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10-17任昌菊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任昌菊

教案、详案就是详细教案,具体是指在上课前,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各个教学环节,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主要依据,是完成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教案在历史教学中是连接教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依据。通过备写详细教案,使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现以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详案为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请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二、教授新课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师:这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然后卷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及措施,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把美国人民推进万丈深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动荡。具体表现:我们来观看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后到1932年美国现状的视频,并从视频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学生:观看视频、归纳罗斯福新政背景。

教师:(展示PPT)新政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经济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美国广大人民的心,最终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使对手黯然失色。就在危机阴魂不散的笼罩下,罗斯福带着美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怀着崇高的信念、踩着烈火踏上征程。这一路上,他披荆斩棘,立下汗马功劳。接下来我们看受命于败军之将、奉命于危难之间的罗斯福是如何践行他对美国人民的诺言的。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正式就职美国总统,开始力挽狂澜,实施“新政”。首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84-86页,并完成学案。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

教师:通过同学们自主学习,新政是什么呢?

(二)罗斯福新政措施

学生:新政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大力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教师:从概念中得知罗斯福放弃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资本主义国家驰骋近一百年以来“自由放任”这匹脱了缰的野马,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整顿的财政金融领域。请同学们思考,罗斯福新政为什么先拿金融财政开刀,或者说为什么首先从财政金融开始。

1.金融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金融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当它停止流动,国家就无法运转,所以,要拯救当时的美国,首先得让血脉流动,才能恢复生机。那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扭转了乾坤?请阅读材料1。

学生:阅读材料,自由发言,归纳措施。

教师:展示表格,总结归纳:金融危机暂时停止,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接下来看罗斯福新政的工业新政。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为什么?

2.工业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美国是工业大国,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存在,资本家攫取了高额的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却相对贫困,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资本家由于利润的驱动,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导致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导致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而爆发这场危机,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为了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形成健康良性经济,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请看材料2。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

教师:总结。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工作条件;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将在生产的整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当时,还对遵循了工业规则的资本家贴上了“蓝鹰的标签”。通过工业新政,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恢复了生产,最终解决了200万人的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经济危机中,面对农业生产过剩引起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农业新政又是如何攻克的?请看材料3。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农业新政措施。

3.农业

教师:当时美国有近1000万的人处于失业的状态,还有几千万的人忍受饥饿,为什么政府却大规模地把农产品毁掉而不发放给他们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为了摆脱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只有毁掉农产品才能使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恢复正常。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防止农产品过剩;到1935年,美国农民的收入由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通过第一阶段的恢复发展,扭转了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局面,但是美国庞大的失业大军仍然威胁着美国的民主政治。为了维护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如果你是罗斯福,你将采取何种措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学生:自由发言。

4.社会福利

教师:(展示图片)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罗斯福在实施新政过程中采取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由于失业人数庞大,这对政府财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且紧急救济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开始实施第二个方案——“以工代赈”。什么是“以工代赈”?

学生:就是建立专门政府机构,由政府投资建设,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教师:以工代赈,即政府的角色发生转变,成为管理者和资本家而雇佣工人,标志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新建公共工程。从国家层面来讲,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美国民主制度;从个人层面来讲,美国民众增加了收入,从而刺激了消费,使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罗斯福实施第三个方案就是颁布《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以及老、弱、残等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美国这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开创了现代国家福利的先河,为二战后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教师:从我们的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过程来看,都是谁在主导?

学生:政府。

教师:那么从表格红色字体部分来看,能否推理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国家干预经济。

过渡:从表格和讲解的过程中,探究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新政的新表现在: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即由原来的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②新的模式,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新的起点,即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这就是罗斯福在经济危机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改革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的部分;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掌握罗斯福的制度创新。

教师:展示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过渡:通过经济制度的创新,美国总统罗斯福不负人民所托,熄灭了经济危机的火焰,实现了就任总统之前的诺言;摆脱了危机困境,又是一个柳暗花明。

教师:展示2013年江苏省高考图片和罗斯福的语言,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事件,归纳罗斯罗新政的影响,并展示1929-2007年美国爆发了大大小小9次经济危机,证明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機,

教师:历史感悟,介绍罗斯福生平及展示图片,学习罗斯福的优良品格,即身残志坚,爱国为民,自信乐观,改革创新。

整节课下来,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言简意赅,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现代化的今天,详案在历史教学中逐渐淡化,但它和教学设计有不一样的作用,即教学设计是“骨架”,详案是在“骨架”上加肉,让整个课堂细腻而有“肉感”,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