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角度透过“金砖”看“时间去哪儿了”

2017-10-19何小威黄永逸

电影故事 2017年19期
关键词:樟柯金砖国家

文/何小威、黄永逸

五个角度透过“金砖”看“时间去哪儿了”

文/何小威、黄永逸

“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合作计划“华丽之五”,邀请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金砖国家”的五位电影导演,分别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拍摄一部电影短片,最终将《颤抖的大地》《呼吸》《孟买迷雾》《重生》《逢春》汇集为一部片名为《时间去哪儿了》的集锦长片。影片由著名导演贾樟柯监制,即将于10月19日上映。从巴西“自然灾害”的群像到俄罗斯“非常个体化式的爱情表达”,从孟买“熙熙攘攘的人群,同样存在着孤独”到南非“未来的太空”,再到中国“保持生命旺盛力和无处不在的激情”,五个国度,五个生命的故事,五种时间的表达,汇聚成每个人感同身受的“时间”谜语,就像海报上的宣传语“唯真情能抵时光”。

金砖国家电影节

金砖国家电影节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首届金砖国家电影节于2016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一直以来,金砖国家电影节努力为金砖国家电影从业者和电影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友好、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以实际行动加强金砖国家的多边电影交流与合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表示:“金砖五国轮流举办电影节这种方式非常好,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也打破文化障碍,化解金砖各国之间的陌生感,从而将丰富多元的文化带到各国人民面前。”

今年是金砖“中国年”,中国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9月已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作为系列活动之一,“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也已于6月23-27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国五个金砖国家的电影人和中外媒体共聚成都,共谋金砖国家电影合作发展之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金砖方案”。

本届金砖国家电影节评奖以“熊猫奖”命名,秉承“文化之美、共融互赏”的理念,传达电影节汇电影之美、融文明智慧、聚人文情怀的价值。此外,它还以“不同文化,一样精彩”为主题,以“每一天,一个国家,一种电影文化”的方式,专题展映每个国家的电影,全方位彰显金砖五国的电影文化,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感受不同国度的文化魅力。当然,为了充分展示金砖五国的电影成就,本届金砖国家电影节在展映内容上精心安排,邀请每个国家推荐2部影片参赛,2部新片和2部经典老片参展,共计30部,风格多元,类型多样。其中,《尼斯:疯狂的心》斩获最佳影片奖,俄罗斯导演基姆·德鲁日宁、安德烈·沙利奥帕凭借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获得最佳导演奖,印度男演员阿洛克·拉杰瓦德和中国女演员周冬雨分别以《海龟》《七月与安生》拿到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而《第二个妈妈》《阿扬达与机械师》则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本届金砖国家电影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亮点。由沃尔特·塞勒斯(巴西)、阿历斯基·费朵奇科(俄罗斯)、贾梅尔·奎比卡(南非)、马德赫·巴达卡尔(印度)和贾樟柯(中国)五位来自金砖国家的大师级导演合作完成的影片《时间去哪儿了》。这项“金砖国家电影节导演合作计划”是五国领导人2016年在印度果阿会晤时形成的创意,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策划发起。五位导演均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创作拍摄五部故事短片。贾樟柯在谈到影片主题时表示:“这部影片中的五个故事都是从情感出发的,能够让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分享。”在金砖合作的“第二个十年”里,金砖五国在电影合作方面将继续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在电影交流、商业合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颤抖的大地》(巴西)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优秀的40位导演”之一的沃尔特·塞勒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曾经斩获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55个国际奖项的《中央车站》和荣获奥斯卡两项提名并赢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的《摩托日记》都是其代表作品。而此次在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中,沃尔特·塞勒斯以“当时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马里亚纳市遭受了一场灾难”为母本,用镜头记录了一对母子过去、现在、未来生活境遇的巨大变化。沃尔特·塞勒斯说:“通过这对母子渡过难关的过程,我们想要突出巴西人对于生命的态度。”

在《颤抖的大地》中,沃尔特·塞勒斯显得非常平静,因为那漫长的定格画面清晰地展现了小镇被泥石流冲毁后的面貌:混杂的沙石、坍塌的房屋等。这场灾难造成许多居民流离失所。然而,灾难一旦成为过去,人们面临的就是如何重建家园,如何在思念中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毕竟时间仍在继续。编剧加布里·埃尔·阿尔梅达说:“透过这个事件,我们似乎找到了回答‘时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对于未来,我们需要心怀希望,坚强面对困境。这是一个和时间有关、和记忆有关的主题。”

《呼吸》(俄罗斯)

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

凭《首次登月》获得2005年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的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还曾凭借故事片《沉默的灵魂》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四项大奖。在“时间”面前,阿历斯基·费朵奇科从呼吸入手,表达“时间是一瞬间,也是永恒,时间不会消逝,只要爱还在”的主旨。他说:“我觉得呼吸这个手法,每一口气、每一秒、每一分钟都能很明显地传达生命的延续。”

《呼吸》的故事发生在被白雪覆盖的山里,一对夫妇居住于此。雪缓慢飘落,这似乎是个适合厮守到老的环境,然而一方的出轨打破了这份理想中的宁静,就像是平滑雪地上出现的一串不完整的脚印,行踪可觅却模棱两可。寒冷的气温让每一次呼吸都可视化,无声的叹息在这里也变得无处隐藏。面对婚姻的裂痕和家庭的矛盾,憎恨、冷漠、恐惧等情感循环往复,仿佛破旧手风琴发出的悲凉的乐声,让人心寒。

从表面上看,短片中涉及的“情感救赎”暗含着一种解救式的希望。从深层次来看,它却散发出一丝如寒冬般阴冷的气息,直入骨髓,是一个悲悯的词组。当它被置于零度以下的环境中,救赎感便更为强烈,呼吸也随之急促起来。

《孟买迷雾》(印度)

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

“四次获得金狮奖”“两次获得艺术家奖”“杰出贡献的最佳导演”是马德哈尔·班达卡的身份标签。作为一位非常擅长拍摄有影响力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名声早已远播海内外,尤以《时尚》《企业》《第三页》《酒吧风云》《交通讯号》最有影响力。

在马德哈尔·班达卡的影像中,他总是透过镜头表达社会发生了什么,并对生命是否能继续下去进行拷问与反思。在短片《孟买迷雾》中,马德哈尔·班达卡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表达方式和现实性的思考,注重从都市的繁华与人的孤独的矛盾来呈现“时间”所带来的变化。片中,退休后的钱德拉康特虽说住在繁华的孟买,却因为家人的关系而独自生活。但是,“独”所带来的是无聊,是孤独,甚至是“被遗弃”。幸运的是,钱德拉康特遇到了一个无父无母的男孩查理,两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欢乐时光。然而,当查理突然消失在孟买的迷雾之中,钱德拉康特就失去了生活的兴趣,仿佛行尸走肉一般。马德哈尔·班达卡说:“我希望大家看完这部片之后有思考,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放下自己的工作,放下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家中的老人。”

《重生》(南非)

导演:贾梅尔·奎比卡

作为屡获大奖的电影工作者和编剧,被誉为南非当代最受瞩目的黑人导演贾梅尔·奎比卡,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涉足了整个电影制作领域里的所有环节。自2010年拍摄第一部长片《一个叫血统的小镇》,2013年推出《名声背后》之后,贾梅尔·奎比卡的纪录片和电影作品在多个国际电影节打出名堂,知名度也逐渐提升。

在“时间”的主题下,贾梅尔·奎比卡以其本身的灵活度找到了一个最特别的题材—科幻类型,命名为《重生》。贾梅尔·奎比卡说:“《重生》是我首次尝试着眼未来。这是我作为电影人,为广阔的电影大合唱编排出的另一种声音,一个宇宙的新开始,也是为印有我独特标签的电影叙述而打造出的前序。我希望用一种跨越文化的语言展现真实且易懂的生活。”

在短片《重生》中,贾梅尔·奎比卡“用非洲的视角探索了未来与过去的聚合”。在未来世界,女主人公无意间看到人类生活的照片,心存向往,便冒着生命危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走上一条不同于设计方案的生命之路,意图找到作为人的温度。其实,贾梅尔·奎比卡以“重生”为名,意在探讨人类演化的意义:时间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

《逢春》(中国)

导演:贾樟柯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和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终身成就奖“金马车奖”得主贾樟柯,注重表达现代都市中的普通人物和边缘人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与生活状态。

作为《时间去哪儿了》的监制,贾樟柯执导的部分采用其擅长的现实题材,将镜头对准了熟悉的城市—平遥古城,拍摄了短片《逢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身为底层娱乐表演项目的中年演员夫妻涛姐和梁子开始考虑再要一个孩子。然而,已到不惑之年的他们不仅需要考虑家庭薄弱的经济条件,还要找回消失殆尽的激情。贾樟柯以“只要你愿意,咱们就能把时间拿走的东西再一点点拿回来”的姿态,表达了时间的可能性。贾樟柯说:“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会留有遗憾,但是,我们是否就接受了时间对我们的改变,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有一种生活的主动性,去主动地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就像影片中女主角赵涛讲的,她说这些年感觉时间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就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初恋时候的激情。但是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可以把时间拿走的东西再一点点拿回来。我觉得剧本写到最后的时候,我还是被这种人的生命力所打动。”

猜你喜欢

樟柯金砖国家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2017年金砖五国电影展”举行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
路的旁边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