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7-10-17王德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布相关性腹部

王德江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中人体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情况。 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该院接受体检的9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实验对象的腹部脂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对象的体重、脂肪量与脂肪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腹部脂肪的分布与患者病情存在明显相关性,医护人员需要切实把握这一问题要点。

[关键词] 糖尿病;腹部;分布;脂肪;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5(b)-0035-02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当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机体代谢方面的疾病。在人体当中,脂类代谢与糖代谢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两者会产生相互性较强的影响[1-2]。如果人体的脂类代谢出现明显失衡,糖代谢也会随之受到严重影响,而与此同时,脂肪就会在人体的不同身体部位产生明显堆积,导致人体出现肥胖情况。根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身体肥胖与糖尿病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人体的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十分重要[3]。该院选择体质测定仪对2016年1—12月所选研究对象2例糖尿病患者及92名健康人的腹部脂肪分布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门诊的患者当中选择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同时选择该时间段内在该院接受体格检查的9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糖尿病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后均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临床标准相吻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该院在试验开始之前,将以下对象排除:精神不稳定对象、癌症患者、无法配合研究进行的对象、意识严重模糊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对象,所有对象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照组中男性为48名,女性44名,年龄为25~74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4~75岁,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基本资料在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体质测定仪检查腹部脂肪及身体的体重、脂肪率等相关指标,医生需要让检查对象站在相应的位置,并且对体质测定仪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着重检测实验对象的体重、脂肪率与脂肪量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个人体重、脂肪量与脂肪率的分布情况,并作以简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组对象的各项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当中十分常见,且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都较为复杂,目前仍未对其进行完全阐明[4-5]。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很容易出现其它类型的并发症反应,医护人员如果无法及时把握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患者的临床治疗等一系列工作就无法得到有效开展。但是,临床已经有很多研究在分析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与身体肥胖之间存在的关系,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等特点,并且有相关研究已经认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症状与其腹型肥胖存在直接联系。

糖尿病是临床当中一组以患者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机体代谢疾病,患者血糖较高则是由于其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缺陷或者其生物作用严重受损所造成,也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患者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存在的血糖较高的情况,会导致其机体各种组织特别是眼部、肾脏、血管及心脏等的慢性损害与功能严重障碍等。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十分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主要是饮水量、饭量与尿量增多,但是体重却逐渐减少,如果患者出现的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的情况,这一症状就会更为明显。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患者在发病之前体型偏于肥胖,如果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诊断等,患者的体重就会出现逐渐下降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且肥胖人群患有该病的几率会相对较高,患者一般会同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等情况,患者的起病相对而言较为隐匿,在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仅存在轻微的乏力、口渴等。糖尿病患者带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特点,很多患者都存在家族发病倾向,约有1/4~1/2的患者存在家族病史。与此同时,环境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患者进食过多、活动较少都是主要的环境因素,这会导致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患者很容易患上该病。

腹部脂肪主要为内脏脂肪,当人体摄入的热量大于自身消耗的热量的时候,就会将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会暂时存在在腹部位置,等到热量不足的时候可以快速燃烧进而提供相应的能量。如果一个人长期摄入过多的热量,腹部脂肪就会出现明显的只存不取情况,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腹部肥胖,也被称作为中心性肥胖。

众所周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肥胖是最为严重的危险诱因,但是,在既定BMI指数之下,人体的脂肪分布也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既往一些研究有明确显示,人体腹部脂肪含量较多,会造成患者慢性病患病几率的增加,甚至导致患者早死等。在目前最新的研究当中,腹部脂肪的增多,还会增加患者患上2型糖尿病及心脏类疾病的风险。一般来讲,携带腰臀比较高的易感基因者再出现糖尿病方面的风险会增加77%左右,且还可能患上其它各类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

在人体代谢疾病的研究当中,很多研究机构都会选择脂肪分布情况的测量等,并且证实了人体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分布的面积越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就会变得偏高。在该次研究的数据中证实了人体腹部脂肪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且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也会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与腹部肥胖联系十分紧密,且患者在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影响之下,会出现相应的脂代谢紊乱情况。需要医生注意的是,在对糖尿病患者等对象进行腹部脂肪分布情况的测量时,需要选择体质测定仪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十分简便,且操作时间较短,患者的各项情况可以被清晰显示出来。在应用体质测定儀进行检查的时候,医生需要让被检对象双脚站在相应的位置上,针对检查对象的体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检查其脂肪量、脂肪率,医生需要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与整理,以便后期进行科学分析。endprint

在很多研究當中,研究人员选择遗传风险而非可以受到不健康行为影响的实际腰臀比指数等作为具体的评估指标,为腹部脂肪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支持。但是,需要人们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腰臀比较高的人都一定会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虽然腹部脂肪的含量会受到遗传因素等的影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等都可以降低腹部脂肪的含量,如果人们饮食不够健康或者从不锻炼,腹部脂肪的含量就会更高。从这一角度上而言,无论遗传风险问题如何,人们都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尽量去减少腹部脂肪的含量,这样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相关的研究者需要把握人体腹部脂肪与糖尿病之间的科学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对人们的饮食、生活行为及相关方式等给予指导,尽量避免还未患病的人群患上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也要告知其腹部脂肪与其病情之间的关系,让其认识到腹部脂肪含量高带来的严重危害。

在该次研究中,所有实验对象都接受了体质测定仪的检查,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组对象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数据在接受组间比较之后差异十分明显,这一相关结果数据显示了腹部脂肪的分布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医护人员需重点把握。

4 结语

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部脂肪量与脂肪率等明显高于健康人,这一点需要医护人员重点把握,以便为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等。

[参考文献]

[1] 王丹彤,彭定琼.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7):587-591.

[2] 王铭梁,祝安惠,陈正光,等.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5):64-68.

[3] 祝安惠,崔斌,姚丹,等.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2):849-852.

[4] 王婷婷,张君,刘宗智,等.腹部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5):555-559.

[5] 王铭梁,祝安惠,姚丹,等.同龄组1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腹部脂肪分布的CT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4):279-281.

(收稿日期:2017-0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布相关性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