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伶人
2017-10-17孙瑛瑕
孙瑛瑕
摘要:《麦克白斯》中黑夜意象多次出现,贯穿全文,在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的同时,营造了独特的戏剧氛围,烘托了悲剧的艺术效果,以夜幕深沉的黑色背景突显了麦克白斯及其夫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黑夜既掩护了他们的恶行,同时又将他们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吞噬毁灭了他们。莎士比亚借黑夜所代表的“恶”对人性的吞噬,鞭挞了生活当中的冒险家和野心家,揭示了虚妄的欲念导致人的堕落的可悲。
关键词:《麦克白斯》;黑夜;意象
一、简介
1606年《麦克白斯》首次公演,此后,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其它三部剧作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麦克白斯》的故事情节主要取材于古英格兰史学家霍林舍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在原书中讲述的是发生在十一世纪,苏格兰的王公贵族和卫国名将麦克白斯的故事,他受到野心的驱使,在女巫预言他终将登上王位的蛊惑下,他又受到妻子的诱导和鼓动,违反天理和人伦,谋杀了国王顿肯。在他终于得到王位后,却感到极深的恐惧,而永保王位的欲念又促使他一次又一次拿起屠刀,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最后麦克白斯受到国王顿肯之子玛尔柯姆率领的正义军队的讨伐,战死沙场。[1]
同样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从长度上说,《麦克白斯》只有《哈姆雷特》一半左右,但它在艺术技巧方面却最为精湛。全剧围绕麦克白斯篡位的犯罪过程及心理,刻画了其从个人野心的一转念开始,一失足就像“水之就下”,比在《理查三世》里更成熟、更强烈地从一个血腥罪行蔓延到另一个血腥罪行,层出不穷。极其生动逼真的展现了麦克白斯倒行逆施的一步步毁人,也一步步自毁的过程。在发扬积极的现实教训意义的同时,莎士比亚刻意让“善”在“恶”的身上放光,着意从反面人物麦克白斯身上体现人性的光辉一面,他原本是个众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勇敢无畏,深受国王和人民的信任拥戴,最终却走上了犯罪沉沦的道路,使其在获得惩罚的同时也得到了同情。[2]
在艺术上《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最精炼的戏剧作品,动作最迅疾的悲劇,效果上又是让反面人物压倒了一切,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犯罪心理的精确剖析使得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颤和沉思。黑夜意象贯穿全文反复出现,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强化悲剧的艺术效果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黑夜女神的阴谋
《麦克白斯》开篇第一幕就描写了女巫的出场,在雷电交加的旷野,三个女巫齐声念出了“美即是丑,丑即是美,穿烟入雾,去蹦去飞”的咒语,奠定了全剧阴森恐怖的基调。随后,她们见到了麦克白斯,告知其今后会当国王的预言,从此开启了麦克白斯的罪恶之路。
纵观全文,麦克白斯的悲剧实际上是黑夜女神的一个阴谋。希腊神话中Hecate是夜之女神,作为麦克白斯悲剧的阴谋策划者,她一直隐匿背后,直到全剧的中间第三幕第五场才真正露面,在这一场,夜之女神黑开娣(Hecate)会见其三个使者,即三个女巫,揭露了她的全部阴谋:
我是管你们作法的头头,
一切灾祸的秘密主谋
……
他会前来求问自己命运的安排。
你们把工具,把符咒,准备好,
……
今夜要一举布置好一场悲惨的结局。
……
定叫他抗命运,轻死生,抛情理,
排疑惧,坚持他无望的希冀。
你们都知道过分自信
正是人类最大的敌人。[3]
在黑夜女神的安排下,三个女巫两次出现在麦克白斯面前,第一次是在麦克白斯得胜归来的途中,那时的他大权在握,壮志凌云,女巫的语言立刻激起了他深藏心中的勃勃野心,受到诱惑的麦克白斯开始迈出罪恶的第一步。第二次女巫出现,是在麦克白斯杀害了班柯等人之后,那时的他已经变的残忍而暴虐,一心铲除所有威胁他王位的人,于是他向“幽秘的夜妖婆”(secret,black,and midnight hags)寻求帮助,而女巫们则根据黑暗女神的指示,用虚妄的预言给他无所畏惧的自信:
“女人生下的任何人都伤害不了麦克白斯。”
“麦克白斯永不会打倒,除非是这样;蓓奈姆大树林竟能向屯西嫩高岗走来反对他。”
在女巫的诱导下,目空一切的麦克白斯终于不敌正义之师的讨伐,众叛亲离,最终在战场上走向死亡。从命定论的视角,麦克白斯将人生视作舞台表演,人在其中只能被动地扮演预定的角色:“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4]
三、黑夜的诱导
黑夜女神策划了这一场悲剧,主宰了麦克白斯的悲剧人生,与此同时,黑夜这一意象笼罩全剧,暗暗诱导着情节的发展。剧中几乎所有关键场景都安排在黑夜里或者不见天日的阴暗角落,而在剧中主人公层层深入的激情独白中,也多次召唤黑夜降临。
当麦克白斯凯旋归来,顿肯国王准备去他的城堡做客,麦克白斯在回家的路上就开始呼唤黑夜的到来:
“星星啊,歇火吧!
不要让光亮照见我幽黑的欲望!”
心有灵犀一般,麦克白斯夫人同样也在乞求黑夜降临:
“来吧,幽暗的夜晚,
裹上地狱的最浓最黑的烟雾,
让我的利刃看不见它切开的伤口,
让青天看不穿墨毛毯来高声叫喊‘住手!”
于是当黑夜真的降临,月亮下去了,白日里空气清新、引人入胜的城堡变成了人间炼狱,“鸱枭在尖叫,这个不详的更夫,向人道凄厉的晚安”。黑暗与罪恶结伴而行,浓重的夜色烘托了死亡的惊悚恐怖,顿肯国王就在“阴森的静悄”中被杀了。
正如罗斯所说“黑夜扼住了天灯”,当“黑夜当道”时,罪恶就难以遏制。麦克白斯虽然已经登上了王位,但他被黑夜女神施了魔法,每当黑夜来临,他就难以抑制自己的野心与疑惧,于是谋杀班柯及其儿子,铲除一切会威胁他王位的人也就顺理成章了,“黑夜的黑爪牙起来要扑食生物了。”麦克白斯在派人刺杀班柯前急切地呼唤黑夜:“缝眼皮黑夜,来扎住慈悲的白昼温馨的眼睛,删掉和撕碎令我惊惶不安的那个约束吧!”当夜幕降临,在宫外不远处道旁林园中,刺客杀了持着火炬的班柯。endprint
法国批评家巴达伊曾说:“污泥和黑暗是恶的本原,正如光明和天界是善的本原。” 黑夜为有恶念的人所期待,也许在夜幕笼罩下,他们会更坚决而凶残;也许他们以为黑暗可以掩盖其罪恶。麦克白斯对顿肯和班柯的谋杀都发生在黑夜里。黑暗、脏污、地狱、邪恶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联系。[5]在对黑夜一次又一次的呼唤中,麦克白斯夫妇的形象在浓重的夜色衬托下更加鲜明而深刻,令读者挥之不去,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四、黑夜的惩罚
黑夜在掩盖罪恶的同时,也象征着作恶者不得善终的结局。黑夜成全了麦克白斯夫妇的野心与阴谋,同时却又吞噬毁灭了他们。
在顿肯国王被杀之后,麦克白斯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从此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麦克白斯杀害了睡眠——无辜的睡眠”,这也是黑夜给他的惩罚之一。在班柯被杀害后,宫中晚宴上,麦克白斯见到了班柯的鬼魂,震惊恐惧之后,他恢复了神智,问麦克白斯夫人:“夜已经多深了?”(What is the night?),那时“差不多和早晨交界了,不分彼此”(Almost at odds with morning,which is which.)至此,白天的良善与黑夜的邪恶之间的斗争通过麦克白斯展露无遗。黑夜已经深入麦克白斯骨髓,因此他开始畏惧阳光,“我如今开始对阳光感到厌倦,但愿世界的秩序重归混乱”。
与此同时,麦克白斯夫人也失去了安宁,她患上了梦游症,即使是在熟睡状态下也不停地做着醒着时候的事情。在渴望黑夜来临的同时,她也害怕黑暗,命令侍女“通宵点灯”,妄图通过一点光明获得人间的温暖慰藉。睡梦中不停洗手的动作体现了她内心的煎熬,在夜深人静之时,罪恶感渐渐吞噬了她。反常的行为甚至连医生都无可奈何,只能靠神职人员的疏导,祈求上帝的宽恕,最终麦克白斯夫人还是因为心灵不堪重负,精神崩溃而死。
在戏剧的尾声,顿肯之子玛尔柯姆率领讨伐军攻打麦克白斯时,他说“见不到白天的黑夜才算真漫长”(The night is long that never finds the day.)由此预示了麦克白斯所代表的黑夜和他所制造的噩夢即将结束,光明与和平将重回人间。
五、结语
意象在文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情感符号,意象承载着作家的主体之意。《麦克白斯》中黑夜意象多次出现,贯穿全文,在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的同时,营造了独特的戏剧氛围,烘托了悲剧的艺术效果,以夜幕深沉的黑色背景突显了麦克白斯及其夫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黑夜既掩护了他们的恶行,同时又将他们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吞噬毁灭了他们。莎士比亚借黑夜所代表的“恶”对人性的吞噬,鞭挞了生活当中的冒险家和野心家,揭示了虚妄的欲念导致人的堕落的可悲。
参考文献:
[1]孙家琇.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四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4]倪萍.沉沦者的悲剧:论《麦克白》中的罪、恩典与自由意志[J].外国文学评论,2013(2):34-47.
[5]谈瀛洲,陆谷孙.《麦克白》的现代主义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8-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