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小龙的功夫并不强

2017-10-18陈荣钢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咏春拳拳法李小龙

◎陈荣钢

李小龙的功夫并不强

◎陈荣钢

李小龙确实有功夫,凭他的身体素质,徒手打一个路人甲应该不在话下。但如果真把他放到格斗竞技场上,他还会有胜算吗?

1964年年底,李小龙收到一封来自旧金山华人武术师父黄泽民的战书。黄泽民擅长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膝下弟子众多,很有名望。黄泽民等保守的功夫师父希望李小龙只收中国人为徒,为了说服李小龙而向他发出挑战。两人约定,格斗时无限制规则,可以掏裆插眼。因这场决斗是在私下进行的,所以除了围观者的口述,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后人对这场决斗的过程和结果众说纷纭。但从事件的后续发展来看,李小龙应该赢得了比赛,因为保守的江湖门派没再公开干涉过李小龙的武馆。不过,李小龙这次赢得并不轻松。有围观者回忆称,李小龙的背部被黄泽民打伤,双方纠缠近半个钟头难分胜负。这表明李小龙实战能力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超群。况且,黄泽民练的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距离现代格斗差得远了,从本质上讲都是套路功夫。连这样的黄泽民都能与李小龙缠斗那么久,这位功夫巨星的真正实力就可想而知了。

李小龙的身体条件也让人对他的实战能力产生质疑。

李小龙留下的大量影像资料中,镜头都对准了他肌肉紧实,线条突出的上半身,其蝙蝠式的后背肌肉让人印象深刻。而在全身镜头中,他多用宽大的长裤掩盖了腿的缺陷。只有一张照片,能看出李小龙的下肢肌肉并不十分发达,腿部线条也不甚明显。也许李小龙出色的身体柔韧性能保证他以一个夸张的姿势腾空飞起踢向对手,但在实战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在李小龙所有的电影和视频资料中,他都没有使用勾拳的习惯,而只有攻击中路的内线拳法。这是咏春拳的经典拳法,由于李小龙的上肢肌肉发达,咏春拳的“日字冲拳”有时会以快而有力的寸拳击出。但仅掌握咏春拳法并不足以应付实战格斗高手,他若遇到拳法技巧丰富的职业拳击手或散打运动员恐怕很难有招架之力。

在传统武术中,咏春也属于不能打的。1929年杭州曾举办过一届面向全国不分门派、无规则限制的“武林大会”,所有咏春选手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排名垫底。

把李小龙强行拉上擂台还会产生一个悖论:李小龙身高1.73米,体重徘徊在57公斤~73公斤;尽管李小龙自己反对任何限制性和规则性的格斗,但他的先天身体条件不足以和重量级选手较量,灵活性和技巧并不足以弥补身高在实战中的劣势。此外,李小龙近视达500至600度,这也会影响他在实战中的反应速度。

在1972年的影片《猛龙过江》中,李小龙与好莱坞功夫影星查克·诺里斯在古罗马竞技场打斗,李小龙获胜。而在现实中,查克·诺里斯实战经验丰富,甚至获得过空手道世界冠军。电影中的那场打戏不过是剧情要求的套路。

感动观众的是李小龙的武打形象和所倡导的精神。《精武门》中,当李小龙扮演的陈真砸破“东亚病夫”的牌匾,中国观众激动万分,李小龙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台词,成为香港电影的一大经典。《猛龙过江》主张华人在身份和身体上的进取性,通过武术激起了华人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被压迫者通过身体训练击败敌人的逆袭,也符合后殖民亚洲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李小龙的影响力也从东亚、东南亚一直延伸到海外的华人世界。

编 辑/灯 火

猜你喜欢

咏春拳拳法李小龙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做最真实的自己
咏春拳
狗拳非遗难寻传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猜拳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