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到底能生什么
2017-10-17张勇
张勇
熟能生什么,谁都能脱口而出,熟能生巧呗。这话当然没错,可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
曾经有一个理论被广泛传播,说只要在某个领域坚持1万个小时的练习,便可成为该行业的专家。一项由5所大学的心理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就拆了该理论的台。在一组棋手与音乐家的对照实验中,研究者发现不同的熟练程度只占影响表现水平变量的1/3,其中一位研究者说:“最主要的水平差异没有得到解释,而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换言之,练习是很重要的,但光练习并不能让你成为另一个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能否成功还与性格、年龄、智力等因素有关。
其实,“熟能生巧”,这是过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产物,可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强调创新的时代,一味求熟练,一味重复过去的做法,就会导致出现一些相反的效果。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与公交司机同样开车多年,但只有出租车司机负责记忆空间位置的大脑海马区变大。因为公交司机每日开同一条路线,驾轻就熟,所以大脑未得到足够挑战。而出租车司机需要时时掌握伦敦的最新路况,思考如何最快最顺地将乘客送达,大脑遂得充分发展。
一家著名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年轻人条件相对优秀,不仅毕业于名牌大学,而且有3年专业做外贸的工作经验。因此,当他面对主考官的时候显得非常自信。“你原来在外贸公司做什么工作?”主考官问道。“做花椒贸易。”“以前花椒的销路非常好,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花椒质量不好。”“你知道为什么不好吗?”年轻人想了想,说道:“一定是农民在采集花椒时不够细心。”主考官看了看他,说:“你错了。我去过花椒产地,采集花椒的最佳时间只有一个月。太早了,花椒还没有成熟;太晚了,花椒在树上就会爆裂。花椒采好后,要在太阳下暴晒一整天,如果晒不好,还不能称之为上品。近几年来,许多农民图省事,把采集好的花椒放在热炕上烘干。这样烘出来的花椒虽然从颜色上看起来和晒过的花椒差不多,但是味道就差远了。”
如果人们只顾埋头苦干,力求熟练,却不去寻找窍门,不去打破陈规陋习,即使拥有再熟练的技艺,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被淘汰。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们使用古老的织布机去织布料,去苦练织布技能,而不去改进织布机,最终也不能如愿以偿。
熟,不一定生巧,很多时候,更容易生锈。
(林冬冬摘自《思維与智慧》2017年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