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时代中难辨的“真相”

2017-10-17万俐欧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9期
关键词:真相媒介大众

万俐欧

一、新媒体环境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揭示过媒介变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技术媒介作为人的延伸,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础性物质架构。人类历史上每一种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一种新技术架构的形塑,通常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基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1]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始随科技发展催生出的最伟大,影响人类生活格局最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打破了自媒介产生以来,从单媒体阶段到大众媒体阶段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模式。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因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明而大大提高。网络媒体因此也被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第四媒介”的迅速传播扩散使得普罗大众与信息传播源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人们不必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查询想要了解的信息,同時,网民的数量也开始激增,大众开始因为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时,相对更自由的媒介环境也带来了更大获取信息的自由和空间。

二、自媒体的兴起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这个拥有庞大用户的新媒介,其依旧利用传统少数官方上传数据,大量用户接收数据的模式,不再能满足社会和大众所需,它依旧没有摆脱少数对多数的传播模式。科技发展催生下的移动媒体设备的大量涌出使“第四媒介”在二十一世纪再次受到革命性变革——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在200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是这样的: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也就是说,手机、电脑、ipad、电子书、网络电视等移动终端的大面积用户覆盖,以及类似于短信、BBS、Twitter、Facebook、insgram、微博、微信、博客等依托于互联网为媒介的社交软件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新媒体传播环境。

三、自媒体传播特征

(一)传播者和接受者身份的合二为一

自媒体带给“第四媒介”翻天覆地变革的首要一点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在自媒体平台中,所有信息互动都是多对多,传输和接受双向传播的模式。每一个自媒体用户都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各项信息,我们每个本体都成为了让信息传播方向和路径呈多向化,内容呈现多元化并且能够达到爆炸式扩散的个体,每个个体又相互交错交织成了巨大层叠的信息传播网。美国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其论著《We the Media》中以“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作为副标题,诠释了自媒体这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在该书中,他对“参与式新闻”的定义是:一个或一群公民,搜集、报道、分析、散播新闻和信息的积极行动,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独立的、可信的、准确的、广泛的、切合需求的信息。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的参与者和创造。[3]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的大爆炸,第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消息是一位微博名为小宝最爱旻旻的网友在夜里11:26发布的微博,实拍了爆炸画面配文“发生了重大火灾,跟爆炸一样。”,随即大量网友陆续发布了相关爆炸的实拍画面和实时文字,此事件立即在11:30左右开始在微博炸开锅,仅仅不到30分钟时间,话题#天津大爆炸#就迅速扩散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榜首,全国人民都知晓了这个新闻消息。然而例如人民日报之类的传统官媒在8月13日凌晨00:43才推送了相关新闻消息。人民网发布的官方第一条确定消息还是来自于网友愚大象的微博推送。在这样的类似突发性事件面前,普通网友往往成为了第一手信息源。自媒体时代,我们不仅是读者和观众,也都成为了记者,不停发布信息也不停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借助新的科技产物们主动介入了信息传播的传播路径中。

(二)传播速度的惊人与受众数量的庞大

信息传播的速度直接代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动向。自媒体凭借其个体属性和媒介属性,将“迅捷”的力量和效应无限放大,信息密集和短小精悍的新闻战斗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这样迅速传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移动媒体技术变革的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颠覆。

2014年,3月31日,中国内地演员文章出轨丑闻被娱记在微博曝光,4月1日文章本人在微博发了一篇道歉文回应出轨事件,此条微博一经发出就受到网友疯狂点赞回复与转发,12个小时内被转发了111万7063次,评论达127万4000条,看似天文数字的转发量评论量背后是更为惊人的阅读量,阅读量达18212万9871。而微博经历了三年的继续发展,现如今几乎任何一个新闻热点微博的评论量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到达100万。而在微信领域,热门公众号的推送基本都能一夜阅读量达到几十万,一个热门推送总能“刷爆朋友圈”。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传播力量。

四、自媒体时代“真相难辨”的忧虑

(一)信息源的复杂不可控性

信息源的复杂和未知性是自媒体最大的弊端。由于信息上传下载的自由性,发布在自媒体的所有内容并不会有即时的专业甄别审核,导致自媒体环境犹如喧闹混乱的菜市场。鱼龙混杂的各路真假新闻在信息江湖一片混战。谁都可以发布信息,只要恰好捏造的信息传播开来,便成了热点,大众往往也会欣然接受。同时,在自媒体时代下的交互传播模式中,大众传播移动媒介的不断的推陈出新时信源增多。这也让传统的大众传播变成自媒体传播后,信息筛选过程变得更复杂:尤其对传统媒介。

然而对受众来说,这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样的艰巨不仅仅是指需要辨别每一个看到的信息的真实性,更是指接收信息时需要筛选有效信息的过程。如前文提到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大众媒体到自媒体时代的最大转变在于传播结构的变化: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变成了多对多的模式,被动接受到主动发送与选择的过程。在如今越来越复杂的媒介环境中,这一转变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大众对媒介信息的态度转变,从最初的媒介崇拜到如今的“不确定”“怀疑”态度。

(二)“不再能确定”的信息真实性

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最早由查尔斯·伯杰和理查德·卡拉布里兹于 1975 年提出。用来解释陌生人在第一次互动时如何使用传播来降低人们之间的不确定性。塔拉·爱默斯和丹·卡纳里于 1996 年发展了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提出接受策略。认为人们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还会使用“接受不确定性”策略:在不完全确定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接受或信任对方。这对于人际之间,尤其是熟人之间传播谣言、相信谣言提供了依据。在新媒体时代,当各种信息传播更便捷的同时,习惯了传统大众传播方式的人群使谣言传播更轻易、快捷。大众潜意识里往往首先愿意去相信活跃于媒体上的信息,這也是新媒体时代让我们远离真相最严重的原因之一。长期养成的从众心理让大众默认了“传播量广的信息就是真实的信息”这一“真理”。

(三)舆论导向——公关公司与营销号的兴起

俗语“流言止于智者”,放在如今,“智者”并不一定“止”住了谣言,更有甚者,出于种种原因,“智者”反而制造和传播谣言,产生了舆论,信息的确定性受到极大的挑战。“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4]网络事件传播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事件的传播越来越显现出故意炒作或操作的痕迹。

新媒体上信息的“自清”现象虽然值得关注和珍视,但效果有限,因为谣言被多次转发和大范围传播,辟谣的信息远远不及谣言信息本身的传播频次,而且用户的关注点也往往快速转移。在某些情形下,信息的接收者和互动者在接收到辟谣信息的时候,已经不再关注谣言本身是否真假了。

于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公关公司和营销号产业如鱼得水。诸如罗德、奥美、蓝色光标等公关公司,成为了当下热门企业。各种企业开始利用大众对自媒体的热情传播他们想要传播的内容,即公关公司为各企业量身定制的舆论话题和营销事件来达到广告效应。还有诸多数不胜数的明星媒体机构在新作品发布之前的营销话题。以及各种网络红人的兴起。前段时日大火的“蓝瘦香菇”视频,最后被证实一直用广西话口述失恋难过心情的该视频主角男子并没有失恋,这个事件的突然大热完全是营销公司营造的市场现象。此举瞬间将“蓝瘦香菇”热词引爆网络,诸多软件和自媒体账号借此也大火一把。更不用说当年的芙蓉姐姐、凤姐的突然蹿红事件,都算是自媒体时代营销的力量体现,新闻事实的真假越来越难以捉摸。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风行的当下想要引爆一个大众的关注点,只需要在诸如微信、微博、天涯等社交网站中营造话题点,安排好有大量关注者的所谓大V发布相关讯息,社会舆论很自然的就会应运而生。利用好大众的公愤心、同情心或者八卦心营销,就能轻易推动一个话题。而大众最后获得一些虚假信息的纠正版本的时间总是滞后,以至于往往真相的传播量还不及当初热门事件的十分之一。

也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这样的真假难辨,一些应景的网络热词应运而出:吃瓜群众(意指一种不清楚其中真相,事件利害关系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套路(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等,有时也指人们早已习惯的约定俗成的处理各种事情的手段、方式、方法等)等。更多的网民开始质疑媒体市场中繁杂的信息。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狂潮中的我们,拥有了发布和获取信息更大的自由。摆脱了在传统大众传媒中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迎接我们的是信息真假皆存且更难分辨的现实双刃剑。信息的发布由于信息源身份的自由不可控性,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速效爆炸状发散性,以及迎合大众关注心态热点事件的炒作营销手段等多种原因的参杂,我们距离事实真相的距离越来越远。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网民主体素质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越来越高,对于扑朔迷离的真相的鉴定和把握能力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2]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2(2).

[3][美]丹·吉尔默(Dan Gillmor):《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4]甘惜分 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真相媒介大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孵化器死亡“真相”
浅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谣言倒逼“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