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
2017-10-18杨承军
文/杨承军
中国智库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
文/杨承军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研究、分析智库发展现状并发挥好智力支撑作用,对党、国家、社会、军队乃至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库是决策者及决策机构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智”包括智慧、智力、智能,显示思想和智慧;“库”是库存、储存,体现积淀。智库为国家、各层级、各领域决策提供决策咨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智库”概念,也是我党多年坚持“决策咨询制度”的体现。自此,国内各种“智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诞生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国内成立的各种智库已近四千家。这些“智库”其中一些对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大都名不符实,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清楚需求、成果质量不高、无呈送渠道、决策者提供的咨询没用等,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国内智库当前的主要问题
客观上,存在缺乏经验、缺乏深入论证、缺乏知识积淀、缺乏信息渠道等问题;主观上,缺乏明确目标、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能潜心静心研究等问题,致使研究成果份量低、价值小。当前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目标
自身智库主要目标是什么?为谁提供咨询?对此缺乏客观论证。认不清自身主要优势和劣势,研究目标随意、跨度过大,辛辛苦苦,时常加班,但几年下来两手空空,能用的成果寥寥无几。
(二)盲目跟风
研究和论证向官方倾斜,看上面当前抓什么就去研究什么,如“一带一路”,不少智库仍在论证这个战略决策多么英明正确,殊不知对于这种已经没有异议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一味赞歌
现有不少智库是受到某些单位资助的,因此其运作具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和广告味道,盲目进行“歌功颂德”和大唱“赞美诗”,殊不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战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都是从不断克服问题和矛盾中得到的。
(四)沟通不畅
研究的成果没有上呈渠道,致使成果和资源浪费;没有准确的信息来源,只是通过网上查询资料数据,导致研究成果没有针对性,决策者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完全不了解情况”;不了解第一用户当前的迫切需要,研究方向偏差。
(五)缺乏积淀
急功近利,过度追求政治成效和经济收益,致使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深度、前瞻性不足;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咨询能力的方式和方法;坐不下来、静不下来,受不了寂寞和孤独;由于缺乏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在机遇到来时也无法抓住,更不能充分利用。
(六)后劲乏力
配套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研究合力及特色;智库本身方向不清、地位不明、职能不硬;没有形成人才队伍,而这正是智库发展的第一要素和重要基础;经费没有稳定来源,无法保证研究论证的可持续发展及后劲。
对我国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智库建设,应按照“超前研究、服务决策”的思想,确立建设高质量的国家、军队、地区和行业的高能智库目标。
(一)确立智库发展目标
我国智库建设,应确立“国家(领域)亟需、特色鲜明、不断创新、牵引发展”的目标。致力于为中国智库建设引航开路、树立标杆,在事关国家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目标及举措对策上,开展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确立中国智库发展原则
根据我国智库现状,目前我们应遵循五项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这个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国情,遵守国家法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派,积极参考借鉴国外智库经验。
二是坚持服务决策。坚持为决策服务的方向,加强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优质资源,适应国家发展需求,注重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供管用的咨询建议。
三是坚持开拓创新。探索智库建设规律和研究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供需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推出有价值、高质量的咨询报告。
四是坚持研以致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凝聚主攻方向,形成攻关合力,注重发挥外脑和参谋作用,使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五是坚持凝聚人才。按照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要求,选好首席专家,建好研究团队;实行小机构大外围,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智库人才格局。
(三)坚持学术独立
不盲目跟风、迎合,坚持深入调研和独立研究,客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逐步理顺研究机构与决策者及决策机构的工作关系。
(四)坚持理论创新
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确立新观念、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努力使主观指导最大限度的贴近客观现实;坚持脚踏实地,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去哗众取宠。
(五)坚持针对性研究
智库研究必须以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策产品为要旨,以服务决策为目的,以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重点,以成果应用转化和影响力为评价标准,使研究成果能用、管用。
(六)坚持成果权威
要产生权威成果,关键是要有权威专家。他们应长期在该领域工作并得到评审认可,而不是“跨界”的万能专家,不是自封的专家,要看他们以往做过什么?做成过什么?为领军专家配备助手、提供研究条件;研究问题必须把握事实,掌握真实数据,保持创新思考(而不是抄袭)和准确表达;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智库为决策者提供咨询,是帮忙而不是干扰、添乱或越位;咨询要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并分析各自利弊,以供决策者遴选。
(七)坚持管理规范性
智库应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形成持续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加强选题策划和项目遴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政策模拟仿真、政策背景分析研究,推进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技术手段建设;严谨完成研究任务,集中优势力量攻关,按时提交高质量咨询报告;加强与有关决策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重大决策需求信息。
各级决策机构应扶持一些基础好、有潜力的智库,通过对现有智库进行筛选和招标,使智库真正成为国家目标的“瞭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发展的“担当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让优秀智库得到发展。
(作者系中国核战略专家、量子防务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