业内的明星创业者,田云鹏初期并没有相对充足的资源和可以吸引到资本的“招牌”。

“我踢了11年足球,主力前锋”

作为南广学院07届的学生,田云鹏与大多数半路出道的从业者一样,魔兽争霸、DotA的风靡让他既接触到了电竞,也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积累。

2010年,田云鹏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牵头,以社团组织的形式成立了南京高校电竞联盟。“承接各种活动,不限于电竞。代理、推广、宣讲什么都干。也算是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011年,当时国内还没有兴起创业的风潮,电竞行业也没有如今天一样火热——挤满了创业者。也许是大学里赚到了第一桶金,田云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创业。这一做,就是七年。

“当时和北京的一个朋友做键盘鼠标,在深圳,有工厂,叫雷柯特。”作为小股东之一的田云鹏,负责产品的销售。赚钱方式的转变,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资本的巨大作用。

彼时的硬件销售行业,仍然以商铺为主。南京的珠江路扮演着与北京的中关村类似的角色。然而资本不足让田云鹏没能在在全国铺开店铺,新进入市场的品牌也难以得到代理商的青睐。田云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并没有开个好头。

“当时我们的产品是两款鼠标,一款键盘,最惨的时候四个店铺加在一起一个月才卖了300多个。”

茨威格曾经说过:“命运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很难说是田云鹏睿智到足以洞察电竞的营销价值,还是运气好到恰好赶上了视频营销的起步期。既然标榜做的是电竞外设,田云鹏便先后找到了精灵、PIS、海涛、2009等最先在视频网站扎根的电竞视频制作者宣传自己的产品。

“当时是1000点击量3块钱。一个视频一般能有10万到20万的点击量,好的解说能达到50~80万甚至200万以上。我们把产品以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卖给他,他卖多少随意。他不需要管控商品物流,只管宣传,在视频里打上淘宝店地址。剩下的发货我们搞定。工厂的客服就是淘宝的客服。第一个月,一个人半个月就卖了1300多个。”

小苍、PIS、海涛、White、老鼠等等……业务为田云鹏带来了友谊,也为后续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这是田云鹏第一次冲到了队伍的最前端。

2013年,DOTA2进入中国,田云鹏应聘进入项目组,负责全国的电竞赛事。田云鹏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薪水和职位都很高”。但朋友的一个电话,让田云鹏重新投入到了创业大潮,离开了完美。

恰逢国产外设扎堆出现,牧马人等品牌迅速填满了当时的市场。再次创业的田云鹏没有选择再进入这片红海,而是和朋友一起去做了经纪公司。服务的人正是当时国内的顶级英雄联盟中单white。

“我们是最早做选手经纪的,55开在美国打完决赛我们就开始策划退役。”

随着直播平台的出现,获得了稳定内容出口的电竞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这一轮发展来的如此迅速,以至于资本像是浴缸里溢出的水——哪里都是。而作为对流量有最大吸引力的主播,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这也带来了经纪公司对主播约束力的大幅减弱。以至于一年后,田云鹏就退出了这个行业。而当时正是经纪公司大批崛起的时候。

这是田云鹏第二次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此时的田云鹏依然相信着自己的判断,这也是创业者共有的特质。但面对趋势袭来时,他没有选择穷尽最后一计对抗。

完美之后,田云鵬又放弃了一家行业巨头,这次是腾讯。据田讲述,当时他确实想好好上班,以至于通过了腾讯6轮的面试,获得了一个薪水和职位自己都满意的职位。谁知刚入职的田云鹏又接到了来自朋友的“传球”。“当时深圳的房子都租好了,都已经去上班了,一个熟悉的投资人找到我,希望我回去创业。”

田云鹏回到了自己积累原始资本的城市——南京,与朋友一同创立了豆玩科技。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田云鹏熟悉的赛事执行外,还有约战APP和职业技能培训,后者便是如今恒一的来源,在当时却是最小的业务。

“当时做的是地域性的高校约战APP。你进去后可以选,你是男还是女,在哪个学校,需要几个人,需要什么位置。大概做了半年,我们在推广费只有10万不到情况下,获得了至少5万的南京本地用户,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用户,因为都要和每个人的英雄联盟账号、DOTA2帐号绑定的。”

田云鹏的强调似乎在惋惜这款“跨时代”产品的悲惨结局。进入到2016年,社交型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尽管田云鹏是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人,但直到APP业务被停掉,他也没有想清楚如何从用户身上赚钱,或者说APP该如何赚钱。而仅有的真实的5万名用户也难以打动资本市场。于是田云鹏开始专心做赛事和职业培训。

“10年到15年底,我们在全中国做了200多场大型赛事,WCG、暴雪校园行这些都做过。不是小比赛,都是全省总决赛或者全国总决赛这类的。中国最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南大、武大、华科等,他们最大礼堂报告厅我们都用过。”

而职业培训业务则被田云鹏独立出来,成立了更适合教育事业发展的恒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豆玩的时候,我们给斗鱼、腾讯这些大公司推荐了起码10几名学生。而且都已经就职。”

随后恒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并引发了电竞教育的创业潮。一位广东本地电竞教育机构的创始人提到:“很多机构都是看着恒一做起来了,然后才跟着进来的。模式上,也是模仿恒一。”

不再单纯依赖判断,懂得用历史支撑。这是田云鹏第三次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也许是他最有机会进球的一次。

“失败就是穷尽千方百计的最后一计仍没有成功”

许多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必须用一往无前的激情感染身边的人,使之为“共同”的理想拼尽全力,同时又要在响彻云端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理智,以确保躲开创业路上的众多陷阱。因此,创业者即是现实精明的商人,也是不怕犯傻的理想主义者。

田云鹏也一样。

恒一发展至今,融资和教材编写是田云鹏记忆最深的两次“困境”。与困境相对应的是田云鹏“决绝”的态度:“失败就是穷尽千方百计的最后一计仍没有成功。”

融资的困难在另一篇稿子中已有提及。尽管电子竞技近两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关注,然而社会整体上仍然对电竞教育不认可,以至于田云鹏写着电竞教育的BP被当成骗钱的“保健药说明书”先后被17家投资机构拒绝。

然而,田云鹏还是穷尽百计找到了几笔小的融资,并将恒一与南广的合作办学做了起来。他首先考虑了從教材入手,打破电竞教育建设的僵局。值得一提的是,在田云鹏还没有确切获得奋荣的投资时,便已经确定了长达6个月的教材编写周期。而当公司账上只剩下不足六个月人力成本的现金时,田还在不断地要求更改教材编写的大纲。

“这套教材很多学校会用,不想做一个半成品。”

“学校那边也没有催你吗?”

“有,天天催。但我知道现在是大一上半学期,根本用不到这些教材。所以我就顶着压力,把周期延长了。”

周期的延长必然带来公司运营的成本压力。被钱困扰的田云鹏也曾经像很多创业者一样,“愁得睡不着觉。”打游戏和去周边自驾游是他排解压力的唯一方式。

“其实我开始不是很喜欢打游戏,后来压力太大了。我就用周末的一个晚上坐在电脑前,一打打到后半夜,几乎不和别人说话。一定要打到后半夜,这样能有放松的感觉。”

田云鹏对打游戏时间的强调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精力无处释放的情况。他不是忙到没有精力推动公司发展的人,却也是一个在某些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的人。也许当时田云鹏的心情就像很多来自其他行业的创业者一样:“看着车子一点点地滑向悬崖”。

在一位好朋友的介绍下,田云鹏认识了秦奋。当时的秦奋刚刚回归电竞圈。正轨是他对行业现状的直观感受。而当奋荣投资公司与田云鹏深度接触后,随即选择投资。也许,创始人在这笔投资中占有了很大的因素。尽管田云鹏始终强调恒一现有的电竞教育的优势以及电竞综合中心良好的BP是主要因素。

目前,恒一的核心团队——教材编写团队仍在不断扩充。采访当天,田云鹏刚刚面试了一个拥有15年以上教务管理经验的教务处主任。连他自己都承认:“这类人,没有高薪根本请不到。”

下一阶段的重心——电竞综合中心计划已经启动,预计年底到明年初投入使用。承接赛事和职业培训将同时在场馆内进行。

“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当问及在创业者与打工者之间多次身份转变的原因时,田云鹏的回答很简单:“我还是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就像教材编写和公益性讲座一样。二者都不是资本方提出的硬性要求,田云鹏也清楚地知道二者给恒一这个创业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不管是树立权威性,还是对社会普及电子竞技,田云鹏一直都在按自己的想法推动恒一的发展。这也让他承担了足够多的压力。

“我以前就像个钉子,只懂做自己的事情。什么金融啊,财务啊,都不懂。”多年的创业经历不仅让田云鹏变得谨慎、理智,也让他获得了自己口中的成长。“现在我什么事情都要懂,什么事情都要管,要操心。”

创业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与利益无关的感情的孕育,这也是创业公司的财富。“公司做得好,大家一起好。员工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不能船长撞冰山,自己拿游泳圈跑了。你要对员工负责,对公司负责,当然也得对投资者负责。”

田云鹏认为,互联网行业的颠覆性之一就体现在人才的雇佣上。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年龄大意味着有经验,但对于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电竞行业而言,创新往往比经验更重要。“可能25岁的人比35岁的人做的更好。”因此,虽然年龄上存在差距,田并不介意和员工成为朋友。

“我希望跟着过来的核心的团队一直留在公司不会因为没达到成绩就一棒子打死。如果在一个岗位没干好,可以调岗。”

在他认同年轻人的同时,他希望年轻人认同他自己。

“创业就是你不能说,做一样的活儿,为什么我在别的地方可以拿8000,但我在这儿只能拿7000。”这并不意味着田云鹏想少花钱多办事。在公司发展顺利时,田云鹏并不介意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成本合适,有预算的情况下,会提升优秀员工的福利待遇。”但田认为钱还是要花到刀刃上,不能融资到了就立刻大幅度提升待遇水准,租用更大的办公场地等。

有趣的是,当被问及如果未来公司的发展不及预期时,田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公司战略有问题?”

也许,田云鹏更担忧的,是在教材和讲座上“公益性”的投入会让恒一再次陷入成本困境。这也是每个创业者最怕的。

但起码我们能相信,恒一会坚持到最后,因为田云鹏是一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永远不要忘了他的话:“没穷尽千方百计的最后一计之前,我都不承认失败。”这样的固执放在电竞教育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领域,或许也是另一种可贵。

从绿茵场到商场,田云鹏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都是前锋。

猜你喜欢

创业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