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江山是彼乡 无为之处便有为
——王驾林绘画印象记
2017-10-18任怀强
文/任怀强
心底江山是彼乡 无为之处便有为
——王驾林绘画印象记
文/任怀强
王驾林 苏园记事
作品参展:
2008年策划参与《对话园林》中国南北中青年实力派画家邀请展(苏州)。
2009年策划参与苏州吴中——建国60周年当代60后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苏州)。
2010年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爱我中华》优秀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城市之星》优秀作品展,并作为外交礼品(上海);
2010年《苏园记事》《逝水年华》《太湖游记》三组12幅国画小品入编苏州轨道交通开通纪念册;
2010年苏州《笔墨随心》山水画小品展(苏州)。
2011年参展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精品博览会(山东);
2011年入编《当代美术家》封面人物;
2011年入选建党90周年苏州美术大展(苏州美术馆);
2011年在宜兴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举办《水墨怡情 笔墨随心》个人画展。
2012年策划《当代中国画名家江苏行》山水画展(苏州常熟文联美术馆);
2012年参加全国中国画节(山东潍坊)。
2013年《笔相悟道》姚鸣京师生展北京雍和家园艺术空间;
2013年《笔相悟道》姚鸣京师生展山东烟台美术馆;
2013年《笔相悟道》姚鸣京师生展海南博物馆;
2013年策划参与首届《吴中山水尽可染》国画精品展,李可染画院主办(苏州)。
2014年《笔相悟道》姚鸣京师生展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画北京——园林写生》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4年策划参与第二届《吴中山水尽可染》中国画李家山水画展,李可染画院主办(苏州);
2014年《杏坛绘事》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山东济宁运河美术馆。
2015年策划参与《水墨江南 古吴今风》中国画五人联展,苏州古吴轩画廊;
2015年策划参与《古吴雅韵 玉阳和风》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美术馆;
2015年策划参与第三届《吴中山水尽可染》李可染画院画家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参加《六月风——苏州美术作品展》(苏州);
2016年策划参与《中央美院走进宜兴、钱绍武艺术作品展》(宜兴);
2016年参加潍坊中国画节《写意——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山东);
2016年策划参与《桃源画会中国画七人展》(苏州);
2016年策划参与《玉阳和风——当代实力派画家中国画邀请展》(宜兴)。
作品发表《美术》《江苏画刊》《当代美术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国画世界》《艺境》《书画研究》等各类专刊、合集、学术杂志三十多种。个人画集《驾林画集》《水墨怡情——笔墨随心》《翰墨人生——驾林作品》《笔墨随心——王驾林作品集》
作品收藏于国内专业画院、美术馆、新闻出版单位及台湾、新加坡、香港等专业画廊和机构。
王驾林 玉女潭
王驾林 开天辟地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历朝历代画家秉持的基本创作观。王驾林一直遵循师古而不摹古,于古中找到自我,而获得自我的新生与提升。画家王驾林把自然物象和内心的情思转化成为画面的艺术美。印象中对于生在旖旎之乡苏州的王驾林,我认为他温柔体贴似乎有点吴侬软语的迹象,但他却是一个开朗豁达而又豪爽守信的人。他是园林设计师,也是画家,还是景区负责人,不同分工的职业之间的交融与冲撞,让他获得了心灵与视野的开阔。当然也是他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称号的原因之所在。
王驾林 玉潭写意
王驾林自小生活在苏州,让他天生对园林有了强烈的认知感觉。在以小见大、疏密对比、曲径道幽、借景掩映中获得了境由心生般的豁然开朗。因此他的绘画符号、形式语言,画面构成、心象境界与生活、自然产生了必然的联系。而自我宽松自如的生活让他体会到绘画由繁到简、由黑到亮、由密到疏,由执着到放松的境界。他深刻明白甚至吃透导师姚鸣京所说通过写生来验证和考察古人的树法、石法、云法、水法等,把传统掰开了,揉碎了,再化为自己的东西。王驾林理解,把有生命力的传统融入到园林中来,把心象与物象重合,造就自己的绘画世界。他的创作源于自然,源于写生,博采众长、一门深入,在物我两忘中寻求自我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他追求自己的视觉所爱之处。
其实对于画家绘画精神景象如何演绎、延伸、发展,王驾林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他画中的礁石、丘壑、云气、水波、树木等形象,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他有自己的排列组合,就像把自己比作一个导演组织它们,以此获得一种新生的创造。王驾林的山水画,更多地以园林风光居多,清新明丽,绵密敏感。近十年间的作品,无论巨幅还是中等尺寸的方幅,都画草木葱翠,光影闪动,云雾楼阁。画中的建筑与树木,更多的是南方清丽秀润,有舟桥寺塔,茅屋板桥,鸡豚牛羊。可以看出,他追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境界,在自然的原生大朴不琢之美中寻求山水画的精神性,他试图把版画的块面、黑白构成和西画的色彩、光影、透视等造型手法与中囯笔墨语言融合,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拓展自己的山水画的境界。
水墨画讲究笔墨与章法,笔墨章法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也不是再现自然的规律,而是来自世代相传的程式。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道:“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王驾林也感觉到中国画创作不是停留于模仿和再现,而是更重视创作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他更觉得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对山水画十分必要。写生因为可以作为较好的锤炼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的手段而逐渐受到重视,在画家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笔墨好不是艺术的表现有多好,而是有多少东西符合古人的规矩。其实写生是在提炼概括的方法对自然景色做一些主观上的组织、取舍、提炼,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和细节。黄宾虹的写生将自然对象高度提炼概括,提炼成为洗练的艺术形式。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表现的内容进行变化和调整。
王驾林十分欣赏导师姚鸣京的“精神的写生”。这一点倒是很像古人,面对自然注重精神的感受,而不是毫无思考的动笔动手。即一方面对景创作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对象,是自己对大自然重新的组织,有更多主观的因素。比如李可染先生在一幅《漓江》的画上题道:“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所以不同的写生方法,需要在实际的写生实践中根据表达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运用,才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优秀的作品。
王驾林具有现实感的烟火气,在草木郊野,云水浮动,亭台楼榭中追求内在渴望,在细微之处甚至是在画家不经意的绘画语言中流露出画家的个性,造就了画家的创造与突破。
王驾林 秋山图
如同内心的冲突与寄托,像在现世中寻找精神的归宿:山林、草木、田园。古代哲学家老子在论宇宙规律时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驾林喜欢大胆落笔,小心收拾,通过局部调整使画面主题突出,使笔墨气韵生动,达到“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他善于梳理好写生所选取对象的主次关系、对比关系,使它们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还要把握好黑白、虚实等关系的对立统一。在自然界中看到丰富的变化时,他善于从主次对比的系统中看到它们的统一性,把万千的局部变化归到“一”中去。抓住了“一”,就抓住了画面的中心。
王驾林似乎不是追求高人的境界,而是反映自己在现实生存中的精神感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造就了每次画园林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同样的一个地方每次画出的却是不一样的画面,笔墨随心地勾勒简洁松动,各种建筑格式,叠出寓意的泼墨淋漓尽致,在自己绘画面貌中找到画到生时是熟时。王驾林也发现艺术的每一次变革,都蕴含着人们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回顾美术史,绘画大师们的很多创造都是在对大自然有了新的感受和发现后产生的。而对园林的重新发现,也是对山水的一种拓展和探索。古人说的“澄怀味象”,在王驾林不断改变自己对园林的观察和感受中,可以看到他摆脱固有习惯的束缚的绘画成绩:2011年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精品博览会(山东);入编《当代美术家》封面人物。
2010年入选北京《爱我中华》优秀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主办单位:中国美协、中国书协;2001年入选建党80周年庆美展,主办单位:中国美协;199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美展,主办单位:中国美协;1992年全国宝丰杯中国画大奖赛,主办单位:中国美协(优秀奖);作品发表《美术》《江苏画刊》《苏州杂志》《美术报》《国画世界》《艺境》《中国画名家鉴赏录》《水墨中国》《水墨先锋》等报刊杂志。
但我和他交往越多,越觉得他是务实高效的人,不言诳语,信守承诺。其实他既是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又是中央美术学院姚鸣京教授山水工作室助教;既是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常务副院长、李可染画院宜兴写生创作基地负责人,又是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宜兴写生创作中心主任。他可以安心做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但他心胸宽阔,乐于助人,才有人人助他的回报。我想他对绘画的虔诚和执着,也是应有的一份回报。
王驾林 玉阳洞天
王驾林
1965年生于苏州,早年随吴门画派传人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1986年进修于浙江美院,2012年至2014年在中央美院姚鸣京山水高级研修班学习,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姚鸣京教授山水画工作室助教,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