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MS组织适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7-10-18余红剑张凤芝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影响质量系统

田 野,余红剑,张凤芝

(1.山东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杭州师范大学 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 311121;3.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 250001)

经济管理研究

KMS组织适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田 野1,余红剑2,张凤芝3

(1.山东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杭州师范大学 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 311121;3.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 250001)

基于组织适配的视角,文章在引入知识质量适配、系统质量适配、组织文化适配三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KMS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概念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质量适配、系统质量适配、组织文化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结论对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KMS(知识管理系统);知识质量适配;系统质量适配;组织文化适配

随着顾客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而创新是以知识的获取、整合与创造为前提。在大数据时代,KMS(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作为理念与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以构建和运行,企业希望利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许多企业的KMS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充分实现其商业价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KMS的采纳和使用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结构层面的问题[1],企业有必要加强基于KMS的个人、技术、组织和社会层面的综合管理,提升KMS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适配度。

KMS适配可分为技术适配与组织适配。技术适配指KMS所包含的技术是否与现有技术基础相适配。组织适配指KMS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企业管理实践等之间的适配。从已有研究上看,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度重视KMS的构建和运行架构、模型、技术和绩效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实践[2-5],本文基于KMS的社会属性和技术属性,从KMS组织适配的视角研究KMS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企业开发和有效使用合适的KMS,实现企业预期目标。

一、文献综述

1. KMS及其组织适配

企业利用KMS的主要目的是平衡组织知识管理的行为,是实现企业支持和加强知识创造和研究目标实现的知识管理系统活动,Alavi & Leidner[6]认为KMS指的是一系列应用于管理组织知识的信息系统,例如利用KMS编码和分享企业最佳实务、创建企业知识目录、创建企业知识网络[7]。KMS是用来支持和强化组织中知识获取、存储、转移、整合、创造和应用的有效工具。

KMS能否有效使用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即知识的获取、整合、进化、应用与创造能力,Tanriverdi[8],Tseng & Lee[9]等研究了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认为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KMS能否有效使用还取决于KMS的组织适配性。只有适配的KMS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员工的知识管理工具,并进而有效的改善企业创新绩效。

信息系统组织适配泛指企业管理实践、业务规则、流程、价值观、信念、经验、组织文化等组织权变因子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适配问题[10]。关于KMS的组织适配研究,一方面有学者研究了KMS与组织战略的适配问题。Ravishankar,Pan & Leidner[11]等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了KMS的战略适配,认为组织文化对KMS的成功有重要影响;Dulipovici & Robey[12]从社会表征的视角探讨了KMS与组织战略的适配和失调问题,认为社会交互和用户感知对KMS和组织战略的适配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有学者基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对KMS的组织适配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Lin & Huang[13]将任务技术适配和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研究影响KMS使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相依性、感知的任务技术适配、KMS的自我效能和个人期望对KMS的使用有重要影响,特别是KMS的自我效能影响最显著;Lu & Yang[14]将任务技术适配理论延伸到社会技术适配,将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研究了任务、社会和技术三者特性对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的影响,认为社会技术适配对用户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Moreno & Cavazotte[15]研究发现,在知识管理活动中,个人特定的工作情景、工作特性和与知识相关的工作需求调节了以知识管理为目的的任务技术适配和信息系统使用的关系,研究发现,特定的工作情景驱动的工作特性对知识利用的需求和机会越大(开展与知识相关的工作需求和机会越大),任务技术适配和信息系统实际使用之间的关系愈强烈。El Said[16]拓展了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增加了知识分享意愿和KMS系统使用两个变量,通过对95名来自采用不同KMS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调研研究发现,知识分享意愿对可感知的任务技术适配、KMS使用和KMS绩效影响显著。Im[17]运用了任务技术适配和调适性结构化理论,研究了社会因素对系统使用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影响对系统使用和个人绩效有重要影响。

2.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也称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并被组织大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18]。组织文化会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是利,也可能是弊,因此,企业应建立支持知识管理、能有效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有效使用KMS工具,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整合、共享、应用和创造,建立开放型、知识型、学习型企业文化。李海刚和卢燕[19]以具有通过公司内部KMS进行产品开发经验的知识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最终的KMS用户接受及其对NPD 绩效影响的模型,研究认为使用KMS的行为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当KMS和组织文化发生冲突时,KMS工具很难发挥作用。Koch, Leidner & Gonzalez[20]关注信息技术和组织文化之间的冲突,研究认为组织文化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Leidner & Kayworth[21]研究了组织文化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冲突,建立了基于IT、价值、冲突的理论,基于此理论提出三种文化冲突类型及各自冲突的结果。而适配的组织文化会促进KMS的有效使用。Alavi, Kayworth & Leidner[22]在组织文化与知识管理实践的关系研究中,认为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技术的使用和使用效果有重要影响。Auernhammer & Hall[23]认为组织文化对知识创造和创新有重要的影响,组织应该建立勇于改变、容忍错误、鼓励和支持新的或不寻常想法自由交流的企业文化。

二、理论假设与概念模型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KMS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从知识质量适配、系统质量适配和组织文化适配三个方面研究KMS组织适配对KMS使用与创新绩效的影响。

1.知识质量适配

对知识资源的有效运作与管理,不仅要关注其数量,更应重视其质量。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知识,其价值与知识的质量密切相关,只有满足企业需求的知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这就要求企业构建适配的KMS,以获取、整合、创造高质量的知识。但是,由于知识爆炸导致知识的数量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KMS中的知识数量越来越庞大,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加速演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具有强环境依赖性的知识的生命周期加速缩短,其结果是KMS中陈旧、过时知识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知识质量却急剧降低,从而降低了KMS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适配程度。因此,为了使KMS中的知识更好的适应环境,企业应积极干预,促进知识的进化,提高知识的质量,以满足企业的知识需求,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在本研究中,知识质量适配指KMS输出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等质量特性与企业知识需求之间的适配程度。知识内容质量对知识管理系统成功有重要影响[24],知识质量适配程度越高,意味着KMS在输出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越能满足企业的知识需求,这会促进企业员工对KMS的有效使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知识质量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知识质量适配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直接影响。

H2:知识质量适配对员工有效使用KMS的行为有正向直接影响。

2.系统质量适配

本研究中,系统质量是对KMS本身知识管理能力的衡量,系统质量适配指KMS的可靠性、易用性、人工智能性、机器学习能力、游戏化程度等方面的质量特性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适配程度。KMS的系统质量适配程度越高,意味着KMS在可靠性、易用性、人工智能性、机器学习能力、游戏化程度等方面的系统效能越佳,亦即KMS的知识管理能力越高,越能满足用户与企业的需求,这将促进KMS的有效使用,并最终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KMS的系统质量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并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系统质量适配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直接影响。

H4:系统质量适配对员工使用KMS的行为有正向直接影响。

3.组织文化适配

企业可以从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中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员工是否愿意使用KMS,与组织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组织文化会造成KMS使用的差异。Chen S, Chuang Y, Chen P(2015)[25]研究发现,在企业新产品研发流程中,KMS自我效能和组织氛围通过对知识分享态度的正向影响,会正向促进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协同创新行为或活动,通过同事、同行、上下级KMS使用经验的影响,培养员工的社会联结、信任、互惠感知、身份认同感、共同语言等社会属性[1],以提高员工个人的KMS自我效能,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和增强员工知识分享态度和意识。只有适配的组织文化才会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员工对KMS的有效使用,并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组织文化适配是指组织文化与KMS所内嵌的做法和功能之间的适配。只有支持创新和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才会对员工使用KMS的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组织文化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组织文化适配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直接影响。

H6:组织文化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有正向直接影响。

4.KMS的使用

KMS是一个人机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只有有效使用才能提高员工获取、整合、进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并进而提高组织创新绩效。本研究认为员工对KMS的有效使用对组织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故假设如下:

H7:KMS的有效使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直接影响。

根据以上假设,构建模型见图1。

图1 概念模型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在征求多位已经建立和使用了KMS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见,并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本研究以已经构建和使用了KMS,来自山东、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的企业为对象,抽取了调研样本。调查方法以面对面访谈、邮件方式为主,回收有效问卷128 份,针对128 份问卷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模型和假设。

1.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中的各观察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满足内部一致性检验标准,具有良好的信度。各观察变量对其潜变量(或维度)因子负载大于0.7,且T值大于相应显著水平下临界值,因此认为各潜变量(或维度)各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各假设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各潜变量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水平。结果见图2和表1。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KMS组织适配(知识质量适配、系统质量适配、组织文化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系统质量适配影响作用最显著,知识质量适配次之,组织文化适配最小。

根据以上结论,知识管理适配对KMS的有效使用和创新绩效有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可通过有效使用适配的KMS工具,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企业应关注以下问题:第一,KMS的系统质量和知识质量问题。系统质量特别是知识获取、整合、进化、应用、创造的智能化、游戏化等对员工有效使用KMS和企业创新绩效有很大影响。企业在开发和构建KMS时,可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游戏化等方法使企业创新过程变得流畅,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打造持续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也应提高知识质量,以便使KMS更好的适合员工的需要,促进企业员工有效使用KMS,提高创新绩效。第二,组织文化问题。企业应建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来促进知识的获取、整合、共享、应用和创造,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图2 模型分析结果

假设路径非标准化标准误T值完全标准化是否支持假设H1知识质量适配→创新绩效0.19830.07572.62110.2045支持H2知识质量适配→KMS的有效使用0.29770.07793.82030.3240支持H3系统质量适配→创新绩效0.15220.06712.26940.1897支持H4系统质量适配→KMS的有效使用0.26140.09072.88340.2966支持H5组织文化适配→创新绩效0.06990.04071.71690.0961支持H6组织文化适配→KMS的有效使用0.08730.04611.89420.1052支持H7KMS的有效使用→创新绩效0.35020.08014.37310.3975支持

[1]王庆林,薛惠锋,吴勇,等. 多元视角下基于KMS的知识共享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0): 148-154.

[2]张建华. 知识管理自学习案例多案例诱导型适配机制[J]. 系统管理学报. 2014,(06): 845-853.

[3]Wang J, Ding D, Liu O, etal. A synthetic method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and group support systems[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6, (39): 11-20.

[4]Chen L, Fong P S W.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 organic approach[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5, 52(4): 431-453.

[5]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 创新员工接受知识管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2): 9-15.

[6]Alavi M, Leidner D E.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 MIS Quarterly. 2001, 25(1): 107-136.

[7]Alavi Maryam,Leidner Dorothy E,郑文全. 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基础和研究课题[J]. 管理世界. 2012,(5): 157-169.

[8]Tanriverdi 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atedness,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multibusiness firms[J]. MIS quarterly. 2005, 2(29): 311-334.

[9]Tseng S, Lee P.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4, 27(2): 158-179.

[10]田野,常红. 信息系统适配研究:述评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5): 161-165.

[11]Ravishankar M N, Pan S L, Leidner D E. Examining the strategic align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ccess of a KMS: A subculture-based multilevel analysi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1, 22(1): 39-59.

[12]Dulipovici A, Robey D. Strategic Alignment and Misalign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 Social Represent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 29(4): 103-126.

[13]Lin T, Huang C.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usage antecedents: 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task technology fit[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8, 45(6): 410-417.

[14]Lu H, Yang Y.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n extension of task-technology fit to social-technology fit[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4): 323-332.

[15]Moreno Jr. V, Cavazotte F. U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Leverag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The Role of Work Context,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Task-Technology Fit[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 (55): 360-369.

[16]El Said G R.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tecedents of performance impact: Extending the 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with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construct[J]. Future Business Journal. 2015, 1(1—2): 75-87.

[17]Im G. Effects of cognitive and social factors on system ut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 51(1): 129-137.

[18]孟坤. 组织文化视角下的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D]. 重庆大学, 2010.

[19]李海刚,卢燕. 知识团队成员技术接受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16,(S1): 210-218.

[20]Koch H, Leidner D E, Gonzalez E S. Digitally enabling social networks: resolving IT—culture conflict[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3, 23(6): 501-523.

[21]Leidner D E, Kayworth T. Review: a review of cultur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toward a theo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e conflict[J]. MIS quarterly. 2006, 30(2): 357-399.

[22]Alavi M, Kayworth T R, Leidner D 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22(3): 191-224.

[23]Auernhammer J, Hall 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knowledge creati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owards the Freiraum model[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13: 1-14.

[24]Ali N A, Tretiakov A, Whiddett D, et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success in healthcare: Leadership matt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7, 97: 331-340.

[25]Chen S, Chuang Y, Chen P. 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 Examining the roles of KMS quality, KMS self-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2, 31: 106-118.

[责任编辑:李效杰]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5.007

F272.7

A

1672-5956(2017)05005706

2017052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知识视角的集群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LY13G020028)

田野,1967年生,男,陕西岐山人,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管理、 工程管理,(电子信箱)tianyyf@163.com。

猜你喜欢

影响质量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质量”知识巩固
WJ-700无人机系统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