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2017-10-17奚晓娟
奚晓娟
【摘要】网络教研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教研新平台,是常规教研模式的有力补充,它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构建了平等对话、即时交互、学习反思、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思考,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探索网络教研的新模式和策略,优化我们的教研过程,让教师常“饮”源头活水,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内涵特点;专业发展;作用;策略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面对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教育的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其中,网络教研就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网络教研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教研新平台,是常规教研模式的有力补充,它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构建了平等对话、即时交互、学习反思、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思考,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探索网络考研的新模式和策略,优化我们的教研过程,让教师常“饮”源头活水,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
一、网络教研的内涵和特点
1.网络教研的内涵
网络教研,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是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教研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学习,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能不断优化和改善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
2.网络教研的特点
①资源丰富、开放共享性
网络教研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在网络上我们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专业网站,例如凤凰语文网,小学数学教学网等,这类网站上都拥有大量、系统、配套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配套题库、课件资源、教学视频等,这些都是一线教师们经验的汇聚,是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
②信息快捷、即时交互性
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跨时空、信息提取快捷方便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教学。网络教研还有更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实现信息的即时交互性,例如在小数论坛、凤凰语文论坛上,每位教师都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将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发帖,或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等,与在线的专家和同行一起研讨、交流,实现教育信息的即时有效互动。
③时间自主、研讨自由性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各不相同等特点,要集中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很不容易,而网络教研的延时交流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主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合适的处所,根据某一教研主题或某一位教师的教学困惑开展交流讨论,从而达到大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④降低成本、教研高效性
正是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批远程研修平台,例如教育部实施的“远程国培计划”,可以让许多一线教师足不出户便能运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专家的讲座视频、与名师在线研讨对话等,大大降低了教师学习的成本,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名师的引领下提升教研层次,迅速成长,使教研活动更为扎实高效。
二、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1.常规教研的内涵
常规教研,是一种以校为单位,教师参与的局部教学研究模式,主要依托教师已有的经验,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活动。主要教研形式是,备课、改课、试课、公开课、听课、评课、课程资源和研究材料的传输等基本形式。
2.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相互关系
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对常规教研的有效补充,二者绝不是非此即彼的悖反关系,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目标完全一致,发展也应该同步,只有它们的优势互补,才能使教研活动更深入、更广泛、更有效。科学地认识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努力打造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研究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三、网络教研對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活动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优化。
1.释放教研热情,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网络教研依托互联网,为研讨创造了一个便捷的渠道和安全的心理环境,有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使交流更自由、平等、开放。教师可以在这里广泛地征求同行的建议,甚至接受质疑和批评。普通教师可以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和专家、学者进行平等对话,从而体现真正的教研民主,释放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丰富学习状态,增加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量
网络教研依托互联网,为教师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丰富了教师的学习状态。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专业知识,教师先通过分类比较,再整合模仿,进而内化吸收,增加了自身的储备量,提高了专业素养。这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教研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智慧和各种信息的共享过程。
3.实现异地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研究的水平
网络教研依托互联网,可以开展异地多主体的教研活动。利用网络,让一线教师与专家经常性在线接触,获得专业的“近距离”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通过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使专业力量和课程资源匮乏的矛盾得到了较大缓解,使学科教学研究得以深入,迅速提高教师专业研究的水平。
4.促进反思展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层次
网络教研依托互联网,教师随时可以将教学反思、随笔、论文等上传到网络,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同时阅读同行的教育故事,实现经验共享。教师可以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使自己理论学习与反思实践更加有效,促进了自己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科学理性,有效地提升了的专业素养。
四、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教师唯有不断学习,常“饮”源头活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网络教研为我们的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它并不否定常规教研的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角度上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扩大教研活动的职能,挖掘网络资源,促使教研活动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因此,提高网络教研水平,也是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搭建好网络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①加大硬件投入,保证活动畅通
为了保证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加大硬件投入,充实并更新信息教育基础设施。例如,我校70多个教学班均为多媒体教室,200多位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安装基本办公软件,实现每台电脑宽带上网,完善微机房,学校网站上有配套的学科资源库,方便学生和老师随时查阅,并且配备专职网管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
②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针对网络教研的需求,必须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例如,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电脑操作及网络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教师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在网上搜集各种教育信息和资源,学习博客、论坛的使用方法等,提高了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的水平,也提高了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是促进教师专業发展的关键
①电子备课——上传教学预案交互修改,实现资源共享
电子备课,即网络环境下的教师集体备课,跨越了时空甚至学科的限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我们全区电子备课平台,主备教师将教学预案上传系统,其他教师围绕预案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设计进行必要调整,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再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共享集体智慧,教学差异互补,使学科备课日趋完善。
②信息课堂——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课堂,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支撑的庞大知识世界,为学生提供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这样就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利用班级多媒体教室的优势,随时链接网络,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各类资料,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③网上“晒课”——上传教学视频交互研讨,优化课堂教学
“晒课”, 即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将课堂教学全程录像上传至网站,广泛接受同行、专家名师的点评。例如,定期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进行逐一研讨,对教学环节做出具体、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课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有力地补充了传统听评课的方式,成为教师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新形式。
3.构建模式化的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①构建搜索式学习模式
它是由学习者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网络浏览器来查询各种信息、通过E-mail等通信手段参加相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名师亲自指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包括数据库、杂志、书籍等信息资源;在线的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在线的兴趣讨论组和专家等人力资源。网络给了教师一个开阔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广泛地吸收信息,达到“无边界学习”的目的。
②构建互动式交流模式
它是教师为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的模拟情景教研形式。它的特点是以合作交流作为网络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互动性强,参与积极性高。例如,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困惑、观点、经验在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个体狭隘学习和工作状态,由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进入自主开放、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高效率学习的状态,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教研能力。
③构建过程式研究模式
它是一种由主题准备、在线研讨、反思提升、研究总结四个最基本的过程组成的教研方式。例如“集体电子备课”主题研讨过程是一个教师主题准备、在线研讨、修改设计、课堂实践,再到课后反思提升的过程。过程研究重视由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建议,再次讨论和共享的过程,强调问题反思解决的过程对学习者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4.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①立足教育论坛,开辟出全新的教研渠道
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例如,凤凰语文论坛、小数论坛等优质论坛是一个贴近学生、教师、课堂的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伴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②借助教育博客,创生出崭新的教研文化
教育博客是教师进行教学点滴记录的最佳技术支撑平台,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自己的教育故事。例如,我们区首创将课题研究和博客相结合的模式,让课题研究越过学校的围墙,突破地域与资源的障碍,每个课题老师可以随时发表课题故事,与更多读者共享课题研究资源,让课题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多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促进了研究型、学习型学校的形成。
③依托研修平台,获得了专业的教研引领
研修平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在网络上参与学习的平台,它仿佛是一所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学院,拥有着遍布全国各地的学员。例如,教育部实施的“远程国培计划”,借助研修平台,学员观看主讲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课程文本,提交课程作业。基于网络的支持,专家团队与广大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跨越时空平等地互动交流,课程团队能够随时听到学员们的心声,全面了解一线教师的疑问,广大教师也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回应与引领,提高专业化水平。
④利用微信、QQ,营造出和谐的教研氛围
微信、QQ是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一种,也是当下教师、家长、学生们最喜欢、最流行、上网必然使用的软件。例如,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学校QQ教研群,让教师与同行、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交流,沟通更为快捷、和谐、平等。在班级微信群内,教师可以及时上传学生的活动照片,发布各类通知,及时解答家长的疑惑,分享教育经验;在学校QQ教研群中,教师可以使用群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種方式进行资源交流。这些形式既使教师的工作更为高效,又增加了交流,沟通了情感,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总之,这些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交互式教研模式,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拓宽了教师校本研修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其丰富、新颖、快捷、视听觉感官、及时交互信息等优势,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成为常规教研的有力补充,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学校有特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教师反学习思型特质的形成,使教师们逐步成长为专业型、科研型教师。
最后我引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的话来结束本文的论述:“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网络教研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1] 王金涛.“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1):19-22.
[2] 史云.信息技术时代呼唤教师成长的转型[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12):69.
[3] 张俊平.“教师第一” 才有 “教育第一”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