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诫子书》,赏家书文化

2017-10-17张凌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子书家训家书

张凌

2016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在各地中学全面试用。作为一线教师欣喜的发现诸葛亮的《诫子书》已被编进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这个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所选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的总结和回顾。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选择这些文章,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同时《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在当下,物欲纷呈,尘世喧嚣,有各种诱惑,各种干扰;对学生来说,如何做到立定志向,专心向学,是一个大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虽然有些内容初一的孩子未必全能领悟,但读了这篇文章,可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一个宁静淡泊的种子,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大有裨益。

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讲究修身齐家,因而十分看重对于子侄辈后辈的培养与教育。诫子书和家诫类文章的主旨,基本上属于对子侄辈进行警诫、教诲,所谓“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诫子,或针对对子侄辈的为人处事而作书警醒,如魏刘廙《诫弟伟》;或因子侄辈要离开长辈去独闯社会而加以叮嘱,如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诫江夏王义恭书》;或反思自己一生的处事得失,希望子孙鉴戒,所谓“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其内容不外乎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慎独守志、择友严交等。对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那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言,却在人们中间广为传诵。不少人人愿把它置诸座右铭或悬挂在厅堂,作为自勉、自励。其实,这正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佳句。

据载,早年诸葛亮没有儿子,以其兄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为嗣,并把乔字仲慎改为伯松。诸葛乔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官拜驸马部尉。可惜英年早逝,死时只有25岁。后来,诸葛亮有了儿子诸葛瞻,官至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写给诸葛乔还是诸葛瞻的,无从考证。但诸葛亮到汉中后写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由这“不为重器”来推断,既对他寄予厚望,由不大放心,对他加以教诲,训诫,当是自然的事。所以,诸葛亮的《诫子书》应是写给诸葛瞻的。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的透彻深刻,许多语句垂诸久远。

诸葛亮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性的具体途径。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儒家士人理想的人生规划,而其中修身是基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并以此告诫,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方法是“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田园,躬自根植,深为物力维艰,所以一生俭朴,为官廉洁。“俭以养德”是诸葛亮智慧的总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文章结尾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所以更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诸葛亮的教子之心是非常明确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逐渐取代了家书。匆匆的脚步,人们都太忙了,忙的都忘了“举头望明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通信方式逐渐被手机所取代,手写信件正成为旧物,淡忘在众人的视线中。2005年的春天,一场“抢救家书”的文化活动在北京启动,就在这个春天逐渐被人淡忘的家书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从2005年的若干封家书到如今的近5万封家书,一路走来,这些尘封的记忆陆续被打开。家书作为唤醒沉睡“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它传递着真情,其所蕴含的教育文化内容值得我们深思。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开始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就算自颜之推后“家训”之说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明所作的《帝范》等,还是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代也一概被目之为“家训”。

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极其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兩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愈积累愈丰富,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曾国藩家训》,和现代畅销不衰的《傅雷家书》。翻看着一页页家书,享受着字里行间带来的独特快意.它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让我们明白:如何在这纷繁多变的社会中为人处事、修身治学;更让我们懂得: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者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赤子之心。

家书文化厚实而又温润,在历史的长河散发着灼灼光芒。风吹过,翻开书,拿起笔,这刻,内心一片宁静。

猜你喜欢

子书家训家书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柳佳玮作品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书( 连载一)
《诫子书》解读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