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思考
2017-10-17刘钰
刘钰
[摘 要]文章立足“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从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完善、不专业的问题入手,讨论“互联网+”背景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对“互联网+”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提出对策,以达到完善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8.157
1 “互联网+”背景与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1.1 “互联网+”背景特征分析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下,京东、天猫出现了,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是当今现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形态,“互联网+”的模式与传统的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背景下打破了企业传统发展中的局限和禁锢,有着新的特征。
1.1.1 市场信息相对完全化
传统市场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突出,要想知道市场信息要么实地考察,要么亲身试用,信息获取的成本很大,但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发挥了媒介作用,信息相对公开,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自己行业,甚至国外自己所处行业的情况,让企业对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有很清晰的认识。
1.1.2 市场经济的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互联网拥有更广泛的交流平台,拥有更全面的信息网,“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实质上是将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应用到各个传统企业中,使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优势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以取得比互联网单独发展、企业单独发展更大的效益。
1.1.3 技术创新快速化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交流更加频繁,行业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技术的相互交流,进而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研发出更高端,更加适应企业自身的技术,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融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
1.1.4 实现共享经济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阶层、行业、身份带来的限制和堡垒,每个企业受环境的限制,视野、能力有限,“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共享,解决了企业信息缺乏,孤立的状况。数据共享使得企业集中储存和管理能力提高。资源共享使得企业减少了内部控制的成本,促进了企业全面管理的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和思考如何适应当前局势,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保证企业能在“互联网+”背景下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进步的重要措施。
1.2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维护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管理控制体系,不但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完成监管部门的要求,其中步骤都是通过核算、审计、监察而实现的。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业务活动的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1.2.1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及其关系
美国在1996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78)上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准则和公告,融合了COSO报告的内容,将企业内部控制分解为环境控制、控制活动、评定风险、信息和沟通、监管几个要素。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控制活动包括业务活动的控制和企业的政策制度的控制,业务控制活动保证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正常进行,政策制度的控制是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风险评定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进行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制定企业面临风险应该做出的反应的活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企業工作的预先评估以及企业经营活动完成之后的事后评估。监管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内部控制的任何要素要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监管环节,监管是防止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减少缺陷和纰漏的有效方法。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处理机制提供的有效的、真实的信息,是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经济业务的保证,企业的沟通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这样才能建立全面的沟通机制,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工作者团结一心。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是动态的,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活动,任何一个部门的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各个部门之间真的各司其职,构成一个牢固的三角形,才能发挥内部控制最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1.2.2 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完善的机制,是企业有效经营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保持资产的完整安全,顺利开展各项经济业务的前提。具体说,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作用如下所述。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率。企业各项业务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任何一项业务不可能由单独的一个部门完成,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真正实现,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有效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各种财务报告形成的基础,是财务报告准确性的保证,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真实性与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高效的内控则是由企业会计根据客观事实得到的信息,根据客观事实得到的结论,以及及时传递给决策者的有效保障。endprint
第三,有效的企业内控可以保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存,保证企业资产完整性,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2 “互联网+”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要求分析
2.1 “互联网+”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生改变
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环境还影响企业短期和近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它还影响企业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也受到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信息的流通速度,进而促进企业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确定了一个企业组织的控制基调,对于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企业内部组织要符合“互联网+”时代,要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各个部门的分工职责也需要改变,要求企业建议起符合互联网要求的新的部门。互联网发展引入了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信息种类多样化,对于财务处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求财务处理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更加强调会计人员对于现代化信息系统、账务管理系统的网上操作,掌握“互联网+”下的会计管理的运行模式,“互联网+”是一个知识变革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人员转变思想,尽快适应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2.2 “互联网+”增加了风险和控制活动的难度
“互联网+”深入发展,企业对于网络应用增加,企业偏向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会进行重新安排组合,与现实的管理不同,互联网趋于虚拟,这就增加了产生风险的风险点,使得企业的风险和控制的难度增加。
一方面,企业的数据的丢失可能性增加。企业内部控制更多地运用互联网,依靠互联网,企业的信息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记录,一旦互联网出现问题,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崩溃,造成企业数据的丢失和残缺,加大了企业数据丢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数据的保密性是企业控制活动面临的一个挑战。企业由原来的独立、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公开性、开放性使企业泄露内部数据的可能性增加。电子数据在虚拟的互联网中,企业很可能遭受有不良居心的、谋图其他利益的者的侵害,企业内部的电子数据信息泄露可能性增加,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隐患。企业的控制活动难度增加,要求企业建立更加严密的控制活动制度。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互联网风险点的增加,企业风险增大,对企业建立适应“互联网+”的风险评估制度和控制活动提出更大挑战。
2.3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信息真实性识别难度加大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广泛,互联网覆盖全面,企业需要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但是企业信息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难以控制性,使企业信息真实性识别难度加大。
传统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报纸杂志等进行传播,纸质资料的信息真实性经过报社、电视台等机构组织安排受过培训的监督人员进行檢查,对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和审核具有权威性。但是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消息在网上传播随意,扩散迅速,监管困难。互联网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方便但是也使得信息传播的不可控制性上升,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证实,信息的来源得不到很好的追溯,内容也缺乏了各种印证保证真实性。甚至即使是真实性信息,也会被不法分子进行篡改,为自己牟利,改变信息的本来含义,企业从互联网上的得到的关于自己行业的信息可能存在虚假。信息真实性保证遇到很大的挑战,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降低信息失真率,保证企业竞争优势。
2.4 “互联网+”对管理队伍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应用广泛,会计电算化程度随着互联网发展不断升级,不断创新,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员要跟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步伐。互联网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学习应运而生的互联网知识还需要熟悉电脑基本软件操作,尤其是会计人员,要在手工记账等传统的记账方式和互联网下电子记账和信息记录之间平衡好,在掌握电脑操作理论的基础上多进行实践,真正地融入互联网的电子时代。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内容进行不断深入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以适应发生变化的企业部门的新环境。
3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3.1 建立适用于“互联网+”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与“互联网+”适用的内部控制系统,就要求把“互联网+”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为此企业首先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士对于“互联网+”的学习,从而改变企业高层人士对“互联网+”的认识,使管理者重视“互联网+”,并在自己的企业中组织各种活动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互联网+”,营造注重“互联网+”的企业氛围。另外,企业在引进“互联网+”之后要建立与“互联网+”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在“互联网+”下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配备与“互联网+”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强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在“互联网+”这个背景下,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提升人才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要狠下功夫,要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在职业道德方面,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并且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规范、道德情操、与道德品德的总和。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高层,到负责具体工作的个人都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由于信息系统化,数据电子化的引入,以往人员的工作量变小,工作的内容越来越集中到个人身上,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更多地掌握企业的重要信息。因此,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随之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有良好的保密意识。endprint
在专业素质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越来越少,而是更多地应用各种办公软件,甚至各种数据模型的建立。这就要求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管理、金融等知识的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电子软件的应用。企业应该加大投资,组织学习交流会、网络互动会、培训班等加强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良好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也是配备与“互联网+”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具体的管理制度,不管企业管理人员等级的限制,对于工作人员的积极表现给予奖励,对于失职的工作人员企业要进行惩罚;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要具体到人,方便企业追究工作中的失误。
3.3 在“互联网+”下采取全方位的监督
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该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以及企业经营管理采取多方面、无死角的监督,从而加强企业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出现差错,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时检查以及不定时抽查监督。
3.3.1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保证企业的监督机构不会出现纰漏,传统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企业审计部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进行监督,以往传统手工的错误可以很快地被发现,弥补传统审计部门会计监督的缺陷。
3.3.2 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资产,要增强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的充足完整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最重要的前提因素,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内容。
3.3.3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制度除了对企业各部门工作员工进行监督以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因为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责任,如果对于管理人员的监督不严格,一旦管理人员出了问题,那必定会使这个管理人员负责的一支队伍都出现问题,使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互联网+”背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学习,要更好地适应互联网下的新要求,进而更好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
3.4 建立与“互联网+”相适应的信息与沟通渠道
信息与沟通贯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始终,信息与沟通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建立信息真实性审核制度,以及高效沟通制度是适应“互联网+”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证,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决策者进行企业目标制定和管理企业的前提,只有会计信息真实性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决策者、管理者的决定最大限度地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互联网+”下会计信息的获得渠道虽然增多,但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证实。各个企业应该采取企业内部信息备份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所传递或者收到的信息进行备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可以为信息真实性、有效性审核留下证据。
沟通渠道是企业信息流传的通道,沟通渠道的完善是企业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只有建立与“互联网+”背景相适应的沟通渠道,才能保证信息在新的企业环境下正常高效地传播。沟通渠道需要加强保密性建设,要保证信息不外泄,还要保证信息在企业上下级之间流通的高效性,尽可能地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不影响企业决策者做出决定,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阎达五.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3]吴小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3).
[4]廖智群.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5]蘭宏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企业研究,2012(14).
[6]夏彦升.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适应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6(1).
[7]任菊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6(9).
[8]余志林.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