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罗马之路只有一条
2017-10-17朱瑾奕
朱瑾奕
荀子曾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意在告诫我们凡事要做到持之以恒。从古至今,很多先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践行着“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布鲁诺,他横眉冷对刽子手,不忘初心,一心崇尚科学,面对重重阻碍和危险,依然毫不退缩,一直坚持本心,坚持日心说。日心说的观点虽不正确,但于那个时代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因为这代表着思想和人性的解放。我们还看到了戊戌六君子,他们面对黑暗和腐朽势力,从未有丝毫恐惧,而是选择坚持心中救国救民的梦想,并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将士戍守祖国的坚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清官对正义的不懈坚持。历史长河延绵不息,坚持有如战场上最后一只捷旗,鲜的血红,飄的逸然,在人们的心中扎根。
一个人坚持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同一件事并不容易。曾经感动神州大地的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王顺友,马班邮路上一个人一匹马,他用一生的脚步踏出了一条架在山区里的绿色通道。他很平凡但无比伟大。正是他的这份坚持的信念支撑他走过了几十年。因而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歌德花费了几十年的血汗完成了巨著《浮士德》,这部著作包含了歌德一生的努力。在当今时代,很多人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成功的重要因素。亨利·卢梭,40岁才开始作画,40岁前他只是一个海关公务员。40岁开始买了一些帆布,颜料和画笔,就这样开始绘画。最终成为了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成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先行者。亨利·卢梭的经历告诉我们:伟大的理想,没有限制、只要有梦想肯坚持何时都不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然而前路漫漫,充满未知与挑战,这一过程需要的是坚持的信念。2008年,是一个难忘而特殊的一年,地震摧毁了四川汶川的美丽家园,天灾带走了无数无辜的生命……而就在汶川安县这样一个小县城,有着这样一位伟大的校长,“他矮,胖胖的。”他叫叶志平,是桑枣中学的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普通的人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四年的时间,他亲自加固学校的“豆腐渣”教学楼,坚持组织学生做紧急疏散练习,牢记逃生路线。在地震来临之前,很多人对叶志平的做法无法认同甚至引来嘲讽,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整修、加固。直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八级地震猝然来袭,摧毁了汶川,也夺去了无数生命。但只有一个地方,无一人伤亡,那就是桑枣中学。桑枣中学全校共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当时只用了一分半的时间就全部撤离到了操场,创造了灾区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正是叶志平校长的坚持,才使得这所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也正是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支撑他顶住外界舆论的压力,救全校师生于危难之中。
“绳锯木断,水滴穿石”的道理很简单,成功往往诞生于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之中。正如郑板桥的《竹石》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种精神是当今时代所匮乏却也是最弥足珍贵的。
风波亭有岳飞坚持精忠的魂灵,汨罗江畔有屈原坚持爱国的身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夏明翰坚持共产主义的呼喊;巴以冲突,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坚持民族独立的旗帜,美国的法庭上撕碎支票的曲小雪是坚持尊严的丰碑......古今中外,这些不屈的灵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气节,也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之精神为我们国家的不断腾飞提供了最有力的精神保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