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编辑要点
2017-10-17熊昕绘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精神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提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层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出版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本文以笔者主持编辑《朝读经典》的具体案例为蓝本,着重分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编辑过程中须注意的要点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材编辑
1 传统文化教育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上在提到教育改革时着重指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随后,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出现了“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等说法。2013年12月,《光明日报》针对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提出要“将传统文化‘讲清楚”,认为“由于教师无法‘教清楚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学生也就无法‘学清楚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014年2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加之观自信。”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一文件详细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思路,并专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为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方针。
2 传统文化教材同类产品市场分析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从学校到机关到企业到社区,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中小学学生到高校学生到机关干部乃至社会民众,都掀起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高潮,各相关机构加紧研发出版相关图书,再次加速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针对不同使用对象的传统文化教材和学习用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出版领域带来了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由于市场需求大,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成为各个出版社研发的主打产品。在林林总总的教材中,虽然产品种类丰富,但是由于基础研究不够、研发和专业编辑人才缺乏,许多教材存在缺乏体系性、内容选取和结构编排不合适、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比如,有的教材内容零散,结构编排逻辑性不强,没有梯度;有的教材内容偏难,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收录的选文和文化知识很随意,与语文教材和其他历史、地理 、美术等课程的内容有重复等等,所以虽然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已掀起,但整体仍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对其教材的研发出版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也迫切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问世。
3 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以《朝读经典》为例
鉴于目前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存在问题,我社决定请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先生担任主编。冯先生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先后组建了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创新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研究机构。他及其率领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与普及、传播,因此必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体系及内容。
2014年年初,与冯先生商量,他欣然同意担任我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编,这将是一套适合于湖北中小学生使用的国学读本。
随后,冯先生与他的编写团队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指导纲要》中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提出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框架,一次次开会认真研究讨论,最终提出了该套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写原则,具体如下:
(1)尊重中华文化自身固有特性。从“国文”(语言文字)、“国史”(历史系统)、“国伦”(伦理道德)三个层面选取古典篇目,兼顾德性培育、知性开发与美感熏陶。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即是“国文”“国史”与“国伦”的综合,德性、知性与美感的统一。
(2)尊重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特点。选取篇目力求平和中正,典雅优美,贴近生活,明白晓畅,读来趣味盎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合理编排,使学生首先领会传统文化的趣、美、真,进而达于善。
(3)兼顾中华文化的总体性和地域性。以中华文化的重要命题为单元,选取古典原文,加以必要注解、诠释,彰显中华文化精义;同时,专设荆楚文化主题单元,以增进学生对湖北乡土、地域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4)兼顾篇目组合的体系性与类别的多样性。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三个层面搭建框架,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分上下册,共96个主题,以四百余篇选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选取不限某家某派,不拘文类,义理、诗文、史传等,兼收并蓄,异彩纷呈。
2015年8月,该套读本的上册以精美的图文,全彩的印刷呈现在了广大中小学生们的面前,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成为《朝读经典》的一大亮点
我社《朝读经典》在研发编写的过程中根据《指导纲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找准切入点。《指导纲要》第七条强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因此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说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是两者状态不同而已。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活态文化,具有更大的现实影响力。中华文化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从近百年来的文化讨论来看,往往是破的多,立的少,一些相同的主题几乎过几年就被重新提起,不断地批判 ——重建——再批判——再重建,传统文化事实上已经被中断了一大部分,已处于弱势文化地位,核心价值观经过逐步培育,将会居于核心的主流文化地位。因此,两者之间既有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关系,也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当然,也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会不加选择地纳入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只有它的优秀部分才可能进入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又有继承、发展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手段与工具,也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阅读文本。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核心材料和承载知识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也是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
作者简介
熊昕绘,湖北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教育编辑部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