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纳 新闻工匠进化进行时
2017-10-17
在很多人眼中,新闻主播是个神秘而高冷的职业。她们端坐在电视屏幕里,一板一眼播报天下事,家国天下事都冷冰冰。但对于很多山东人来说,每天早上七点钟,打开山东卫视看《早安山东》却是精神早餐:主播胡英纳甜美而磁性的女中音,短短半小时内,让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当越来越多的网络主播霸占荧幕,以低俗出位的节目吸引眼球时,新闻主播胡英纳却处变不惊,一边像传统工匠保持节目的品质;一边“物种进化”,用接地气的节目汇聚人气。
有人称新闻主播是将没落的传统工匠,胡英纳说新闻主播永远是把出鞘的剑,越磨砺越锋利。
新闻女主播养成计划
对很多人来说,新闻主播只是一份职业。但对于胡英纳来说,新闻主播是一个儿时就开始的梦和会伴随一生的终极事业。
第一次听说新闻主播这个词,是通过收音机。那时,电视都不普及,更别说互联网。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广播。每天早上7点钟,父亲就会打开收音机,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的节目。
父亲告诉胡英纳,收音乐机中那个能知晓天下事的人,名叫新闻主播。要想成为新闻主播,就得先考进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练好声音。
从此以后,考北京广播学院就成了年幼的胡英纳最初的梦想。大人听广播时,胡英纳也在一边旁听。那时她还听不懂主播说的新闻内容,但主播的声音在胡英纳看来却是天籁之音。
她特地买了个精致的笔记本和一台录音机:笔记本上记录下当天的新闻,录音机中记下主播的声音。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读笔记本上的新闻,把自己的和录音机中的新闻主播的声音对比。
为了成为新闻主播,胡英纳成为了一个朗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有字迹的纸片,胡英纳都会习惯性的读出来:先是读新闻中的家国天下事给父母听,后来进了中学的广播站给同学们播报校园资讯……日复一日,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进学校的第一天,胡英纳依然像小时候那样,在笔记本上摘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下意识地读给同学们听。但却引来哄堂大笑,因为胡英纳的口音中,带着浓郁的山东口音。一直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主播播音,为何会有这么浓重的口音呢?这时胡英纳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山东的语境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时,胡英纳才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主播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山东口音,曾经极大的损伤了胡英纳的自信心,她一度不再朗读,不敢在公共场合发声。还好她遇见了一位良师:教她播音专业的老师,发现胡英纳的口音问题,每次上课时,都会点名让胡英纳起来朗诵。
最开始,胡英纳每次朗读时,都会被自己的山东口音羞得满脸通红。但消除口音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练。为此,胡英纳专门从集体宿舍调到了双人宿舍。每天白天抄下当天的新闻,录下新闻主播的声音。晚上躲在被窝中,打着手电筒朗诵。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胡英纳就成为了一名字正腔圆的准新闻主播。老师每天上课时,还是会点名让她朗读,不为纠正她的口音,而是让她做领读者,为所有播音系的同学示范发音。
在参加工作6年后的2009年,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胡英纳决定重回母校学习,这时母校已从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中国传媒大学。胡英纳考入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硕士,给自己“充电”。在传媒大学读书的日子里,她远离了社会的喧嚣与浮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闭关练功。“出关”后的胡英纳由内而外,把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自2003年从母校毕业后,胡英纳就一直与山东卫视的早间新闻栏目共同成长。当面对早新闻收视率不高的质疑时,她像个孩子维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般,和同事们一起把轻资讯类节目《早新闻》改版为包罗万象而又富有冲击力的《早安山东》,拿下了早新闻类节目自播放以来所获得的重大奖项:《早安山东》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山东新闻奖一等奖和十佳栏目奖。
十多年的磨砺,胡英纳从单纯的新闻主播,变成了新闻全能战士,她不仅主持过《早新闻》《早安山东》《正午时光》《新山东》《新闻进行时》《今晚看天下》等新闻类节目,连《天气预报》这类专业节目也游刃有余。
做新闻工匠14年,胡英纳因为主持经验丰富,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和国家级奖项,并多次担任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考评委和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选拔大赛的评委。
现在,每次读到优美文章,胡英纳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朗读,经常被众人围观还浑然不知。庆幸的是,大家驻足围观是因为她标准的发音和朗读时强大的感染力。
“有的父親还指着我教育孩子说,要多朗读练好发音,长大后像这位姐姐一样!这时,我会感觉无比自豪,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父亲指着收音机说,努力练好发音争取成为新闻主播。我很庆幸,我终于努力让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新闻工匠遇见民间匠人
“看胡英纳播新闻已经整整十年了,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以前,以为只有各界名流才能上电视,没想到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也会成为新闻主角,几分钟的报道,只是她做的无数次采访中的一期,但却改变了我们整个吕剧团的命运!”家住东营市的老杜和笔者聊起了胡英纳。
老杜是东营市一个由农民组成的庄户吕剧剧团团长,前几年,因为胡英纳在《早安山东》中的一次报道,让这面临解散的吕剧团重新焕发生机。如今,每天早上七点钟,老杜和剧团成员每天都会准时打开电视机看《早安山东》。
“虽然这习惯以前一直都有,但现在收看,感受完全不一样,她现在已经变成我‘闺女了!”老杜指着电视上正在播报节目的胡英纳说,直到现在,还感觉自己上《早安山东》还像做梦一般。
对于胡英纳来说,采访老杜也是做梦一般。那一天早上七点半,当别人睁开睡眼,洗漱化妆准备上班时,胡英纳也来到化妆间,只不过她是来卸妆的。她每天的工作从凌晨三点开始,当她走出化妆间时,编导给她看了一张照片:这是一个乡村剧团在农村表演的场景,台上表演者入情入景,台下观看者如痴如醉。endprint
这个场景让胡英纳很受触动。对于新闻主播来说,她们也有观众。但她们和观众之间,却隔着一层冷冰冰的屏幕。播得好,听不见掌声;播得差,听不见抱怨。虽然她的观众要比乡村剧团的体量大得多,但却没有这种互动走心的感觉。
“这个乡村剧团马上就要解散了,我们想做一期报道,前线记者已经着手准备采访,你也先做一下功课!”编导经常会和胡英纳商量接下来要播报的新闻,让这些未去一线采访的主播熟悉预热以免出差错。但没想到胡英纳却摇了摇头说:“我要去一线,去见见这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业余民间剧团。我做一档节目十年就觉得自己很难得了,为何这民间剧团能坚持几十年?”
胡英纳和节目组成员一起来到东营农村,希望能对剧团做一期深入报道,能帮到这帮乡村文艺工作者。但胡英纳从小在城市长大,不熟悉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内心缺乏了解,采访易流于表面。
胡英纳意识到如果想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最深层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消除和他们的隔阂,打开他们的心扉。为此,胡英纳做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多个详细的采访方案。
最开始,乡村剧团对胡英纳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以为他们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做一期不痛不痒的节目。但没想到,胡英纳却在村里住了下来。
和村里的大爷大妈家长里短,随剧组成员走村串巷,坐在老杜家简陋而温暖的堂屋里,吃着并不精致但乡村味浓郁的饭菜,听村里最老的长者讲村里的掌故和剧团的历史……
幾天和农民们同吃同住,胡英纳第一次感受到乡村的淳朴。和剧团一起排练演出,看到戏里戏外的泪水与欢笑,看到了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最开始时,我是站在居高临下的资态,做一篇新闻报道。但真正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后,就发现这些民间老艺人,他们虽然力量微弱,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却是自发而持久的,微弱的社会力量更让人心生敬意。”
胡英纳把她看到的吕剧团的故事呈现到《早安山东》中:乡村吕剧团的成员,他们的演艺事业是祖辈相传的,他们因为对吕剧艺术喜欢,自发的参与到吕剧的表演和传承中来。他们的演唱技艺水平高超,但因为缺乏经费,后继乏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失传的危险……
这期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社会各界了解剧团现状后,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市政府也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解决了他们的经费问题,并倡导各中小学将这一地方剧种纳入了学校选修课的范围。那期节目的播出为庄户剧团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胡英纳和同事们反思这期节目为何能打动那么多人,赢得广泛赞誉?因为真正挖掘出了这些朴实的庄户人精神深处最为可贵的东西,他们都是农民,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在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回报的情况下,执着地延续着先人流下来的文化血脉,如果没有热爱与信仰的支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这次采访,也让胡英纳对新闻主播这个身份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播音主持不应该只是坐在直播间里做新闻,而应该走进基层,走进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中间,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是主持人坐在演播室里所无法感受到的东西。当你真正了解和理解了采访对象的时候,你做的新闻才不会干巴巴的缺乏生命力,你的声音也会因为浸透了人文情怀而更富有感染力。
走基层的经历会让人汲取充足的养分,新闻播报的时候语言才会更生动鲜活,才越来越接地气。自己很多反响热烈的优秀新闻节目就着这样做出来的。“走基层,走的是我的心态,如果身处江湖之远,心却居庙堂之高,那么即使走得再近,也会咫尺天涯。我深深体会到,是走基层,使我的播音水平更上了一层楼。”endprint